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9章 红毛夷、假秀才与雪妮儿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080更新时间:2025-03-27 20:24:14
“九公子,你好坏哟,奴家好喜欢!”
读书写字不学无术,可混迹红尘孔老九却是如鱼得水。
把抄写孝经的事情丢给小厮去处置之后,孔老九就在家里待不住了,出门就直奔大明湖。
至于孔胤松的禁足令,对孔老九而言,早就形同虚设。
在家里时,孔老九还有些收敛。
家中的婢女、歌伎不敢随意染指,可到了大明湖后,孔老九就摇身一变,化作整个济南都鼎鼎大名的脂粉将军,胭脂霸王了。
平常人想求一见而不可得的花魁娘子,孔老九却是召之即来。
就像现在这条花船上,能在济南府乃至山东布政司,叫得出名号的花楼娘子就有十几位之多。
这些花娘子们各有特色,或淡然如菊,戴着帷幔躲在后面漫谈琵琶轻抚琴;或热情如火,提着酒壶拉着孔老九喝酒行令。
只把一个呆霸王美得找不着北,三不五下的就喝了个迷迷瞪瞪,搂着怀中的妓子放肆地快活。
孔老九本就不是嘴严的人,现在又喝多了美酒,面对风姿各异的美人们的仰慕与吹捧,一时间得意忘形,难免要炫耀一番。
也或许他本就有意为之,没过多久,宋家逆子忤逆不孝,虐待老父的事迹,便从孔老九口中宣泄而出。
要说大明时报发行至今,济南城内并不缺乏读者。
只不过城中士绅都看出来了。孔家代表的北方士人,已经彻底抛弃朱明皇帝,转头投靠了北方的满清。
由此一来,大明时报上的消息,济南城中的有识之士大多都会半信半疑。
可同样的消息,从孔老九口中说出,还特意添油加醋补充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一下就让整个事情的真实性得到了佐证。
周围的有心人打听完消息之后,无不摇头。
要知道,儒家的三纲五常,便是这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士绅们抛弃皇帝,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圣人教诲里,就有“良禽折木而栖”嘛。
但是宋美成的行为,显然严重违背“父子孝道”,让人无法接受。
在孔老九的“帮助”下,宋美成的臭名一夜之间传遍整个济南府。
这家伙也知道自己闯祸了,不敢回家,干脆歇在花船上。
就在他有意放出的消息,将济南城的夜晚搅得躁动不安时,一船之隔的船舱内,两个花楼娘子正在同病相怜。
“静姐姐,你真的打算为自己赎身了?”
付英子与谢静怡年岁相当,两人情投意合,一向互相帮衬,在这吃人的花船里相互慰藉。
如今谢静怡要走,付英子怎么舍得?
谢静怡脑海里闪过那个黑脸的假秀才,不由好笑地抿了抿嘴,那娇媚的模样落在付英子眼中,顿时大失所望:
“完了完了,说好不靠臭男人的静姐姐,竟是思春了。”
谢静怡俏脸微红,拉住付英子只作不依:
“你这雪妮儿,竟也来笑我。”
也不知是何缘故,付英子皮肤白腻,欺霜赛雪,便在花楼里得了这么个诨号,不少恩客都爱她这一点,让她疲于应付的同时,倒也站稳了脚跟。
方才伺候孔老九的几个娘子当中,就有付英子。
两人笑闹了片刻,付英子这才轻叹一声,将她从孔老九那里打探来的消息和盘托出:
“静姐姐,九公子说了,那些个红毛夷还在伯鱼山庄,只不过已经被榨干了钱财,孔家的老爷们也不说如何处置他们。”
“他们倒是几次都想走,可那些下人没有自家老爷的命令,如何能放他们出去?”
“据说,有好几个红毛鬼都为此吃了教训,其中有个老家伙吃不住打,死了也只是破草席一卷,丢乱葬岗去了。”
……
谢静怡将消息默默记下,等付英子不再出声,才惊觉抬头。
在付英子审视的眼神下,谢静怡俏脸又是一红,不等她调侃自己,慌忙插话:
“雪妮儿,你也存了不少身家,趁着现在,有机会就和我一样,赶紧给自己赎身离开吧。”
关系到自身的终身大事,付英子也慎重起来。
可她向来是个没主意的,尽管有些心动,但还是迟疑道:
“姐姐,就不说赎身不易,便是赎了身,我们这残花败柳,无人依靠,又能去哪里过活?”
如今世道混乱,她们这样的弱女子,在某些财狼眼中就是肥羊。
在花船上接客时,还有人庇佑。
若是离了花船,一旦上了岸又没有人保护,比小儿闹市持金更危险。
饿狼只贪图小儿手里的黄金,她们除了黄金,还有招灾惹祸的美貌。
残酷的现实面前,谢静怡都不免心生畏惧。
可她想起当日,与那个黑脸的假秀才同处一室时,偶尔间的闲谈,让谢静怡的内心突然变得坚定起来。
她先起身看了看窗口门外,确定没人偷听之后,才压低声音对付英子说道:
“雪妮儿,你想过没有?孔家的大老爷都投了满洲鞑子,日后鞑子南下之后,你觉得他们会如何处置咱们?”
崇祯十一年、十二年,后金鞑子两次攻破济南,当时的惨状,如今还历历在目。
朝堂上的官老爷们,手中大笔一挥,就是人畜多少。
而这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就是一个个残破的家庭,一个个惨死而不得安宁的孤魂。
当年付英子尚未出阁,是楼中的姐妹好心,将她们一群小丫头藏在了地窖当中。
当时的她们才十二三岁,却在地窖中咬着嘴,听着那些熟悉的姐姐没能,饱受摧残,哀嚎声整整持续数日。
等到鞑子退走,她们饿的受不了,从地窖爬出来的时候,触目所见,全是堪比炼狱的凄惨局面。
付英子想起这些惨痛的回忆,忍不住浑身哆嗦,红着眼眶扑进谢静怡的怀中。
谢静怡命好,那两年她都是在天津,但也对当年的惨祸耳熟能详。
她摸了摸付英子那雪白的让人嫉妒的俏脸,幽幽叹道:
“咱们女子本就是这乱世的漂萍,若是不赶在鞑子南下前逃走,怕是将来的下场,比那些死难的姐妹更惨啊。”
付英子浑身发抖,泪流满面地疯狂摇头:
“好姐姐,别说了,求你别说了,你带我走吧,姐姐你去那我就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