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271章 朱慈炯的意外

第271章 朱慈炯的意外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086更新时间:2025-03-31 16:02:27

锦衣卫一直在京师等地打探太子朱慈烺的消息,至今也一无所获,因此,对于朱友健随时随地都带着定王的做法,大家都予以默认。

这段时间以来,在朱友健的鼓励下,朱慈炯已经各种不同程度参与了许多朝政。

今日朱友健让他来,本意是让他旁听的。

但这小子气不过,愤而说道:

“父皇!儿臣以为,曲阜孔氏太过猖狂,在告诫各地臣子的特刊中,应当重点训斥。”

朱友健不置可否,反问其他人:

“诸卿以为呢?”

陈默垂眸不语,两位冯学士却是面面相觑。

察觉到皇帝的不悦之后,冯元飏无奈,只好硬着头皮道:

“定王殿下所言有理,只是孔圣人毕竟是万世师表,士林中人或许会有些许微词。”

有了冯元飏打头,冯铨也表示反对:

“臣也觉得不妥,或许不用刻意点明,让天下人看明白就好。”

朱友健心中冷笑,表面却点了点头。

他没有先说话,而是站起身转悠了几圈才道:

“朕以为,孔家毕竟是至圣先师的苗裔,世代都受圣人教诲,即便有一二不肖子孙数典忘祖、背祖弃宗,但族中忠义之人必然所在多有。”

陈默忍着笑,没有吭声。

两位冯学士再次面面相觑,冯元飏的嘴角更是扯了扯,好悬没笑出声来。

唯独朱慈炯一脸蒙蔽,难以置信的盯着朱友健,一副“你要不要看看你在说什么的样子。”

不想朱友健的话还没说完,赶在朱慈炯质疑之前,再次大声道:

“即便这些忠义之人,在孔家受了委屈,朕也不能漠视不管!是以,朕打算亲自前往曲阜,接应孔氏宗族中心怀朝廷的忠臣义士来徐州。”

这话一出,众人都大吃一惊,异口同声的反对:

“万万不可!”

冯元飏的资历最高,抢先劝道:

“陛下,曲阜形势如何,如今已经难以琢磨,万一有一二丧心病狂之徒,陛下亲临岂不是轻涉险地?”

冯铨也点头附和:

“陛下万金之躯,一身安危干系天下社稷,属实不该孟浪。”

朱慈炯一激动,主动请缨:

“父皇,两位先生所言极是,若是父皇觉得需要,孩儿愿意代替父皇走一趟。”

朱友健先是故作为难的样子,听到朱慈炯的话顿时大喜:

“太好了,吾儿都能为朕分忧了。”

两位冯学士这一次没有反对,只是请求皇帝派遣重兵,确保定王殿下的安全。

朱友健也想看看,完成了三个月训练的御林新军,战斗力到底如何,是以顺势下令,晋援剿总兵金声桓为骠骑将军,领三千御林新军随行护驾。

周先生快速草拟好圣旨,给朱友健看过之后,直接用印。

现在周先生一直跟随在朱友健身边,负责一应文书草拟、文章题写等庶务。

原本朱友健还想给周先生封个好点的官职,奈何他自己以不是正途,不肯受命。

无奈之下,朱友健只好退而求其次,给了他一个五经博士的官职。

如今国子监空无一人,只设一个五经博士,其他人也没什么好反对的,而且周先生也很喜欢这个职位,觉得自己的才学足以相称。

此时的朱慈炯怎么感觉都有点不对劲,圣旨都塞他手里了,他还是稀里糊涂的。

不过他牢记父皇的教诲,不懂的事情不要当众问出来,可以私底下向亲近、信任的人请教。

朱友健又与两位大学士议定了一些事,都过了午时了,才终于结束。

和往常一样,朱友健还是带着朱慈炯,直接到一墙之隔的军营中去吃饭。

每次他们两父子坐的地方都不一样,这样一来,边吃饭边询问,关怀的军士几乎已经遍及全军。

也正是因为朱友健坚持这样做,才使得御林新军中,军将截留、勒索军士军饷的事情,刚刚露出个苗头,就被朱友健雷霆处置。

现在,那几个有劣迹的将校已经从军中清除出去,被丢到不知窑场中服劳役去了。

朱慈炯心中有事,一顿饭都吃的闷闷不乐的。

好不容易回程,马车里只有两父子,朱慈炯再也忍不住心中的疑惑,不解地问道:

“父皇,为什么一定要去曲阜?您不是说,孔家已经无可救药,是咱们皇家的死敌了么?”

朱友健笑的有点诡异,不答反问:

“吾儿,朕来问你。若你是大明普通百姓,得知定王代天子上门邀约,反遭冷遇之后,会是什么想法?”

朱慈炯一愣,他还真没想到这个方面。

朱友健不给他思考的功夫,继续问道:

“若是孔家一再拒绝大明皇家的好意,几次三番下来,朝廷再动手的话,还会有多少人反对?”

朱慈炯这才明白过来,恍然道:

“原来如此!此去不为孔氏,而是为天下人!”

朱友健微笑点头:

“孺子可教!”

不过,朱慈炯又想到一个问题:

“父皇方才说过,孔家总会有忠臣义士的,若是他们真的跟着我回到徐州,如何安置他们岂不是又成了大麻烦?”

朱友健呵呵一笑,惬意地说道:

“有什么麻烦的?朕正打算在徐州推行一年制义务教育,但凡满八周岁的孩童,都可以接受一年的免费教育。”

“如此以来,最缺的就是合格的教师。孔家人别的不行,读书应该还可以的,如果真跟着你到徐州来了,直接请他们去新式学校,担任教师岂不是两全其美?”

朱慈炯也觉得这样不错,就是有点担心:

“父皇,全城百姓都免费入学,这花费会不会太大?”

“你放心好了,朕自有成算。”

朱友健说完,斜躺着眯上了眼睛。

尽管多了两个大学士相助,大量的政务还是让他十分疲累,坐马车时,乘机小憩一番已经算是不错的休息。

朱慈炯见状,忍住心中的担忧,也跟着打起盹来。

他却不知道,在后世义务教育已经深入人心。

尽管有些不完美的地方,但却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壮举,为整个国家的复兴,提供了大量合格的知识青年。

诚然,在大明读书是一件很费钱的事。

但是,如果只是进行一年的基础教育,用黑板来教学,用沙盘、石炭笔提供给学生学习,又能花费多少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