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23章 第二十三节

第23章 第二十三节

书名:抗战之系统手环作者名:流浪歌手的情人本章字数:2999更新时间:2025-03-02 14:21:49

第二天,队伍继续出发,沿途的难民看见一支日军‘追了过来’,一时间纷纷逃跑,夏炎见了也是无奈,这也不是他的本意,一直过了黑山,在撤了宿营地之后,夏炎和他的队伍才从新换上了国军的军装,竖起了标有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威武雄壮地迈开脚步向着锦县方向前进,这时,路上再碰到的难民和散兵才不会惊慌失措,但是,也对这个队伍进行着警惕。

即将步入十月的东北,路旁稀稀拉拉的树木扭曲着枝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响,仿佛在为这片土地的苦难哀鸣。

当夏炎的队伍渐渐靠近附近扎堆休息的难民,难民们惊恐万分,纷纷向着道路两侧和远处逃遁。孩子们吓得小脸惨白,紧紧躲在大人身后;大人们则紧紧护着家人,脸上写满了警惕与担忧,双手不自觉地攥紧。然而,那些疲惫不堪的东北军败兵,虽然眼中满是警惕,却没有一个人向他们开枪。

夏炎眉头微蹙,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很快又恢复了冷静。他的目光扫过沿途的乡村,看到的是一片破败贫困的景象。村庄里大多是土坯和茅草搭建的房屋,墙壁斑驳脱落,有的已经坍塌了一半,仅靠几根腐朽的木头勉强支撑,摇摇欲坠。屋顶的茅草稀疏杂乱,在狂风中剧烈摇晃,仿佛下一秒就会被大风卷走。

村口,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蜷缩在角落里,面黄肌瘦,瘦骨嶙峋的小脸上,眼睛里充满了恐惧与无助。他们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补丁摞补丁,有的地方磨破,露出冻得通红的皮肤。小脸被寒风吹得干裂,嘴唇微微颤抖,却没有食物能慰藉他们辘辘饥肠。

“夏勤,拿出些干粮,分发给这些孩子。” 夏炎通过手环联系夏勤,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忍。

“好的,我这就安排。” 夏勤回应道,迅速组织士兵分发干粮。

村子里,偶尔能看到几个老人坐在门口,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仿佛灵魂早已游离于这破败的世界之外。他们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皱纹,每一道都记录着生活的艰辛。家中的青壮年大多已经离去,或在战乱中丧生,或被迫背井离乡,外出寻找生计,只留下这些老弱病残守着这千疮百孔的家园。

一路上,夏炎看到了一幕幕令人心酸的场景。饿极了的散兵如疯狂的野兽,在乡里四处烧杀抢掠。他们肆意抢夺村民们的粮食和财物,村民们敢怒不敢言,只能将仇恨与愤怒深埋心底。然而,当村民们捡到败兵丢弃的枪支后,长久以来积压在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他们拿起武器,眼神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开始反抗这些散兵。

刹那间,喊杀声震天动地,散兵们本就疲惫不堪,又毫无防备,很快就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那些被打败的散兵,有的倒在路边,无人问津,成为了这乱世的牺牲品。

难民们脚步沉重,在蜿蜒的逃亡路上艰难挪动。沿途,他们看到贩卖玉米饼子的乡民。这平日里再寻常不过的食物,在这混乱的世道里,竟成了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二十个铜板一个的玉米饼,价格高得令人咋舌,让身无分文的难民们只能望 “饼” 兴叹。然而,对于那些被饥饿折磨得几近崩溃的人来说,这饼子散发着致命的诱惑,每一丝麦香都像是在无情地撩拨着他们脆弱的神经。

有些百姓咬着牙,手颤抖着伸进破旧不堪的口袋,掏出那些积攒许久、带着自己体温的铜板,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决绝与慈爱,只为给家中饿得啼哭不止的孩子换一口热乎的吃食。而那些实在凑不出钱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盯着那冒着热气的饼子,眼神中满是绝望与不甘,饥饿如同一头凶猛的恶魔,正一点点啃噬着他们的身心,将他们最后的希望也吞噬殆尽。

在这混乱无序的逃亡途中,人性的丑恶与美好被毫无保留地放大。有的人在饥饿面前彻底丧失了尊严,为了一口吃食不惜向他人卑躬屈膝,谄媚讨好;而有的人却在生死关头,为了保护家人,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那无畏的身影和坚定的眼神,成为黑暗中那一抹温暖的亮色。

