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一章 对外的援建工程

第一章 对外的援建工程

书名:黑矿作者名:黑衣本章字数:3285更新时间:2024-12-27 16:48:56

我叫徐兵,70后生人,九十年代参军,一开始只是在边防地区做武警,本以为日子就这样了,却没想到一次突然的调动居然把我送去了北京。

接到消息后我是这个乐啊,当时也真是傻,没想太多,等到了地方,经过一些心理和射击的考试后,我才知道调我来此的目的,进入将要派遣到博兹瓦纳的维和部队。

你要问我博兹瓦纳是哪儿?呵呵,非洲。

既然上头下了一纸令文,咱也没啥可抱怨的,可经过我一打听发现推举我的竟然是我的一位伯父。

要说我那伯父,在某军区中可是大人物一枚,正好趁着在部队出发前的日子,我隔三差五就去他家蹭饭.

一次话赶话,我就多嘴问了句:“你这做大伯子的,自家人都是往好地方调,你咋就把侄子往外整呢?下次去哪儿,青藏高原修铁路?”

伯父属于话不多特别严肃的那种人,还没等我说下句就直接把我打住,嘱咐我有空就看看行军条例,而且这也不算坏事,有历练才有收获,至于其他的,无可奉告。

从这以后,我才感觉到伯父对我的态度不一样了,可以说有些避而远之。

我有时候私下里就这样想啊,你说这人情冷暖,真是自家亲戚和别人家亲戚不一样,怎么就赶上这么一伯父?

两个月后,正式的调令下来,我戴上了水蓝色贝雷帽,作为一名代表祖国的士兵,虽然早有耳闻非洲的种种传闻,可一旦迈出这个门就得憋足这一口气儿。

可到了博兹瓦纳,本以为会有个迎接仪式什么,想不到屁股还没坐热,上面就发了厚厚一沓的表格,说是备案什么以及排查技术骨干.

然后等交上去的第五天,上头忽然又来了一封调令,叫我们去一个叫萨朵曼的地方报道。

要说博兹瓦纳这个国家,南邻南非,西边为纳米比亚,东与津巴布韦接壤,是南部的内陆国,比较有名的非洲沙漠卡拉哈迪几乎囊括了整个国家,而萨朵曼这个地方就在沙漠当中,那里只有灼人的阳光和无尽的沙海。

卡车拉了我大概三天时间,下车的时候一股难耐的热气就迎面袭来。而当我看见绿洲处耸立起来的行军帐篷,一种莫名的感觉就袭上心头,看来这里是在外执行任务的部队了。

这里什么都缺,白天高温大概在四十度以上,到了晚上又是零下十几度,开始的时候,几乎就是背着换洗衣物操练,因为不这样,一旦跨度到了晚上,变成冰棍的滋味可不好受。

我们队伍一共43号人,对外宣称是一支工程队,正在执行编号为623的工程任务,通常这种命名方式就是工程成立的时间.

但具体是做什么的我也不得而知,每天的工作是东挖挖西看看,一铁锹下去多半都是沙子,有时候挖着挖着任务就突然中断,然后换个地方继续挖。

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我们绝对不是来此修路的,至于做什么我说不上来。

更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好像整个队伍除了我之外,其他的人都十分严肃,干活睡觉吃饭外加大小便,从来不说一句废话,真有点像科幻故事里的机器人,连他妈唱歌都是一个调调。

有时候我真觉得脑子被太阳晒坏了,不然怎么会产生这种错觉?而对于我这种刚进来什么都新鲜的新兵蛋子来说,一时间找不到可以唠嗑的对象,我感觉自己快要憋死了。

这种忍耐一直持续到下个月,刚忙活了半天的挖战壕,上头一队长就跑来叫我们迎接新兵,开始我就有种预感,结果跑到营部一看,乐得跟傻子似的,那新来的竟然是我一老熟人,因为家中排行老小,我们就都管他叫小高.

上学时代就是铁哥们,什么偷报纸,比撒尿,轮流踩着偷看女生洗澡......说白了就是穿一条裤衩的死党,念完高中后两人一起报名参军,只是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里碰见。

小高也是一脸的诧异,报道后就拉着叙旧。

这种朋友关系,当然聊天的时候基本嘴上不用把门,我把这里的事儿跟他一说,结果这老小子第二天就神秘兮兮告诉我,咱们这623像是要在这里建造军事基地,这里时局可比不得国内,战乱什么的常有的事儿。

我听了,脸色一沉,赶忙把他拉到没人的地方叫他无凭无据别瞎说,在部队里不管真假,造谣可是违反纪律的,小高扯着我的耳朵道:“你看看咱们选的地方,沙漠里绿洲可不是常见的,而且你看咱们仓库里那些东西,盖着帆布,平时都不准靠近,好像一些仪器设备等,保不准是什么大家伙呢。”

另外他还告诉我,虽说我们目前在这里执行任务,但不可否认还有其他的队伍与我们在暗中保持联系,那联合国的维和部队也不单单我们国家,说不定就是一次联合行动,我们在这儿就是先来探个路,所以这工程的名头只是为了保密!

