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章 第十九节
书名:抗战之系统手环作者名:流浪歌手的情人本章字数:2971更新时间:2025-03-02 14:21:49
就在夏巧冬专注发报时,夏炎不自觉地走到她身后,轻轻把手搭在她的肩膀上,夏巧冬身体微微一僵,随即放松下来,抬头用温柔且坚定的眼神看向夏炎,两人的目光交汇,仿佛时间都静止了片刻,不一会儿,只听见电报机 “滴滴答答” 的声音继续。夏炎轻轻捏了捏她的肩膀,轻声说:“巧冬,刚才,咳咳,辛苦你了。” 夏巧冬脸颊微微泛红,摇了摇头说:“不要说了,你个蛮牛,我恨死你了。” 说完,又低下头继续专注地敲击发报键。
电报机的声音持续在房间里响起,仿佛是一首激昂的战歌,宣告着夏炎和东北军民绝不屈服的决心。这声音穿越茫茫黑夜,向着东北的每一个角落蔓延而去。
电文还进一步详细报道了夏炎在日军攻击奉天时的所见所闻,揭露了日本人、朝鲜人和满蒙投降汉奸们的丑恶嘴脸与无耻行径。同时,披露了一个惊人阴谋:满人和蒙古人中的部分败类,预备在东北成立满洲国。电报毫不留情地将此刻投降的汉奸名字全部公之于众,并坚定扬言要锄奸,以正国法。
最后,电报宣称他们是由东北军残部自发组建的 “东北抗日救国军” ,深情呼吁东北的各个抵抗力量,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明确指出抗日并非东北一家一地和一个政府的孤立之事,而是全民族的共同责任。大家要学会保存实力,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电报深刻剖析,日军进攻东北、占领东北,绝非仅仅为夺取这片土地,而是中华民族长期抗争的开端。其野心犹如深不见底的黑洞,不仅要跨过长城,更妄图将整个华夏大地纳入其血腥统治之下。电报点明,东北的困局并非东北人、东北军单方面之过,要打败日军野心,也绝非东北人独自能够承担。因此,呼吁大家做好 “失地存人” 的战略规划,为日后的反攻与民族复兴保留希望火种。
这份电报如同一记惊雷,在深夜炸响于华夏大地。次日,各大城市的报纸纷纷头版转载。百姓们传阅着报纸,脸上的神情从震惊逐渐转为愤怒。曾经,日军的野心和汉奸的行径或许还隐匿于暗处,而如今,在电报的剖析下,这些丑恶被毫无保留地暴露在阳光下。街头巷尾,对汉奸的唾骂声此起彼伏,人们的愤怒如火山喷发,宣泄着对卖国贼的切齿痛恨。
文人学者们也纷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力挺 “东北抗日救国先锋大队” 的呼吁。他们用饱含激情的文字,号召全国人民摒弃分歧,携手并肩,共同筑起抵御外敌的坚固长城。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被推向新的高潮。
此时,北京的张学良府邸内,气氛凝重压抑。张学良坐在雕花檀木椅上,昏黄的灯光映照着他憔悴的面容。他手中的电报微微颤抖,每一个字都如同一颗沉重的铅弹,击中他的内心。
他眉头紧锁,拧成一个深深的 “川” 字,眼神中满是复杂情绪。被电报指责后的懊恼、对往昔父亲张作霖领导下东北繁荣的追忆、以及在这乱世中对东北军未来走向的迷茫与挣扎,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五味杂陈。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曾经东北的繁华景象:工厂机器轰鸣,市场人声鼎沸,百姓安居乐业。再看看如今,东北大地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他的心中充满了痛苦与自责。这份电报,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他,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决策。
与此同时,南京总统府内,蒋介石正坐在办公桌前审阅文件。陈布雷手持电报,神色恭敬却又带着一丝紧张,缓缓走到蒋介石身旁,轻声说道:“委员长,有份重要电报。” 随后,他开始念起电报内容。
蒋介石原本平和的面容逐渐阴沉,眼神变得锐利而冷峻,手中的毛笔重重地拍在桌上,发出沉闷声响,“荒唐这个东北抗日救国军,又是红党在作怪,真是该死。”他低声怒喝。心中既对东北局势的恶化感到棘手,又对张学良的应对方式颇为不满。他深知,东北一旦全面沦陷,整个国家的防线将被撕开一个大口子,后果不堪设想。而这份电报,更是将他推向了一个复杂的政治漩涡中心,各方势力的目光都聚焦于此,他必须谨慎应对。
东北各地的东北军军营里,远在锦州撤退至此的东北军各部将领们,看到那份明码电报就像一颗巨石 “咚咚” 地砸进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巨浪。
营帐之中,曾追随张作霖南征北战、历经无数枪林弹雨的老将们和新锐们都纷纷围坐一圈。他们的脸色黑沉沉的,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每个人的手里都紧紧攥着电报,那电报在他们手中,仿佛不再是一张普通的纸,而是关乎东北生死存亡的命运文书。老将们眉头紧锁,拧成一个个死结,时不时地重重叹一口气,那叹息声里,满是无力与哀愁。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眼神中透着追忆往昔的柔光,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电报,像是在抚摸一位久违的老友,喃喃自语道:“想当年,老帅带着咱们冲锋陷阵,出生入死,那时候的东北,那叫一个威风凛凛!看看现在,咋就窝囊成这样了呢!”
