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8章 第十八节

第18章 第十八节

书名:抗战之系统手环作者名:流浪歌手的情人本章字数:2952更新时间:2025-03-02 14:21:49

9 月 19 日,西安的《西京日报》报道东北局势,消息如春风野火般迅速传遍古城的每一个角落,民众们义愤填膺,对日军的侵略行径表示强烈谴责。街头巷尾,人们都在热烈讨论着如何支援东北同胞,有人提议组织募捐,有人表示要参军抗日。一位热血青年满脸坚定,大声说:“我要去东北,和小鬼子拼了!为东北的父老乡亲报仇!”

9 月 20 日,《申报》持续追踪报道,揭露日军沿铁路疯狂进犯,安东(今丹东)、营口、凤凰城等 18 座城镇相继沦陷的残酷事实。同时,报纸刊登了各界人士强烈谴责日军侵略、大声疾呼抗日的言论。民众们看到这些报道,怒火中烧,不少人自发走上街头,举行小型抗议活动。抗议队伍高举标语,上面写着 “还我东北”“抵制日寇” 等字样,口号声震耳欲聋,响彻上海的街头巷尾。一位年轻的工人振臂高呼:“我们不能让东北同胞受苦,要让小鬼子知道,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我们要为东北同胞撑起一片天!”

同一天,《武汉日报》紧跟战局,报道长春的战况,展现东北军虽自发奋起反击,但因日军在兵力和装备上占据绝对优势,形势危如累卵。看到报道的市民们,心中既为东北军的英勇所感动,又为局势的危急而担忧。一位年轻的母亲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东北军在拼命抵抗,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得想办法帮帮他们啊!”《新蜀报》持续关注战局,着重报道长春东北军英勇抵抗的事迹,这些英雄事迹极大地激发了重庆民众的爱国情怀。一位年轻人激动得满脸通红,说:“东北军的兄弟们太勇敢了,咱们也不能落后,得为抗日做点什么!咱们不能让英雄们白白牺牲!” 大家对东北军的英勇表现赞不绝口,同时也对侵略者的行径更加痛恨。

《大公报》报道长春战况,言辞恳切地呼吁国民党政府摒弃不抵抗政策,积极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一篇篇报道,如一声声警钟,在天津民众心中敲响。一位教师神情凝重,感慨地说:“再这样下去,国家危矣,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不能再让小鬼子这么嚣张下去了!”《西京日报》报道长春东北军抵抗的情况,那些英勇无畏的战斗事迹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一位青年激动地说:“咱也不能光嘴上说,得行动起来,为抗日出份力!不能让东北的土地就这样被小鬼子霸占!” 大家纷纷表示要为抗日贡献自己的力量。

9 月 21 日,《申报》对长春地区东北军的顽强抵抗及最终无奈沦陷进行了深度剖析报道,字里行间满溢着对东北局势的深切忧虑。这篇报道进一步点燃了上海民众的爱国热情,大家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捐物。一位老妇人颤颤巍巍地走到捐款箱前,将自己辛苦积攒的钱小心翼翼地放进去,眼中含泪说道:“东北的孩子们受苦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帮到他们!” 旁边的年轻人也不甘示弱,纷纷掏出钱包,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东北同胞的关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怒。

同一天,《武汉日报》发布吉林省城沦陷的噩耗,同时呼吁民众团结一心,共御外敌,并刊登了民众自发组织抵制日货活动的相关报道。此报道一出,武汉的抵制日货运动如熊熊烈火般愈烧愈旺。众多商家积极响应,毅然拒绝销售日货,一位商家老板坚定地说:“咱不能再帮着小鬼子赚钱,得让他们知道咱中国人的厉害!不能让他们从咱们这儿捞到好处!” 街上的行人纷纷响应,主动检查自己购买的商品,不买日货,大家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侵略者的抗议。《新蜀报》着重报道吉林省城沦陷的消息,唤起了重庆民众对东北同胞的深切同情和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怒。一时间,街头巷尾设置的捐款箱前人头攒动。一位小学生也拿着自己的零花钱,郑重地放进捐款箱,说:“我要帮助东北的小朋友。希望他们能快点好起来!” 现场暖意融融,彰显着同胞间的深厚情谊。

