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detail.png)
![](/read/listen.png)
第7章 浩然正气
书名:大千世界作者名:风雪夜归人本章字数:3210更新时间:2021-12-27 16:37:19
这一日,秋日高悬,暖阳下,醒世学宫读书声此起彼伏。
为期一个月的学子入宫大考还在继续,陈长安与封不秋等三十个孩子被安排到讲学堂中的天字乙号学堂。
今日,是少年们的第一堂课。
俞唐看着下面三十位显然已经逐渐熟悉的少年,缓缓道。
“孩子们,你们当中有武学世家的天才子弟,有肱骨之臣的子孙家眷,也有天资惊人的寒门贵子,甚至有诸子百家贤人的嫡系后代,但是既然能坐在这里,有一点你们是相同的,那就是你们都有能温养出一口浩然正气的潜质,而浩然正气则是决定你们能否在这个大地上立足的根本!”
“什么是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是天地之间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一钟气,它充斥在天地间,又非勤修可得,拥有者须用正义和光明的心境日积月累的温养此气,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光明温养,它也就消退无力了。”
“往小了说它是你们心底的任何一个不可能被外人洞察的念头化现,往大了说它又是外界的山川万里,日月星辰!”
“浩然正气无处不在,在人间它是日月星辰,大河山川,在民间盛世时它是政治清明,祥和之气,在战乱时它是仁人志士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
“我们今天要讲的正气歌,便是儒家贤人文公在旧国被灭、自身被俘的境遇下,依靠自身浩荡之极的浩然正气写出的千古名篇,正气歌下,任何邪祟妖物,宵小魔怪都将冰雪消融,无所遁形!”
“而我大启之所以能十年灭大小十余国结束东洲三百年乱世,便是因为我大启朝上至三公下到九品,凡名讳在太安城那座庙堂之上有一袭之地的文官,他们都曾在身为读书人时温养出一口浩然正气,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你们在人院门口看到的那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生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照壁墙!”
“不同于武夫炼出的一口真气,读书人想要温养出浩然正气其困难何止百倍,不仅要有光明的心境,还要与天地中的浩然正气契合,二者缺一不可”
“想要温养出浩然正气,首要做的就是先感知到它,背诵朗读诸子百家经典便是一条被无数贤人验证过的路,比如这浩然正气歌,勤加诵读,试着把心神沉入到文公当时撰写此文的心境中,与文公当时的心境越无限契合就越能更近的接触那一股充斥于天地间的正气,一旦感知到这股气,获得它的认可,你们才称得上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有人说,浩然正气是验证一个人是否心系苍生,胸怀社稷最好的办法,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只要你们当中有人养出了浩然正气,并完成人院学业,不论是否依靠家族势力,只要你们愿意,大启的庙堂上都将永远为你们留有一席之地!”
“当然,如果不愿入庙堂,也可以选择去地院,成为一个无拘无束的养气者!”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俞唐停顿了一下,伸出右手,掌心升腾起一股青色光晕,光晕中一枚篆体文字“气”滴溜溜的的转动。
“所谓养气者,则是指将浩然正气灌入文字,并且炼化,从而获得文字字面意思的种种玄妙神通,比如我这个气字,看仔细了”,说话间,俞唐掌中的“水”字一颤,空气中的水气在极速的朝天字乙号学堂中汇聚而来。
“我掌中这个“水”是我炼化的第一个文字,自从十年前被我炼化那日起,我就能借助它汇聚天地间一切与其相关甚至相连的存在,而这种文字又被人称作神通文字!”,只是片刻,水气在学堂里凝聚成一一枚枚拳头大小的青色水滴,停滞在每个少年面前。
“再比如,这样!”俞唐掌中“气”字又是一颤,一枚水蓝色的“寒”字闪烁着白色光芒自掌心一跃而出,与“气”字不同,“寒”字一出,众人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一下,学堂里温度瞬间降了下来。
“寒”字晶莹的白色光芒只是一闪,少年们面前的青色水滴眨眼间变成了一块晶莹剔透的冰块,丝丝冒着寒气。
“看明白了吗?”俞唐微微一笑,看着眼前明显有些发呆的陈长安与一众少年。
“单个神通文字的玄妙能力很单一,但是一旦组合了其他相近或相通的神通文字后,其能力会成倍的增长。”一个明显已经知晓这些的少年接口说道。
俞唐点了点头。
“先生,也就是说,只要用浩然正气炼化足够的神通文字,就能随意的排列组合,然后掌控它们带来的种种神通术法!对吗?”封不秋兴奋了。
“不单单是浩然正气,我刚才说了,天地间的气有无数种,而每一种气都有其独特的玄妙之处,就拿武夫真气来说,可炼周身大小窍穴,神兵利器,武夫真气虽炼化不了神通文字,但却可将其灌注与被炼化过的神通文字里,藏在窍穴,等需要时用真气激发,一样能借用神通文字赋予的种种神通,所以有很多拥有真气的武夫求助那些选择成为养气者的读书人,希望帮其炼化一枚跟自身真气相近的神通文字,以求将本身的战力提升到更高”俞唐回答道。
“那先生,您是养气者吗?”一个满脸艳羡的少年问道。
俞唐有再次点了点头。
陈长安胸中一阵的汹涌澎湃。
他想到了那日长安东门前,林家那位管家的鞭子为何能瞬间延长抽到父亲脸上,也明白了为何两位城门郎身后两个字一闪之后,林家恶奴便动弹不得的原因了。
自己当时看的清楚,林家老者的是“长”字!
