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270章 君臣相左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153更新时间:2025-03-27 20:24:14

曲阜,衍圣公府。

在明、清两朝,衍圣公府都是仅次于紫禁城的最大府第,这里不仅是供奉孔圣人的文庙,也是孔子嫡系苗裔的居所。

因占地广阔,衍圣公府分东中西三路。

中路前为官衙,后为内宅;东路是家祠;西路则是衍圣公的居所,包括书房和客室。

有明一朝,历代皇帝都对衍圣公府多有赏赐。

原本这些钦赐之物,都供奉在东路家庙中的,如今都已经被一扫而空,不知去向。

反倒是前朝传承下来的商周礼器还陈列在内,不仅如此,就在家庙正中央,最显眼的地方,还摆上了一套餐具。

孔胤植父子二人去京师面“圣”时,多尔衮赐下来的餐具。

此时的家庙中,孔胤植亲率衍圣公府中族男,对着多尔衮赐下的那套餐具三跪九叩,谢过圣恩之后,才完成了每日早间的请安。

族人们散去之后,孔胤植才带着孔兴燮,一路慢悠悠地回到西路书房当中。

几名娇俏美艳的丫鬟早就备好茶水,入口的温度也控制的将将好。

孔胤植饮过茶后,挥手将丫鬟们斥退,这才对着眼神飘忽的孔兴燮问道:

“到底怎么回事?不是说万无一失么,怎么宋祖仁刚到徐州就被抓了?”

孔兴燮原本还恋恋不舍,眼神缠在那些身姿婀娜的丫鬟身上,听到询问这才一激灵,赶紧回道:

“都怪宋祖仁太贪心,给他批了三千两银子的花销,他只带了几百两动身,到了徐州之后,便是收买人手散布谣言,都是花的陈家的钱。”

孔胤植一愣,他猜测过有人告密,也怀疑过陈氏早出卖,但属实是没想到是这个原因。

区区三千两银子,对窖藏着金山银海的孔家来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偏偏是为了这点蝇头小利,宋祖仁把孔家交代的事给搞砸了。

孔胤植气得要命,却不知该怎么发作。

总不能派人潜入徐州,专一为了惩治宋祖仁吧?

现在那个老东西,已经被皇帝打发去了水泥窑里劳役改造,孔家就是派了人去,都找不到人在哪里。

孔兴燮也觉得丢人,赶紧转移话题:

“爹,还要不要再派人去?”

孔胤植想都不想,立即说道:

“当然要!而且速度必须要快,要让王爷看到咱们孔家的作用!”

一想到还要派人,孔兴燮就有些头疼。

若是让孔家人写文章,或者与人诗词唱酬,那都不再话下,但要去皇帝的地盘上搞破坏,一时间还真不好找人手。

以前还有不少人帮孔家干脏活,可宋祖仁在运河上连续栽了几个跟头之后,士人们就察觉出了孔家对皇帝的恶意。

虽说大家都奉行“良禽折木而栖”,可是像孔家这样,为了巴结新东家,直接赤膊上阵对付老东家的,还是让士人们齿冷。

倒不是他们有多么高尚的节操,而是因为皇帝似乎并不像在京师时表现的那样,再无一丝反抗之力。

孔胤植看出儿子的为难,有些不悦的一摆手:

“多将心思放在正事上,少在女人身上瞎折腾!这事你不用管了,我直接写信给你松叔父,让他派人去做。”

孔胤植打发走孔兴燮,就开始写信。

在信中,他再三叮嘱,选人要慎重,就算徒劳无功,也不能像宋祖仁那样愚蠢无能。

孔胤植的书信还在发往济南的路上时,一只信鸽乘着夜色,从曲阜出发,用了一天两夜的时间飞抵徐州。

这只信鸽带来的,是潜伏在曲阜的锦衣密探送来的急信。

陈默查阅之后,不敢怠慢,直接前去求见。

当这份鸽信呈送到朱友健案头时,他正在与两位大学士商议,重设六部的要事。

双方都认可的是,为了维系重光大明的大业,朝廷的机构必须尽快重新架构。

但双方的分歧也不小,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其一,就是人员选用,冯元飏与冯铨都认为,应当从各地,尤其是南京选调精干大臣充实朝堂;

朱友健则以京师城破后,文武官员抛弃大明,毫无节操的先降顺,后降清,光以品格和声誉为标准选人,隐患重重。

其二,两位学士想要遵循祖制,重设六部;但朱友健却认为六部繁琐臃肿,职权之中又常有不明之处。

这也就造成了,有事时相互推诿,有利时又斗得你死我活。

朱友健的想法,却是将六部拆分,免得朝臣权利太大;再明确各自职责,增加绩效、审计以及问责等相关部门,以免大明重蹈覆辙。

双方都知道,这一次的争执,不仅关系着所议之事,更明显的是皇权与臣权的又一次交锋。

极大的可能,奠定以后大明的朝堂格局。

明白这一点的双方都不肯退让,年轻气盛的冯铨甚至自免冠带,意图逼迫朱友健让步。

争论到激烈时,朱友健已经打算暂时妥协,只等御林新军成军,再打上一个大胜仗之后,挟大胜之威来推行自己的布局了。

只是,如此一来,两位冯学士刚入阁不久,又都要致仕,朱友健还真不知道该找谁来代替他们。

当陈默前来奏事时,不管是朱友健,还是两位大学士,心底都松了一口气。

“孔氏还要派人来,依旧是散布谣言?”

朱友健嗤笑一声,反问道:

“有什么用?”

事实正是如此,如今大明时报与读报人相互配合,已经用新闻和各种故事,牢牢掌握住了徐州城内的舆情。

再有严密的户籍登记制度,巡逻队与里正通力合作的治安制度,任何外来的密探,都将难以遁形。

冯铨思索片刻,出言说道:

“陛下,臣以为孔家该当是奉命行事才对。”

朱友健轻轻点头:

“不错,唯有如此才算合理。”

至于奉谁的命,大家都心知肚明。

陈默犹豫了一下,一咬牙道:

“陛下,臣以为,来而不往非礼也,朝廷也当有所应对,方可震慑宵小,使其不敢轻慢朝廷。”

朱友健露出鼓励的微笑:

“说说看,你有什么想法?”

陈默精神一振,朗声说道:

“臣以为,可让下一期的大明时报,多出些宣教的文章,再由各种渠道,哪怕是免费送人,也要多送到各地去。”

朱友健哈哈一笑,心中满意,还特意指点道:

“如此可行!不过,也不用下一期大明时报,可以出一期特刊。嗯,就叫‘告诫特刊’,让那些乱臣逆贼都收到朝廷的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