《大公报》报道吉林省城沦陷的同时,发表多篇社论,深刻剖析局势,强烈要求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些社论在天津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学生们迅速行动起来,组织抗日宣传活动。他们走上街头,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讲,呼吁大家团结抗日,共赴国难。一位学生代表慷慨激昂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不能坐视东北沦陷,要团结起来,把小鬼子赶出去!我们要为国家的尊严而战!” 声声呼唤点燃了民众心中的抗日怒火。

《西京日报》报道吉林省城沦陷时,呼吁全民族团结起来抵抗侵略,不少青年学生热血沸腾,积极组织抗日宣传活动。他们忙碌地张贴标语、四处散发传单,号召大家抵制日货,为抗日事业添砖加瓦。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抗日的火种在古城西安熊熊燃烧,仿佛预示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将如燎原之火,燃遍整个华夏大地 。

1931 年 9 月 23 日夜,夜幕如墨,笼罩着饱受苦难的华夏大地。就在全国民众因日军暴行义愤填膺、纷纷声讨之时,一道长波段电波如利剑般从奉天划破夜空,它越过长城的巍峨,跨过黄河的澎湃,迅速抵达长江上下,传至东西部地区,甚至覆盖了亚洲乃至东南亚的广袤区域。这以明码发布的长长消息,瞬间震惊了整个华夏,乃至整个世界。

这时,夏炎终于和夏巧冬起床了,还带着夏巧冬着装整齐,身边还带着夏勤在电报房。

夏炎站在昏黄灯光摇曳的房间里,眉头紧锁,面色凝重,眼睛紧紧盯着智能手环上不断闪烁的信息,仿佛那是他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桥梁。夏巧冬坐在一旁,手指在电报机上飞速敲击,发出 “滴滴答答” 的声响,每一声都像是在诉说着东北的苦难与抗争。

“老帅张作霖,那可是咱东北人的主心骨,是真正把东北这片土地、把东北父老乡亲放在心窝里的父帅!” 夏炎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浓浓的东北口音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可少帅张学良呢?他哪还有半点少帅的样子!”

夏炎盯着夏勤面前正按他话语书写的电报稿纸,每一个字都仿佛从牙缝中挤出,带着熊熊燃烧的怒火与深切的痛心。他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浮现在后世电视剧中看到的张作霖出现的场景。据史料上说那时的东北,在老帅的带领下,虽也面临诸多艰难险阻,但整个东北大地充满精气神,百姓安居乐业,军队斗志昂扬。

“少帅,他既没有老帅对东北那深入骨髓的热爱,也没了咱东北人骨子里的坚韧劲儿!” 夏炎猛地停下脚步,一拳砸在桌子上,桌上的油灯剧烈摇晃,“他一门心思只想着华北的权柄和地盘,为了这些,竟把远在南京、根本不了解东北实际情况的蒋委员长哄得团团转,让蒋委员长下了那道‘静观其变’的荒唐命令!他可是最清楚东北日军情况的人啊,怎么能做出这种事!”

夏炎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情绪,可那愤怒的火焰却难以熄灭。“夏勤,把我的意思精简编译给巧冬!” 他转头看向夏勤,眼神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一定要把咱们的态度和决心传达出去。”

他想到那些在日军铁蹄下受苦的东北百姓,想到那些为保卫东北而牺牲的将士们,心中满是悲愤。“他为了能在华北另起炉灶,竟然妄图抛弃那些不怎么听他号令、却一心为东北的老将,这简直是自毁长城啊!” 夏炎眼神中透露出失望与无奈,“现在,我要告诉在东北的所有东北军将领们,咱们身处民国,国家统一,东北是咱的根,是咱的家,绝不能丢!不能再像个木头人一样,站在那儿任人宰割!”

夏炎再次走到电报机前,看着夏巧冬手指微微颤抖着,轻轻敲击发报键,每一下都像是在向东北的同胞们传递着坚定信念:“少帅能为了私利卖掉东北,把祸水引到蒋委员长那儿,可咱们不能!咱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崽卖爷田’!咱们进山,下乡,放弃城市,以广大农村和大山为依托,以全东北的老乡们为后盾,和日本小鬼子抗战到底!咱们东北人,从来就没怕过谁,只要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把小鬼子赶出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