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72章 义务教育诏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206更新时间:2025-03-28 21:44:15
后世的华夏,之所以能在短短四十年内,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两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从1986年开始的九年义务教育功不可没。
大敌当前,一切都需要为战备让路。
但朱友健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是以他打算先在徐州,小范围内试行一年制义务教育。
就连试点,他都想好了,就放在南城新区。
里面的住户,以朱友健麾下有功将士为主,其他人要么是南城原住民,要么是入职各处窑场的优秀工匠。
这些人的利益,都与朱友健息息相关,而且受传统腐儒的影响较小,相对而言更容易接受朱友健即将推行的科学教育。
第二天,最新一期的大明时报上,头版刊登了朱友健签发的《一年制义务教育试行诏书》。
读了两三个月的报纸,大家也都知道,头版上刊行的文章,基本都是近期的重要时事。
要么就是今天这样,刊登着皇帝的诏书。
自朱友健到达徐州以后,给徐州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欺辱百姓的恶霸地痞被清扫一空,为非作歹的士绅豪强被迫收敛爪牙,整个徐州前所未有的安定祥和。
除此之外,百姓们还多出无数的新型生计,赚的银钱更多,物价却比之前低了一大截。
徐州百姓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幸福,内心充满着对皇帝的感激。
每次皇帝颁发旨意,昭告天下,读报时百姓们都是到的最齐,聆听时最认真。
今天的关帝庙外也不例外,整个街坊附近,能动弹的百姓几乎堵来了,将读报人江夫子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的。
这数百人围在这里,却都安静的出奇,大家都集中注意力,认真地倾听皇帝的旨意:
“……惟今海内多艰,非兴教无以开民智,非育才无以固国本。兹敕令天下,行义务教育之制,以广教化,育英才,安社稷。”
……
“课业既毕,毕试成绩优秀者,可入研究院深造。亦可拜入大匠门下学艺。”
为了刊登“义务教育诏”,整版头版都腾了出来。
在诏书当中,朱友健不但阐述了自己推行义务教育的目的,还将办学方式和招生范围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考虑到试行的是一年制义务教育,为了尽快见成效,招收的学生年龄太小了不行,太大了也不妥。
年龄太小,心智不成熟,只学一年,很可能学不进去,等于是浪费;
年龄太大也不合适,这个年代的生产力太低,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很早就要开始劳作,以赚取微薄的收益来养家糊口。
很多人十几岁,就已经开始顶门立户。
因此朱友健权衡再三,将招收对象的年龄限定在12-15岁之间。
而且,为了弥补他们缺失的劳动,朱友健还贴心的为他们提供一日三餐。
“此制先于徐州试行,日后观其成效再推及天下。教化为立国之本,尔等臣工宜体朕心,毋得怠慢。”
江夫子抑扬顿挫的宣读完旨意,先将报纸恭恭敬敬的放在案头,再后退三步,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周围的百姓都被他的做派吓了一跳,有些没主见的,也盲目地跟着江夫子磕头。
那些脑子迟钝一点的,还在纳闷:不是说读报的时候,皇帝都免了大礼吗?
像孙德礼等人,多少都读过一些书,知道江夫子是在感谢皇帝的教化之恩。
其他人看到平时德高望重的人都跪下去了,也纷纷下拜。
磕完头谢完恩之后,江夫子还没出声,已经有心急的街坊抢着问出口了:
“江夫子,陛下真给咱养儿子?”
说话的是谢赖子,整个关帝庙一带人憎鬼厌的货色。
这鸟厮自小就游手好闲,若不是他爹娘有钱,怕是婆娘都娶不上。
现在他爹娘早已离世,留下的大笔家业也都谢赖子糟蹋干净了,如今连两个儿子都快养不活了。
这家伙前不久还在窑场服劳役,就这几天才放归。
这份《义务教育诏》,谢赖子什么都没听懂,就记住了“入学期间由学堂包一日三餐”。
平民家庭当中,十几岁的少年都是家中的重要劳动力,让他们来接受义务教育,显然对平民家庭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朱友健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才选择为他们提供食宿。
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显然这对生活贫困的家庭来说,会是一个不小的吸引力。
其他的百姓或许不如谢赖子这么无耻,但心里多少有点类似的期盼。
原本一脸肃穆的江夫子却气坏了,指着谢赖子就骂:
“你这个好吃懒做的混账,什么叫皇帝给你养儿子?陛下仁德泽被万民,就是被你这脏心烂肺的狗才如此辜负的?”
上次徐州“大扫除”时,谢赖子因聚赌被抓。
这三个多月,谢赖子都在窑场服劳役,所以并不知道江夫子这个宣讲员的厉害之处。
他的思维还停留在三个月以前,依然把江夫子当成那个有些疯癫的破落老童生。
被江夫子骂了之后,谢赖子心中不服,梗着脖子道:
“你这老酸丁叫唤什么?老子只问你,皇帝是不是要给老子养儿……哎哟……”
谢赖子话还未说完,就感觉眼前一黑,捂着眼睛开始痛呼出声。
他很快就分辨出,是江夫子气急,将说书的惊堂木丢了过来,在他脸上砸了个满脸花。
谢赖子不怒反喜,惨叫的声音又响又夸张:
“哎哟,要死了要死了,姓江的臭老九恶意伤人,老子要去衙门里告他去!”
周围的人自动让出一个圈,却古怪的没人附和也没人起哄,只用一种诡异的怜悯目光聚焦在谢赖子身上。
江夫子气得狠了,被江小鱼扯住袖子,才想起自己代表着朝廷的脸面,这才没有冲上去抡王八拳。
此时听得谢赖子的叫嚣,江夫子不怒反笑,霸气十足的一挥手:
“你去,你这狗才不去不是好汉!老夫倒要看看,你个藐视圣君的畜生到了衙门里是个什么下场!”
孙德礼也很生气,但是为了街坊的声誉考虑,还是赶紧低声劝道:
“江先生,些许小事,闹到衙门里,咱们关帝庙这边脸上需不好看,不如由我这里正来罚他清扫一个月的公共卫生如何?”
江夫子若是坚持的话,谢赖子少不得吃一顿板子,再送到窑场去服几个月的劳役。
不过,他们一家毕竟也还住在关帝庙这边,得理不饶人的话,未免让街坊们觉得他咄咄逼人。
再加上,江小鱼也该说婆家了……
重重顾虑下来,江夫子也只能勉强点头:
“就依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