我合计了下,感觉小高这家伙说得还挺有道理,而且眼下这地方也确实说不好,保不准就来了一场战争,但旁边那几个国家,也听过什么新闻啊?

我说完了,小高用手点着我道:“你啊你,只配看新闻联播,多读点书吧,历史上哪次军事行动是预先通知的,就连老美都不是,不信赌点啥的......”

其实小高这也是一时较上劲了,他对于自己的说法也并非百分百确信,这不隔三差五就问些老兵,有些比我们先来都在非洲干了三年了,可问到的结果嘛,竟然都一样:623工程就是工程,援建非洲嘛......

这四十人真是异口同声!

但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其中也不乏有例外,那是个来自陕西的老兵,姓赵,叫赵辰生,由于吃得多以前还因为造谣被处分过,所以都叫他赵大嘴。

而且这家伙不光饭量大,烟瘾也很大,像每周发了两包香烟,这家伙没出几天就得嬉皮笑脸的到处讨烟抽,小高找机会拿着香烟把他拉到没人的地方,问他有关任务的事儿。

要说实际上,这种代号还是挺多的,在国内什么内蒙的煤矿工程,水利建设等等, 都采用这种数字代号,这就导致了不光国内人猜不透,国外势力更是猜不透,甚至真知道这工程是干嘛的只有少数核心阶层的人才知道,但若想从他们嘴里抠出东西,恐怕比登天还难。

赵大嘴一听小高的问话,脸色突然就变了,接着转身就要走,小高上前拉住他,对方回头道:“烟老子不要了,我为什么叫大嘴你们也都知道,不过老子可以告诉你,老子自打来这三年就没摸过枪。”

就在赵大嘴要扭屁股回帐篷的时候,我把烟塞给他,说了几句恭维的话,这家伙才安稳下来,这赵大嘴人还算不错,临走也跟我说了点东西,其实在维和部队这几年,623基地的工程兵换了好几批.

可能是环境恶劣的缘故,而主要任务好像是在沙漠中找什么,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也不知道,这些还是从前一辈老兵那里打听到的。

小高与我的赌局就此打住了,往后谁也没再提起这茬,但生活久了,一些奇怪的细节就难免让人多想,你说这维和部队的补给品,怎么连个商标都没有?

就算取自当地也多少有个标识吧,但翻来覆去就只能看见内需供给的字样,每次来的包装盒也都是普通纸壳,上面光溜溜的啥也没有,烟盒上都是清一色的白纸包装,更别提铁锹把子上的标牌了。

五个多月,小半年的功夫就这么过去了,成天是挖来挖去,铁锹不离手,原本一些光临来此的动物也因为人的缘故不见了踪影。但还真如赵大嘴说的,三年没摸过枪,而且各个晒得脸上红黑红黑的。

这八月天更是无法让人忍受,铁锹锅上晒个鸡蛋,煎个肉什么的根本不在话下,沙漠里还不能光膀子,否则掉皮是小事,人能活活晒死,到了晚上也不得安宁,棉大衣加烤火,也难为这本地人,自古都是怎么过来的,不过也是,整个大洲也不都是沙漠。

对此,很多战士生了病,身上发麻,一两天内无法走路。

而正想着以后的日子怎么挨,突然一道令文就下来了,好像看到了希望,可事实上并非如此。这道令文的内容是要求我们停下手中现有工作,在队长指示下整顿装备,三天后向卡拉哈里沙漠腹内进发,而且后面标注会派来两名相关专业人员,从另一条路出发,特来此协助我们。

这命令下来,众人谁也摸不着头脑,一时间在人群里就炸开了锅,来这儿这么长时间,晚上我是头一次听见大伙儿的聊天动静,有人说发现了石油.

因为这事从50年代后欧美等国就在同为非洲沙漠的撒哈拉发现了大规模油田,就此拓展了当地国家的经济脉络不说也为本国谋求了一条购油的来源。

不过讨论归讨论,究竟怎么回事谁也不知道,而且猜的准不准也不是关键,还是那句话,造谣言可是要受大处分的。

第二天一大早,有人发现赵大嘴脸色发白,捂着肚子浑身发抖,医生来检查说倒没什么大病,就是得静养几天。此事没多久,启程的命令就下来了,我们背着包袱爬上卡车,许久不曾背在身上的步枪突然变得发沉。

透过车上篷布的缝隙,又如刚来这里时,外面的沙海一望无垠,而与当初不同的是,气氛仿佛加重了许多,整节车厢里谁也没有说话,怀揣着一点点疑惑与兴奋,却也无处诉说,只能随着汽车,悄然等待到达终点的那刻。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