人生最有意义的时刻应该是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我们可以回头,看看这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这人是个吝啬鬼,命却挺好。”是居民对阿尔邦的评价。阿尔邦年轻时事业有成,赚了不少钱,说得上是个小资本家,但他却很吝啬,把日子过得像穷苦人家——每个月的花销都是积蓄的九牛一毛,给家里人的零用钱又是少之又少,除非他那天很开心(多半是在生意上坑了合作伙伴一大笔),不然就算是重要的节日也像个铁公鸡似的不肯多拔一毛,不肯多花些钱来庆祝。所以村民又叫他“最笨的聪明人”。这么叫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能让镇上的美人埃梅利在他还是一无所有的时候放弃一个富豪选择他,据说是因为当初他甜言蜜语打动了埃梅利,又答应埃梅利的母亲安娜每个月给女儿起码五百法郎作为日常花销,额外的生活花销或特殊情况的花销都由他承担——前几个月他还是照做的(岳父盯得很紧,他是打心底疼女儿又不相信女婿的),后来便失约了,大概是因为跟埃梅利生活久了,觉得她没了初见时的风韵和典雅,新鲜感和刺激感随着时间一点点地消逝,自然也不愿在她身上花更多钱了,久而久之,大美人埃梅利的憧憬未来的念想便被消磨殆尽了——她知道自己不会过上向往的幸福生活了。
阿尔邦早年父母离婚,母亲一手将他带大,因为生活所迫母亲把他送进接济院里,大概是因为她的工作是在别人家当女仆,不说别的就连吃穿都已经支透了她大部分的收入,尽管她再怎么省吃俭用,还是避免不了饿肚子的问题,还是避免不了忧虑明天,后天,以后的日子怎么办——她常常被这个努力了很久却一直未得到解决的问题逼得焦头烂额,再加上骨肉分离的痛苦常常令她崩溃。
生活的压力使埃梅利从一个数学差到连计算都不过关的,无忧无虑的姑娘变成了个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妻子。
阿尔邦的吝啬,辜负了埃梅利美好的青春,粉碎了妻子的爱美之心,把她的美像金子一样埋进了土里,也粉碎了一个老实敦厚的父亲对女儿最深切的爱念与关怀。这是那个时代老实人,善良人的悲剧,同时也映证了十七世纪女性的无权,无利,无福和无可奈何。
清晨的阳光从天边落下,穿过大街,爬上窗户,照到阿尔邦女儿雅克琳的脸上,透进她的心里——喜悦,激动,充满活力,这就是她一天的开始——虽然过往的经历告诉她时间大概还是会在枯燥而平凡中消逝,但她总是满怀期望。
早饭跟以往一样,面包,黄油,热牛奶和一个苹果,从雅克琳记事以来——十九年,从未变过。雅克琳曾向在家里有绝对威严和地位的父亲提议过多加点东西,例如少许肉,几片薄起司,最好还有火腿。这当然对于阿尔邦来说是轻松一举的事情,但吝啬鬼的外号不是白叫的,女儿第一次尝试融入父亲心里的举动,不过分的小小憧憬被他无情地,不假思索地粉碎了,他认为多添的食物所花的钱日积月累下来,这将是一笔小资金,就像每天把多花的十法郎存起来,一周,一个月,一年将会成为一个可观的数字。
说阿尔邦是精明的商人不假,是最聪明的傻瓜也对,多年来在生意上的勾心斗角遮蔽了他的双眼,精打细算关上了他心中的大门,使他在面对女儿的请求时眼里只有数字和利益,看不到女儿的可爱与憧憬,看不到自己身为一家之主该为家庭多付出一些的责任和本分。
一个一直作恶的人突然变得善良友好肯定是难以被接受的,避免不了被怀疑的,就如同雅克琳怀疑在餐桌上父亲突然给自己法郎是有目的的,不是真诚的——“父亲只在我生日的时候会给我钱,但我的生日是在四天后,这就说不过去了呀,父亲突然的给予就是心怀鬼胎了呀。”多年来阿尔邦的吝啬已经使雅克琳对他产生了偏见,产生了刻板印象,认为父亲只是一个吝啬,计较利益的商人,从这点上说雅克琳就不可能相信阿尔邦的好是真诚的,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再加上阿尔邦的好是突然的,毫无预料的,这就更使雅克琳怀疑,不敢贸然接受了。
一个人的行为是会根据不同的人对其不同的印象发生不同的看法,比如在我们的印象中认为一个人好,那么就算这个人干了错事我们也会怜悯甚至认为这么做有他一定的道理。那个人做好事的时候呢?那就更不用说了,自然是会欣赏赞扬甚至夸大他。那有人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好的时候呢?那么当这个人做好事的时候我们就会怀疑他,觉得他在惺惺作态甚至去讽刺去挖苦他,当这个人犯错的时候我们会落井下石,会想办法使其雪上加霜,去恶意攻击甚至放大他的错误。
总之一句话,我们常常会根据自己对一个人的感情色彩去强行理解那个人的做法,从不考虑其的真实想法。
凭着自己的意念去主观臆断一个人,这是看人最大的可悲,雅克琳就犯了这个错误,但尽管她认为父亲的好不是真诚的是基于某种目的上的却最终还是接受了父亲给自己的钱——“我是她女儿,难不成他还能害我不成?”
世间突然到来的好事一定是需要付出一定程度上的代价的,举个例子:阿尔邦在雅克琳走向家门的时候道出自己给她钱的原因:“女儿,四天后是你的生日但我有生意要谈,不能在家陪你,这些钱就是给你的补偿,呃,当然,其中也包括给你的生日零花钱。”阿尔邦用极快速的语言阐述,说的最后一个字刚好跟雅克琳出门的一瞬间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