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翰林院编修沈马临
书名:猎户郎君日日宠作者名:七月流火本章字数:2236更新时间:2025-01-13 15:46:28
夜晚,苏岩走到坐在梳妆台前陈雨身边,俯身将手搭在她肩上,“我明天去帮你打听打听关于刊物的事情,总会有办法的。”
陈雨抿了抿唇,抬手覆上他的手背。在这个时代推行新事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让她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下午,苏岩就领着一位中年文士来见她。那人身着青色官服,面容清瘦,一双眼睛却格外明亮。
“这位是翰林院编修沈马临沈大人。”苏岩介绍道,随后又向沈大人介绍陈雨,“这是内子陈雨。”
陈雨向沈大人行礼,心中却觉得他面容有几分熟悉。似乎在哪里见过,却又想不起来。
“苏娘子。”沈马临拱手还礼,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听说你想将朝廷政策编印成册,还要安排人专门讲解?这个想法很好啊!”
陈雨眼前一亮,没想到这位翰林院的大人竟对此事如此感兴趣。她连忙请沈马临入座,吩咐丫鬟上茶。
“是这样的,”陈雨斟酌着用词,“民间对朝廷政策往往一知半解,甚至以讹传讹。若能将政策编印成册,配以通俗易懂的解释,想必对百姓和朝廷都有好处。”
沈马临捋着胡须,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苏娘子说得对。说来惭愧,我早年就有类似的想法。每逢朝廷颁布新政,我都会到茶馆里为百姓解读。只是一人之力终究有限,听众也就那么几十人。”
他叹了口气,继续道:“今日偶然听苏大人提起此事,便立刻赶来了。苏娘子可有具体的想法?”
陈雨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将茶盏轻轻放下:“我想做两种形式。一种是大张报纸,每隔几日发行一次,分不同版面。另一种是小册子,每月一期。”
“妙啊!”沈马临眼睛一亮,放下茶盏就要起身,“我这就回去跟同僚商议。”
“沈大人且慢!”陈雨连忙叫住他,“还有几点想请教。”
沈马临重新坐下,认真倾听。
“首先,还请沈大人找些善于写故事的同僚。”陈雨正色道,“政策解读要生动有趣,最好配上案例。这样百姓看起来才不会觉得枯燥。”
“其次,我想在报纸上开辟一个版面,专门记录金陵梁里的新鲜事。比如哪家店铺开张了,哪条街道整修了,又或者是哪位大人做了善事。”
沈马临连连点头,不住地用袖子擦拭额头的汗珠:“好!好!这些都好!”
“最后,”陈雨微微一笑,“我想加一个连载故事专栏。可以是才子佳人,也可以是江湖侠义。让百姓在了解政策的同时,也能得到些许娱乐。”
“妙极!”沈马临激动得站了起来,“苏娘子考虑得如此周到,老夫佩服!”
他转身就要走,陈雨又补充道:“第一期就不指望赚钱了。至于发行方法,等沈大人找齐人手,我们再详细商议。”
“好!我这就去找人商量!”沈马临兴冲冲地离开了。
苏岩送走沈马临,回到房中。陈雨望着他,眼中满是笑意:“多谢夫君帮忙。”
苏岩走到她身边,牵起她的手,温声道:“夫妻之间,何须言谢。”
他顿了顿,继续道:“对了,陛下让我告诉你,度假村的设计方案要等皇后娘娘的三堂兄从东洛赶来。来回差不多要半个月。”
陈雨点点头,轻声问道:“安远候的案子查得如何了?”
提到这个,苏岩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在陈雨身边坐下,叹了口气:“差不多了。当年赵志诚和岳思刀虽然杀了许多知情人,但还是有漏网之鱼。如今已有人指证赵子航就是赵志近的孩子。”
陈雨听到这里,忽然想起了陈雨的亲生父母。记忆中的画面一幕幕浮现:雨安翁主自尽后不入皇陵,只在永安庵中供奉;慕柳莹更是被临帝挫骨扬灰。每到寒食时节,陈雨连祭拜都不能。
她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黯然。
苏岩似乎察觉到她的情绪,握紧她的手:“我们不是正在努力,让这世道变得更好吗?”
陈雨抬头看向窗外,阳光依旧明媚。她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却又带着几分迷茫。最初只是想改变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但现在,似乎真的能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只是这条路究竟有多远,又会遇到怎样的阻碍,她心里也没有底。但至少,她不是一个人在走。想到这里,她回握住苏岩的手,嘴角微微上扬。
夜幕降临,陈雨站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繁星。春日的晚风带着淡淡的花香,让人心神宁静。她想起白天的种种,不禁露出一丝笑意。
苏岩从身后环抱住她,轻声道:“在想什么?”
“在想报纸的事。”陈雨靠在他怀里,“总觉得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比如印刷的制坊要找哪家,纸张要用什么规格,售价定多少合适...”
苏岩轻笑:“慢慢来,不急于一时。”
陈雨点点头,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
金陵梁内,一场轰动朝野的杀兄夺爵案终于尘埃落定。
赵志诚谋害兄长赵志近一案,朝廷判决来得又快又狠。主犯赵志诚秋后问斩,家眷流放边疆。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却也在意料之外。
陈雨独自坐在书房里,窗外的桂枝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她手中捏着一份刚刚出炉的《朝野纪闻》,纸张还带着油墨的清香。这是她与沈马临联手创办的第一份报纸,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这四个版面的编排倒是新颖。”陈雨细细翻看着每一页,指尖轻轻抚过纸面上的墨迹。
首页是沈马临执笔的案件始末,笔锋犀利却不失客观。开篇便直指案件核心:“赵家兄弟,本该手足情深,却因一纸爵位,反目成仇。”字里行间透着对人性的拷问。
其后三个版面分别从律法、爵位制度和民间传闻等角度剖析此案,都是出自沈马临的几位好友之手。每一篇都各具特色,或严谨,或犀利,或趣味横生。
“韩绍的律法分析倒是入木三分。”陈雨轻声自语,目光在纸面上逡巡,“这位大理寺少卿果然名不虚传,连判例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翻到第二版,梁博论述爵位制度的文章映入眼帘。“这篇也颇有见地,难怪能在太学院担任博士。”陈雨不禁点头赞许。
至于最后一版,蓝子陈的民间传闻收集得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满是市井烟火气。“这篇八卦,倒是最对百姓胃口。”陈雨嘴角微扬。
正当陈雨琢磨着该找哪家书坊印刷时,云雀轻手轻脚地端着茶盘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