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4章 难得的机会

书名:重生换专业后,我成了学院第一作者名:金金圈圈本章字数:2028更新时间:2024-12-24 10:39:14

韩林听着宋安予的陈述,欣慰的点了点头。

“孩子总是比大人更值得我们去守护。”

当宋安予说完,韩林拍了拍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很好,就按你说的去做吧。”

“是,教授!”

离开韩林的办公室后,宋安予回到了熟悉的办公桌前。

赵雅看到她回来,满心欢喜:“安予,你好棒啊。”

“谢谢。”宋安予回应,随后坐下来打开电脑。

她迅速在学校的内网上找到了所需的课题文档模板,下载了一份,然后开始准备自己的开题报告。

标题已定:《关于一种高效治理室内空气污染的新方法》。

宋安予迅速进入状态,开始了撰写工作,她的思路清晰,计划明确,早已在心底构思好了大致框架,因此键盘敲击声如同雨点般密集而有序。

十分钟过去了,那节奏依然未变。

赵雅终于忍不住抬起头,心中满是疑惑:“这家伙回来上班就敲个不停,这是在做什么呢?看文献?写实验设计?不太像啊……难道是在写开题报告?”

赵雅瞥了一眼电脑屏幕上的开题报告,心中不禁嘀咕:“这报告真能写得这么顺吗?”

她已经攻读研究生学位大半年了,这份开题报告也跟着她走过了漫长的时光,直到现在才接近完成。

在云大,研究生生通常会在第二年着手准备开题报告,那些希望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学生则从一开始就未雨绸缪。

开题报告不需要太多的文字,五千到一万五千字就足够了,但要写出一份出色的报告,关键在于前期的筹备工作。

确定研究方向、梳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搜集文献资料、设计并进行验证性实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花上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来准备是非常正常的。

赵雅忍不住偷偷看了一眼宋安予的桌子。

“这家伙真让人难以置信。”

“这引用文献的部分,她不会是随便编的吧?”

“难道不用查阅资料,就能直接这么流畅地打出来?这合适吗?”

赵雅心里觉得宋安予不可能瞎编。

但看着她写开题报告的速度,她实在有些不敢相信。引用文献可不是随便写的,它们有固定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地点,一般人就算读过再多的文献,也不可能记得如此详细。

出于好奇,赵雅决定验证一下。

她仔细检查了宋安予刚刚输入的引用文献,然后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核对。

结果让她大吃一惊——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就不信这个邪!”她心中暗想,又随机选了一个文献去查证,结果依旧是完美匹配。

“怎么可能!”

宋安予快速检查了一遍文档,确认没有错误后,满意地说:“搞定,收工。”她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终于完成了。”

这时,赵雅才发现自己几乎贴在了宋安予身边,脸庞几乎触碰到她的肩膀。突然意识到这一点,她急忙后退,脸上泛起了红晕,轻声说道:“没……没什么。”

宋安予微微一笑,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她并没有点破。她转而温和地问:“赵雅同学,你有什么想法吗?”

“嗯?”

“你觉得我选的这个课题怎么样?”宋安予问道。

赵雅愣了一下,出于学术人的严谨态度,她还是认真地点了点头,“非常有前景。”

宋安予却似乎对她的回应很满意,她正了正身子,继续说道:“既然你也觉得好,那是不是也对它感兴趣呢?”

“感兴趣?”赵雅一时没反应过来。

宋安予解释说:“是这样的,我知道你一直在为酵母菌基因工程的研究做准备。而我即将开展的课题中,有一部分正好与你的方向相吻合。

如果一起合作,我们完全可以发表几篇高质量的论文,这对毕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她随即发出了邀请:“所以,你有兴趣加入我们吗?”

赵雅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邀请弄得有些措手不及。她心里想,这么好的机会,宋安予怎么会愿意分享呢?这让她既兴奋又犹豫。

一方面,她已经为自己的课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宋安予的提议无疑更有吸引力,相比之下,自己的课题显得平庸了许多。

就在她左右为难的时候,宋安予微笑着站了起来,“不用急着回答,你先考虑一下。这不是一件小事,需要仔细思考。我去和老师汇报一下情况,之后我们再聊。”

赵雅感激地看着宋安予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决定要好好权衡这个难得的机会。

“尽快给我答复哦!”宋安予轻声提醒后,便走向打印机取出了刚打印好的课题报告。她仔细整理了一下文件,随后径直朝韩林的办公室走去。

轻轻敲门后进入,韩林对宋安予的再次出现感到些许惊讶。

他转过头来,带着疑问的目光看向宋安予,“你这么快就回来了?是关于聘书或研究员的事还有疑问吗?”

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宋安予手中的文件上。

“老师,这是我的开题报告。”宋安予走近,恭敬地将文件递给了韩林。

“开题报告?”韩林接过文件时,脸上闪过一丝惊讶。这速度也太快了吧,就在两个小时前,他们才讨论完新的研究方向,现在开题报告就已经完成了?

对于资深教授来说,写一份开题报告虽不至于像研究生生那样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但通常也需要十天到半个月。

而宋安予竟然只用了两个小时?韩林心中暗自摇头。

“你先坐一会儿,我来看看。”韩林招呼宋安予坐下,随即戴上眼镜,开始仔细审阅手中的报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知不觉中,韩林已经花了一个多小时在阅读这份报告上。

当他第二次通读完毕,并反复检查了几处关键细节后,他不得不承认,这份开题报告确实无懈可击,逻辑严密,技术方案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