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69章 掌控力

书名:恐怖时代,从弑神开始作者名:熊猫快跑本章字数:2070更新时间:2025-04-07 14:49:18

从能力的结构来看,她控制的是一种“延迟触发型植物系”,通过种子在场地上高速繁衍。

再借由精神感应同步调动这些植物进行遮蔽、封锁、麻痹等中低阶控制。

很典型的辅助型技法。

而她的表情也逐渐沉了下来。

她不是不紧张。事实上她从抽签结果出来的那一刻,就在逼迫自己冷静。

她知道林妄是谁,也知道今天的抽签很可能是人为调配。

让她成为那个第一个上场、被击败、然后“被遗忘”的人。

她不想认命。

但能力的属性不允许她正面进攻,她只能用藤蔓从四面围堵,封锁林妄的走位,期望以消耗换机会。

可惜,她的计划只维持了不到三十秒。

林妄终于动了。

没有预兆。

就像风声忽然倒转,原本被藤蔓蔓延而出的区域,被他一步踩碎。

那一步落地时,脚下冲出的不是躲避动作。

而是一道精准到毫米的扭身旋步,避开所有生长延迟点。

林妄几乎是踩在那些藤蔓即将爆发的位置点上,反身斜掠而上。

他好像早就“见过”这一切。

而林薇眼底的光倏地变了。

她试图调动剩下的外围植物继续生长,控制藤蔓的收缩频率。

把他围进来,可林妄根本不给她这个机会。

他出现在她的右侧,手掌横推,袖口翻起一截,露出白得近乎透明的腕骨。

那一掌不是攻击,而是封位。

林薇心下一惊,强行后撤,脚尖点地。

但——

错了。

那是诱导。

林妄左腿突进的同时,整个人侧身折入她的身后,手臂穿过她刚刚控制植物所留下的那一条感应通道,直接切断了她对场地中植物的主控神经。

不需要重击,也不需要奇技。

她的能力本身就是“延迟型控制”,必须依赖地面结构与植物成长节奏才能真正成型。

而林妄只用了一个动作,把整个植物网络撕得七零八落。

那种精准的判断,好像提前知道她每一条藤蔓要生长在哪。

林薇的呼吸一滞。

这时候她才意识到,那根本不是她“暴露”了什么破绽。

是她从一开始,就被人看穿了每一道缝隙。

“结束了。”林妄低声说。

几乎没有起伏的语气。

他没有下最后一击,只是站在她身后。

收回了那个斜切入植物通道的动作,背影线条冷静得近乎无情。

裁判宣布结果的那一刻,林薇的身体轻轻晃了一下,好像最后一点支撑的枝干也断了。

她没被击倒,但她输了。

比的是判断。

输的是节奏。

她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林妄的背影。那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这场比试中真正“看清楚”他。

那个名字在她脑子里翻滚了很久,好像从某个高悬的战斗目录上落下来的。

她想过这个人很强。

但没想到,会强得好像整个战场都是他早已写好的剧本。

她垂下头,什么都没说,自己走下了台。

场边一时间鸦雀无声。

不是因为这场对战有多激烈——恰恰相反,是因为这场战斗结束得太“安静”。

林妄甚至没真正动手。

可他用的那种判断力、战术穿插能力、战场阅读能力。

清晰得好像一块被打磨了上百次的兵棋。

那不再是“对抗”。

那是拆解。

一种对于敌人体系、能力、战术倾向的彻底拆解。

台下的江准舔了舔后槽牙,骂了一句:“这他妈是学生?”

他不是那种轻易服气的人,也从来不在场上虚伪地点头称赞。

但他刚刚是真的没憋住。

不是因为林妄出手多狠,他连手都没真抬过。可那种打得你从战术核心一路清空到信心边界的“干净”,那不是训练室里练出来的。

那是尸堆上磨出来的。

他骂完这句,才意识到自己牙齿咬得有点紧,下颚甚至有些轻微地发酸。

身边的吕悦没接话,她只是微微眯了眯眼。

好像在用某种解剖性的眼光回放刚刚那场“单方面拆解”的过程。

她的指尖搭在自己腕骨上,一下一下轻敲,敲得很慢,却格外有节奏。

那是她思考的方式。

“第一个打完了。”她淡淡说,“接下来的几个,要是还是这种节奏,那今天的心理测试恐怕过不去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的人。”

她话音刚落,第二场对战的双方已经入场。

是A班的廖芷妍,对上C班的一名男生。

她的能力偏光干涉,原本属于辅助系统,但林妄将她的应用重新定位过。

不再依靠“制造幻象”,而是以干涉光线折射方式,强行打乱敌方的视觉分辨率。

简而言之,就是:让你看不清,再一掌打你下场。

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对手几乎刚准备好招式,就因为“视觉迷走”踩空了一步,然后直接被她用膝撞撞出场边线。

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第三局是吕箴,第四局是陈中原,第五局是段合。

无一例外,全胜。

场上落败的,不乏来自B、C、D班的“尖子生”。

他们不是不强,甚至在前期还制造出了一些接近反制的局面。

但就好像被掐住命门的走兽,挣扎得再猛烈,也终究是无用功。

观众席上的议论开始有点抑不住。

“怎么感觉……这些A班的人打得一点都不累?”

“不是说林妄那班训练太狠、已经进入疲劳期了吗?怎么还这么猛?”

“B班的人呢?不是说他们在后面调兵遣将要搞突袭?这还没进团队赛,怎么就崩了?”

裁判台上,主持人一度停顿了报幕的节奏,好像收到了什么通知。

但很快,他又恢复了机械式的播报,仿佛之前那个空白只是技术故障。

可坐在高层观战席上的那些教官、外派军部观察员、联邦教委的评估组成员……他们的神情却变得更复杂了。

A班,这不是“胜利”。

这是压制性胜利。

他们几乎是在每一场单人战中都展现出过载级别的掌控力。

战术节奏的稳定、局势的快速识别、甚至连战斗时的语言都被“最小化”,极少出现多余沟通或拖沓反应。

这不好像考生。

更好像——

“战术小队。”

坐在评估区第二排的老教官缓缓地吐出这个词,他的语气低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