夏炎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也明白这支队伍在这乱世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1931 年 9 月 26 日,距离那个让东北大地蒙羞的九一八事变,已然过去了整整 8 天。在这如噩梦般短暂却又无比漫长的 8 天里,东北这片广袤的黑土地,风云变色,彻底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与恐慌的深渊。

随着日军在柳条湖附近蓄意制造的爆炸声响彻夜空,罪恶的侵略行径就此拉开帷幕。他们凭借着精心策划与悍然突袭,趁势疯狂进犯。而东北军,在 “不抵抗” 命令的束缚下,如一盘散沙,接连放弃守地,节节败退。

短短几天,日军的铁蹄无情地肆意践踏在东北大地之上。安东(今丹东)、海城、鞍山、铁岭、本溪等二十多座城市,以及其周边的广大地区,纷纷沦陷,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在侵略者的暴行下接连倒下。

至 9 月 27 日这一天,辽宁(除锦州及辽西)、吉林两省的大部分区域,已被日军蛮横侵占。

曾经热闹繁华、车水马龙的街市,如今变得满目疮痍,断壁残垣随处可见,焦黑的废墟散发着刺鼻的气味,诉说着战争的残酷。百姓们拖家带口,流离失所,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与绝望,哭声、喊声、咒骂声交织在一起,在每一条街巷、每一处角落回荡,声声泣血。

由于,日军的兵力不足,加上要想占领整个东北,目下进入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还是无法全部掌控,因而,在除了铁路沿线的各个城镇外,其他地方日军都是派出了不到一个小队的先遣队伍进行威慑和驱赶恐慌的东北军散兵。

再说,日本关东军虽招降了几万的东北军,可是,时日尚短还无法对他们过于信任,只是在那些个投降的东北军队伍里派驻了些许的日军作为监督,也不能让他们外出执行征战攻城的任务。

而日军集结的大队以上部队所到之处,简直就是人间炼狱。他们如同疯狂的野兽,闯进百姓家中,翻箱倒柜,抢夺财物,但凡遇到一丝一毫的反抗,便会毫不犹豫地抽出屠刀,残忍地杀害无辜民众。

手无寸铁的老人、妇女和孩子,都成为了他们暴行下的牺牲品。学校里,朗朗书声不再,课桌椅被砸得粉碎,黑板上溅满了鲜血;医院中,伤病员在痛苦呻吟,医疗设备被肆意破坏,药品被洗劫一空。正常的生活秩序被他们彻底摧毁,文明的痕迹在战火中逐渐消逝。

东北军的败兵们,境遇悲惨。有的像没头的苍蝇般四处逃窜,完全失去了指挥和方向,在混乱中茫然求生;有的则躲在偏远的山林、乡村,满心不甘地看着自己的家园被践踏,却因失去组织与支援,无能为力,只能在心中默默积蓄着愤怒与屈辱。

此刻的东北大地,仿佛被一层浓稠得化不开的阴霾紧紧笼罩着,天空灰暗无光,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而日军的野心却如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断膨胀,他们贪婪地觊觎着东北的每一寸土地,妄图进一步吞并整个东北,将这片富饶的土地彻底变成他们残酷统治下的殖民地,让东北人民陷入无尽的苦难深渊。

1931 年 9 月 28 日,萧瑟的秋风裹挟着战火的余烬,在辽西大地肆意弥漫。夏炎的队伍沿着蜿蜒的道路,缓缓经过黑山附近。此时,距离锦县前的大凌河北岸,仅剩下一天一夜的路程。

夏炎站在队伍前列,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四周,而后谨慎地观察了一下周围环境,才果断下令:“全体听令,找好宿营地,全部换装国军衣服,不过告诉他们注意隐蔽,不要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随着命令的下达,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一箱箱营帐散件被打开,大家熟练地分工开始建设简单地营地,经过几日的训练和教导,队伍整体有了明显的变化。

夏炎坐在夏勤为他准备地行军椅,脱下军服交给一个护卫夏松让他掸掸灰,正准备递过去,却发现军装上的铭牌和部队番号有了变化。

原先在奉天系统给他的军职,这时他再一看变了,“这国民革命军北平军分会警卫团九连一排”,他低声念道,心中满是疑惑。“系统,怎么就转到了北平军分会了?”“兵主夏炎,根据下一步任务的需要,系统已经给你设定完了!”“哦,好的,不知下一个任务是什么?”“时机未到,暂时保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