城门郎二人身后是“封”“止”二字!
神通术法!
现在想来,他们可能都是身具一个甚至几个神通文字的武夫或者养气者。
“孩子们,窥一斑而知全豹,一旦浩然正气加身,只要你的心境足够宽广,有足够的福缘境遇,以后更是可通过这一股气沟通天地间所有的气,一旦到了那个境界,世间文字八万个,任你调用,整个天地间的气都是你的百万雄兵!呼吸间,万里山河,大千世界。”
少年们一阵沸腾!
一整天,天字乙号学堂在俞唐的教授下,一遍一遍的朗诵着正气歌,热火朝天。
“好了,今日的功课就讲到这里,另外,为了磨砺你们的体魄胆识,明日起,你们会被赵灭图先生带出学院历练一段时间,直至入宫大考结束”,俞唐离开学堂前,留下一句话。
天字乙号班,一众少年左右环顾,满脸苦相。
傍晚,陈长安与封不秋一同回到甲字三号院。
甲字三号院有四间房舍,陈长安与封不秋二人住在朝西的一间,房舍里朴素整洁,桌椅书案一应俱全,靠窗的位置有两张竹床。
封不秋在门口的走廊上背着正气歌,陈长安盘膝坐在床上,单手托着下巴看着远处的九国宫殿的方向愣愣出神。
透过窗,红日西沉,落霞满天,照在陈长安清秀的小脸上。
一阵微风吹过,封不秋挂在屋檐下的那枚锈迹斑斑的铃铛叮叮当当。
陈长安没来由的突然想起了一句偈语,轻念出声。
“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窗外,封不秋止住了读书声。
“陈长安,你刚才说什么?”
“哦,没什么,只是突然想起之前听过的一句话,”
“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封不秋反复念了几遍,声音越来越小,像是陷入了沉思。
半晌,陈长安只觉得窗外刚刚暗下来的天色猛地亮了起来。
抬眼望去,落日余晖下,只见闭目沉思的封不秋周身青光耀眼,一团团青红色的气流自空中凝聚而来,打着转钻入封不秋那天蓝色的弟子服。
只一瞬,青气便已满袖。
封不秋睁开眼,眼中神光一闪而过。
“陈长安,我应该是感觉到先生说的那股气了!”
陈长安一愣,这就行了?
不是说很难的吗?
第二天,天色灰蒙蒙的,一场连绵的秋雨已是迫在眉睫,少年们心存侥幸的坐在学堂里,这种天气总不会被拉出去了吧。
只是,当赵灭图换下黑色先生服一身劲装走进学堂时,所有人心里都是一阵突突。
长安城出了西门,走上四十多里有一座翠华山,前朝皇帝曾在此设立祭天道场,翻过翠华山主峰,在山的背阴的地方,有一处人迹罕至的山坳。
当赵灭图把三十位少年左右拖拽的带到这里的时候,天色已经要暗下来了。
一天跑了快五十里,对于不到十岁的孩子们来说,已经到了极限,此刻一个个瘫倒在地上。
天色完全暗了下来,远处偶尔传来一声渗人的狼嚎,四下里黑乎乎的伸手不见五指,封不秋扶着陈长安摸索着倚在一处感觉像是石头的地方靠了下来,大口的喘着粗气。
陈长安一屁股坐在地上,浑身瘫软,如果不是因为大部分路程是赵灭图带着自己,自己是不可能清醒的走到这里的。
“砰”的一声,赵灭图手中跳出一个“焰”字,噼里啪啦冒着火星,火星跳跃着落在一堆不知何时堆起的木柴上,不消片刻,篝火熊熊燃起,驱走了少年们身上的寒意。
“很好,一个不少,挺让我意外的”,赵灭图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不过这微笑在陈长安眼里怎么都看不出好的意味。
一阵山风吹来,封不秋忍不住打了个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