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2章 破解线索
书名:鉴宝笔记:淘沙卷作者名:三两二钱本章字数:2052更新时间:2025-04-02 09:36:40
我听了姝娜的话后,顿时之间有如醍醐灌,柳暗花明。
“西南贵州马巢田!这应该才是老爷子留给我们的正确线索,他去了西南贵州,一个叫马巢田的地方。”
我捏着这张纸的手激动得有些颤抖。
想不到这么久以来,一直没有解开的线索,姝娜一句话就给点破了。
我看向姝娜语气有些激动的问道。
“姝娜你去过这里吗?”
姝娜瞅了一眼激动的我,开口道。
“贵州倒是去过几次,走过几次茶马古道,看过梵净山,见过熔岩洞,躺大高原上的草籽坪上吹过风,纵过马……这马巢田也听说过一段故事,本来是想去的,但好几次时间不够,没去成……怎么你想去?”
我看着姝娜点点头说道:“嗯,我要去,你给我说说。”
姝娜吃了一口甜点,方才对我们讲述道。
这马巢田在黔西那边,是一个县级单位下的一个小乡村。
据传这村子之前乃是一片荒野,四向环山,中间一马平川,川中一汪海眼……
后来陈家先祖来到这里,在东方山脉下找到一处藏风之地,搭了一个茅棚,住了下来。
这陈家先祖初始狩猎,后来开荒,在茅棚背后的山脉上开出来一片荒地,也就是现如今的陈家坡!
陈家坡下有一熔岩洞,不知其深,洞中居一白马,神俊非常,每当羲和初升,这白马便从洞中出来吃草。
从熔岩洞一路直至海眼,望舒起时踏光而归,每日如此。
陈家先祖久之发现这匹白马,一来二去将其驯服。
不久后一个流亡的燕姓女子带着弟弟,弟媳来到此地,被陈家先祖在荒野里拾得,带上了陈家坡。
至此几人就在陈家坡安了家,那燕姓女子也与陈家先祖结为连理。
为了生计繁衍,陈家先祖带着媳妇,弟弟,弟媳开始开田……
从陈家坡下的熔岩洞外,一直到海眼近处外围……
那匹白马一直陪着他们……
可谓是人有创造之力,能使沧海成桑田,几年后他们都有了后代,陈家先祖诞下四子……
燕家小弟诞下两女三男……
当年的海子平川也变成了丘丘桑田!
这便是马巢田村最初的雏形……
随着星物换星移,光阴斗转,孩子们也都长大,外面的世界开始融入,有外姓人到此而居,陈家先祖便将海眼西方的一半田产分给了燕家小弟。
……
到如今马巢田最大的家族宗支依旧是陈、燕两家。
姝娜一口气给我们讲述完看着我说道。
“你真要去还是假要去哦,我们正好有批货要送去贵州,不过有段茶马古道要走,方便的话一起。”
我听了姝娜的话后,高兴地望着她道。
“方便真的是太方便了。”
我们在甜点店坐了会儿,聊了些姝娜走江湖的故事。
姝娜说她的小队就在集镇上,要在这里购买一些物资。
我打包了七份奶茶,带着CC云楚跟着姝娜去了她们在集镇上的落脚点。
肩上老搭着一块黄貂皮,手里常拿着一管黄铜烟杆的老昆叔;健壮英气的小哥牛牛;还有精瘦得像匹瘦狼一样的苏摩、哪时候都抱着一只玄狐的山艳子......
我和他们上次都见过了,这次见到我,他们和我一样的高兴。
我将手里的奶茶递给他们,就在屋子里的沙发上舒服的躺下来,和他们唠着黑河大山里里的“黑瞎子”,顾头不顾尾的傻狍子、长脚会跑的人参、一直想搞点来补补的鹿茸......
还有我们关内的风情......
CC云楚一来后就爱上了那毛茸茸的玄狐,几次想跟山艳子接过来抱抱,可那玄狐老是不乐意,她一摸那只玄狐就龇牙咧嘴的凶她,简直要笑死个人。
姝娜他们准备了两天,然后组了个车队,正式出发西南贵州。
出发的时候我给九一叔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了他我们的情况。
我和CC云楚跟着姝娜的车队经湖北过江陵,入湘黔,到黔西南毕节阿西里西。
到这里之后我们一行人休整了三天,姝娜他们组了个马队。
我真正见到了视屏上的阿西里西,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坪,云海日出……
我和姝娜在这里纵了一回马,终究还是比不过她与生俱来的基因,输给了她。
从阿西里西出发之后,我们一路上都是骑马。
走了一程茶马古道,姝娜告诉我这段古道是至今还在通行的一段古道。
其它的“茶马古道”大多都成了旅游景点的噱头,商业气息浓重。
有的所谓“茶马古道”更是商业包装后的噱头,根本就不是曾经先人“驼马贩盐茶”开辟的道路。
那些标记出来的一个个牛马脚印,也是假得不能再假。
到七星河后,姝娜停下了马队,饮马七星河。
这七星河据传还是因当年诸葛武侯而得名。
我们在这里吃了顿野餐……
姝娜他们也在这里正式和我们分道。
姝娜告诉我,她们马队要去“安家营”在七星河西南大山高处。
我们要去的马巢田在七星河东南大山中……
分道的时候,姝娜给我留了话,她说她们走完货,会到马巢田找我们。
我和CC云楚离开七星河后,按照姝娜给我们的线路走了两天。
一路上边走边问,有道是嘴是江湖脚是路,第三天傍晚的时候,我们到了马沭河。
在这里的集镇上打听到了马巢田距此已不过半日路程。
开车的话三十分钟即到……
既然只剩这点路程了,我们也就没有再赶。
我和CC云楚在集镇上开了一间宾馆,就在马沭河桥上。
从房间里的窗户向外望去,能看见波光粼粼的河水从桥这里一直流进远处的夹岩之中。
那夹岩生得雄关险峻,岩上有佛寺,伴有晚钟传过河来。
钟声涤荡,透人心神……
宾馆的老板娘告诉我们,那夹岩称为龙洞。
当地人代代相传,这马沭河的桥乃鲁班先师所造。
造桥时多一根龙木,鲁班先师遂用斧头拍了拍这根龙木让其回去。
这根龙木顺水漂流,流到那夹岩下的一个溶洞内,就此停留,历经千百年这龙木有了造化,修得龙身,镇守着这马沭河的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