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8章 得意的孔老九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110更新时间:2025-03-26 20:34:15
“宋祖仁就是个废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还有宋美成这个小畜生,该死!”
“丢人啊丢人!我孔氏的脸面都被两个蠢货丢光了!”
……
济南,伯鱼山庄。
后院清幽小筑内,孔胤松气急败坏,将手中的报纸撕成碎片还不解恨。
正要将桌子上的茶具砸了泄愤时,门外传来孔老九兴奋地嚷嚷声:
“爹,爹!你看看你看看,咱舅姥爷家里出人才了啊!”
孔胤松脸一黑,都不用猜都知道,孔老九说的是谁。
果然,下一刻,孔老九手里拿着份一模一样的大明时报,喜气洋洋地闯了进来。
不是孔老九不知道这事丢人,可与家族蒙羞相比,他更喜欢现在这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自从招了了个宋家女婿之后,孔老九就多了一个对照组。
小时候顽劣,父母就不断拿宋家的表兄弟来鞭策他,尤其是与他同龄的宋美成,更是城了父母时时挂在嘴边的乖孩子,训斥起他来,动不动就是:
“你看看人家宋美成,多乖巧懂礼?”
“你看看人家宋美成,读书多用功?”
“你看看人家宋美成,才十五岁就过了童生试,再看看你,连三百千都没学完!”
……
孔老九本就是个骄纵的性子,不知道因为宋美成吃了多少打骂。
如今看到他倒霉,孔老九恨不得买上一车爆竹,满济南城放个遍来庆祝。
最重要的是,孔老九必须让他老子知道:
他,孔老九,就是比宋美成那小白脸子强!
虽然出身旁支,但能为孔家出镇一方,还是山东最重要的济南府,孔胤松又岂是浪得虚名之辈?
就是用脚指头想,他也能看出自家这败家儿子雀跃的表面下,那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
但越是如此,孔胤松就越生气。
你可以坏,但你不能这么蠢啊!
大家族内斗,凶险不比朝堂政争差,他都不知道没了自己庇护,这个蠢儿子将来会死的多惨。
孔胤松一时间心灰意冷,也懒得教训蠢儿子,只咬牙切齿的痛骂一句:
“给我滚出去,自个去……书房,不把孝经抄完,三日不许吃饭!”
孔胤松本来想罚孔老九去跪祠堂的,话将出口时马上想到,这个敏感时刻跪祠堂,比如引来诸多麻烦,是以临时改为抄书。
而且罚抄孝经,任谁听说了,也只会以为孔胤松是在警惕宋美成的前车之鉴,谁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孔老九本来还不高兴,一听抄孝经,顿时乐了。
“是是是,孩儿这就去把孝经抄一遍。”
孔胤松刚松了一口气,就听见孔老九停在门口,回头乐不可支的说道:
“父亲别担心,就是咱们都被抓去做苦役,孩儿也不会像宋美成那个小畜生那样,忤逆不孝,虐待老父。”
孔胤松刚听还觉得蛮欣慰的,觉得儿子傻一点也没什么,最少还有这份孝心。
再一琢磨,险些气了个倒仰。
听听,听听,这是人话吗?
老夫好端端的日子过着,你就要让老夫被抓,还要送去做苦役!
老夫是真的谢谢你嗷!
“滚滚滚,滚出去!”
孔胤松气得抄起手中的茶杯就砸了过去,早就习惯了的孔老九跑的飞快,飞翔的茶杯根本连他的衣角都沾不上。
赶走败家儿子之后,孔胤松好不容易才收住火气。
静下心来之后,孔胤松苦思片刻,顿时心里一紧:
“皇帝身边有高人啊!这份大明时报何其厉害,有此报在,士人再也无法独掌清议了。”
“而且,还有种说法,这种种神异之举,都是皇帝乾纲独断的,若真是如此……嘶……”
孔胤松想到此处,内心不免有片刻动摇。
他是孔家族老,此前还参与过孔家的密议,深知孔家现在的做法,不管表面上如何粉饰,其实就是谋叛。
在此之前,孔家人一致认为,大明积重难返,气数已尽。
但是,细思皇帝逃出京师之后,每一步都似有深意,每一步都不紧不慢,稳扎稳打。
再想想徐州爆发出来的各种神奇事务,煤场、水泥、新式坊区、大明时报、御林新军……
孔胤种不寒而栗,内心不自主的生出一种深深的恐惧:
大明,真的气数已尽了吗?
……
却说孔老九逃出来之后,破天荒的听了一次话,跑书房去了。
身为孔家公子,孔老九再怎么不学无术,书房的配置还是很豪华的,各种书籍琳琅满目,笔墨纸砚也都是珍贵上品。
“来人,给本少爷磨墨,本少爷要抄孝经!”
孔老九一进书房,就咋咋呼呼的开始折腾。
他的心腹小厮和贴身丫鬟们虽然稀奇,但没人敢作死去反对,有个新收房的丫鬟仗着有几分姿色,娇娇软软地缠上去问道:
“九公子,为何要抄孝经啊?”
其他人都替这个傻丫头出了一声冷汗,九公子的脾气是出了名的喜怒无常,惹恼了他小心性命不保。
让众人惊掉下巴的是,孔老九今天居然没发火,反而乐呵呵的答道:
“抄孝经,当然是要学孝道了!不好好学学孝道,难道像宋美成那个畜生一样,忤逆老父,大逆不道吗?”
一干小厮和丫鬟,都恍然大悟。
他们都是九公子的身边人,自然知道孔老九最讨厌的就是表弟宋美成了。
现在宋美成倒了霉,孔老九当然要显摆显摆。
只不过,这家伙不学无术,明明是孔家公子,居然连字都写不好,抄孝经那是真的抄,对着孝经上面的字一笔一划的描。
速度慢不说,描出来的字也跟螃蟹乱爬一样,写的东倒西歪,就是他本人来,回头一看也认不得几个。
而且孔老九是什么人?
济南城鼎鼎大名的纨绔公子,刚“上进”了一盏茶的功夫,那三分钟的热度就在艰难的“描写”中迅速消退。
没多久,孔老九就不耐烦的把笔一丢,烦躁的吼道:
“都愣着干嘛,还不快去找个字迹差不多的人来,帮本公子把孝经抄完?”
小厮们早就习以为常,也没人敢反对顶嘴什么的,马上就有人一溜烟的跑了出去,到孔家族学内找人去了。
而孔老九也不担心,他的事情吩咐下去,胆敢怠慢的话,就把所有伺候的人都打一顿发卖出去!
这世道,离了孔家,还能活几天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