他的思绪飘回到往昔,张作霖骑着高头大马,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威风八面,再看看如今东北军在日军面前节节败退的惨状,心中满是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下的痛心疾首。曾经,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少帅张学良身上,满心期待他能继承老帅的遗志,将东北这片土地守护得固若金汤,可残酷的现实却如同一盆冷水,把他们的希望浇灭得一干二净。愤怒与不甘在他们眼中翻涌,可他们却又无计可施,只能无奈地坐在这儿,空自叹息。
年轻的新锐军校们则个个被怒火点燃,像一桶桶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有的校官涨红了脸,额头上青筋暴起,像一条条愤怒的小蛇,拳头攥得死紧,关节都泛白了,那架势,恨不得立刻扛起枪,风驰电掣般奔赴战场,和日寇拼个鱼死网破。“咱们的家乡正在被鬼子肆意践踏,少帅怎么能做出这种糊涂决策!” 军营各处的士兵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里全是对少帅的指责和对东北未来的深深担忧。
还有些年轻士兵,眼中满是迷茫与无助,他们瞅瞅身边同样焦急的战友,低声问道:“咱们以后到底该咋办啊?东北军又要走向哪里?” 对前途的忧虑,像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压在他们年轻的心头,让这些满腔热血的青年感到无比沉重,仿佛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束缚,找不到出路。
而在遥远的关东军司令部,一场充斥着阴谋与算计的会议正在进行。一群日本军官围坐在长长的会议桌前,传阅着电报的译文。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看完后,脸上露出一丝嘲讽的冷笑,那笑容里藏着无尽的贪婪和野心,就像一只饿狼看到了猎物。他兴奋地大声说道:“东北军内部如此混乱不堪,这简直是上天都在帮我们,赐给我们的绝佳机会!” 说着,他仿佛已经看到东北全境都插上了日本军旗,东北人民在他们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任他们肆意欺凌。
参谋长石原莞尔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狡黠的光,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他慢条斯理地分析道:“看来华夏内部矛盾重重,咱们正好可以利用他们的分歧,进一步瓦解他们的抵抗意志。” 一边说着,他一边伸出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心中盘算着如何借华夏的人心不齐,加速他们的侵略计划。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肆意游走,仿佛这片土地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正在随意瓜分。其他军官们纷纷点头,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仿佛胜利已经触手可及,他们肆无忌惮地讨论着下一步的侵略行动,对东北这片土地的觊觎毫不掩饰,言语中充满了对中国人民的轻蔑与不屑,仿佛中国人在他们眼里只是一群任人宰割的羔羊。
与此同时,国内的学生们得知东北局势和电报内容后,爱国热情瞬间被点燃,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越烧越旺。夏炎发完电报却将智能手环里的牛肉和午餐肉罐头,以及缴获的白酒拿出来,让夏威和夏庚将这些按照人头分发下去,定量定人的供给,不要过分,也要给执勤的战士准备留着下岗后食用。然后,就和几个骨干们一起喝起了酒,喝到深夜才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