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7章 第三十七节
书名:抗战之系统手环作者名:流浪歌手的情人本章字数:2963更新时间:2025-02-26 21:37:50
街头的商店门口,人们排着长队,眼巴巴地望着店内,希望能买到一点生活所需。
夏勤和外出采买物资的副班长、副排长忙得焦头烂额。为了给部队采购到足够的物资,他们穿梭在各个集市和店铺之间。然而,物资的匮乏让他们的采购之路充满了艰辛。每找到一点物资,都要与商家进行艰难的讨价还价。为了买到骆驼、骡子、驮马、牛羊等牲畜,他们跑遍了整个城市,甚至到周边的乡村寻找。
买到牲畜后,夏勤又带着士兵们开始建盖马舍。他们找来木材和茅草,在营地的一角忙碌起来。大家齐心协力,有的负责搬运木材,有的负责搭建框架,有的负责铺设茅草。虽然条件艰苦,但士兵们都没有怨言,他们知道这些牲畜对于部队的重要性。
在他们的努力下,马舍逐渐搭建起来,给这些牲畜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
1931年10月3日,“九一八事变”的阴霾笼罩着东北大地,锦州,这座关内外交通的关键枢纽,成为了局势的焦点。随着日军的步步紧逼,锦州的防守迫在眉睫,而此时国联代表的动向也备受各方关注。
在锦州,宋子文和熊式辉与东北军代表张作相、王树常等人频繁展开会议。宋子文言辞恳切,极力劝说东北军坚守锦州:“锦州乃是东北最后的防线,一旦撤往承德和关内,东北局势将再无挽回余地,务必全力防守。”
张作相却面露难色,大倒苦水:“宋先生,我们也想坚守,可实在是困难重重。军队军械不足,士兵们士气低落;粮食短缺,战士们常常忍饥挨饿;加上锦州城小,更是放不下那么多的军队,日军一旦飞机轰炸,那将损失惨重啊。”王树常在一旁点头附和。“再说国府已经调请国联调和,日军很快就会撤回旅顺的呀。”
不仅如此,东北军代表还提出了一系列棘手要求。他们希望南京国府能从各省调集兵力增援锦州,以增强东北军实力。同时,鉴于从东北撤出大量军民安置困难,竟要求政府在河南和安徽划出一片区域交给东北军,称只有这样才能妥善安置百姓,让士兵能无后顾之忧,安心作战。
这些要求让宋子文和熊式辉头疼不已,宋子文无奈地说:“各位提出的要求,实施起来难度极大,时间上也不允许,如今当务之急是固守锦州防线,加强热河的防务。调配出军队和资源赶紧做战斗的准备。”
熊式辉也皱眉表示:“当务之急是一致对外,抵御日军继续扩张,辽宁已经弃守,吉林又危在旦夕,你们怎能在这时候提出这些要求?”会议陷入僵局,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远在南京的蒋介石和何应钦得知会议情况后,也是大为光火。蒋介石在办公室来回踱步,怒声说道:“东北军在这关键时刻还在推诿扯皮,提出这些无理要求,成何体统!锦州若失,华北危矣!”
何应钦则忧心忡忡:“若不能妥善解决东北军的问题,锦州防线恐怕难以坚守,必须尽快想办法协调。”
彼时,国联行政院主席是白里安(Aristide Briand) ,秘书长为德拉蒙德(Eric Drummond),美国代表史汀生(Henry L. Stimson)在其中也有着重要影响力。
中国驻国联全权代表施肇基肩负着向国联争取支持的重任。
而此时,国际方面,国联对于日本的侵略行径虽有所关注,但行动迟缓。
日本凭借其在国联中的势力,试图阻碍国联对其侵略行为的制裁。
中国代表施肇基在国联多次陈述日本侵略事实,呼吁国联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日本,但国联内部意见不一,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决议。美国代表史汀生虽曾对日本发出警告,但在日本的外交周旋下,也未能采取实质性的制裁行动。
英法等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对日本的侵略行为多有纵容,在国联中并未给予中国有力支持。
在锦州局势日益危急,国联态度暧昧不明,东北军内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各方势力的纠葛仍在持续,锦州的命运悬于一线,整个局势愈发扑朔迷离 。
夏炎营地的会议室内,桌上,皱巴巴的地图肆意铺展,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作战笔记,每一处标记、每一行字迹,都凝聚着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担忧与守护的决心。
夏炎眉头紧蹙,目光依次扫过师兄们,语气凝重地说道:“几位师兄,咱们已经反复研讨许久,想必大家都已明晰,在辽宁这片土地上,除了辽东南、辽南和辽北,辽东北、辽西、辽西南和辽西北区域的地形复杂,山高林密,是开展游击作战的绝佳之地。可如今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在这些地区深深扎根,赢得当地老百姓的衷心支持。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补给,更关乎我们抗日大业的成败。”
“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不能再等了!”黄显声心急如焚,猛地一拳重重砸在桌子上,桌上的纸笔被震得纷纷跳动。他的双眼满是焦急与愤怒,仿佛能喷出火来,“小鬼子的铁蹄正无情地践踏我们的家园,每一刻都有同胞在受苦受难。我仔细考量过,辽西南那块地盘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进可攻、退可守,小炎,你能不能帮我,咱们一起在那里开辟出一片抗日的新天地?”
夏炎神色凝重地看向黄显声和赵铭,眼神中满是坚定:“黄师兄,你说得对,你的眼光确实独到。辽西南那片区域潜力巨大,我们绝不能错失这个机会。如今,我们已退无可退,身后是无数期盼着安宁的东北同胞,不管各方势力如何,我们都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扛起抗日的大旗!”
“再者,身处这乱世,正是我等师兄弟大展身手、保家卫国的时候。别看小鬼子现在嚣张跋扈,可他们终有被我们赶出去的一天!我希望几位师兄能自成一系,联合那些志同道合的兄弟,以及溃散到锦州的部队,去伪存真,挑选出最坚定的士卒,组建咱们东北自己的队伍!”夏炎越说越激动,站起身来,双手撑在桌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中满是不容置疑的决心。
李长风眉头紧皱,脸上写满了纠结,率先开口道:“小炎啊,你这提议确实让人热血沸腾,我们都恨不得立刻组建自己的抗日队伍,痛痛快快地和小鬼子干一场。可咱们毕竟都是东北军出身,现在要是公然自成一系,东北军那边……他们能答应吗?”他的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担忧。
孙式毅也跟着点头,神色忧虑,声音低沉地说道:“是啊,虽说咱们一心只想抗日,可东北军毕竟是咱们的老部队。这么做难免会让旁人觉得咱们背叛了东北军,一旦和东北军闹僵,往后的处境恐怕会更加艰难,这也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他微微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
王浩楠双手抱在胸前,沉思片刻后,眼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缓缓说道:“我觉得,咱们可以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对外,咱们保留东北军的番号,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能让东北军高层暂时不起疑心;对内,咱们就以自己组建的部队名义进行活动,既能保证抗日行动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又能稳住当下的局势。”
夏炎微微颔首,认真听完大家的发言,等众人说完,才缓缓开口:“几位师兄的顾虑我都明白,我也不想和东北军彻底决裂。但大家得清楚,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抗日,是保卫我们的家乡和同胞。
东北军如今的态度大家也都看在眼里,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王师兄的办法可行,咱们就搞两套番号,实则是同一支部队。表面上还是东北军的一部分,实际上,咱们按照自己的理念和计划行事,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给予小鬼子致命一击。”
赵铭轻敲桌面,接着说道:“而且,咱们还可以再加入一些明面上的抗日组织,这样既能壮大抗日力量,又能分散外界的注意力。咱们团结的一些部队就作为咱们最核心、最秘密的力量,在暗中不断积蓄实力,等待最佳时机,给小鬼子来个措手不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然,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李长风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大声说道:“好,那就这么定了!管他什么东北军的顾虑,只要能打鬼子,咱们就甩开膀子干!”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斗志,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奔赴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