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5章 父子斗气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105更新时间:2025-03-18 00:49:14
福建,厦门中左所。
这里是郑芝龙的起家之地,更是如今整个郑氏海商集团的老巢之所在。
今日并不深什么重大节日,金门所城内却反常的聚集了郑氏家族的大部分首脑,还有那些位高权重的各部头目。
众人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好在大家都没等太久,不多时就有人出来请大家入内议事。
进入大厅后,就看见两边各自站着一排穿着铁甲的昆仑奴,这便是郑芝龙手中最精锐的铁人军。
这些人高马大的昆仑奴大家都见习惯了,反倒是大厅内,郑芝龙与郑森两父子的情形十分反常,似乎是刚刚发生过什么争执。
众人心中不免好奇,暗自纳罕一向有孝名的大公子,为何会忤逆了大当家的。
——虽然郑芝龙被熊文灿招安,当了十几年的海防游击,但不管是郑氏族人,还是大小头目,依旧以“大当家”称之。
郑芝龙今年刚满四十岁,正是一个男人年富力强,最有魅力的时候。
只是他今日脸色漆黑,眼含煞气,一看就知道火气很大。
自从郑芝虎战死之后,郑家兄弟当中,以郑鸿逵最得郑芝龙的信任,他的胆气也更大一些。
其他人只敢暗中猜测,郑鸿逵却嬉笑着调侃道:
“大木,跟叔父说说,你在南京闯什么大祸了吗,把你父亲气成这样?来来来,说给叔父听听。”
郑森差点没翻个白眼,就听三叔这不着调的语气,就知道他是个不靠谱的人。
真有什么事,说给他听,他怕不是会幸灾乐祸的笑死。
郑森没吭声,郑芝龙却忍不住了:
“这个孽畜!老子花了十几万两银子,好不容易让他拜在钱牧斋的门下。他倒是好,不好好读书,居然自作主张,跑徐州去见皇帝了。”
与身形魁梧的郑芝龙不同,二十岁的郑森长得有些瘦弱单薄,但他气势上却不输乃父,不满的抗声道:
“钱先生不敬朝廷,岂是正人君子所为?再说了,陛下恩旨相招,孩儿奉旨往见有什么不对?”
郑芝龙冷哼一声,讥讽道:
“若不是看中你老子的这些船,你看皇帝会不会正眼瞧你一眼?”
郑森气急,忍不住道:
“父亲何必在这些细枝末节上纠缠,吾家既有力于朝廷,自当毁家纡难,上报朝廷,下安百姓!”
郑芝龙心里很不爽,语气依旧是阴阳怪气地:
“然后呢?帮朝廷打赢了鞑子,咱们郑家就好做那良弓和走狗了?”
郑森气的差点跳脚,若是换了一个其他人,郑大公子都要忍不住破口大骂了。
奈何阴阳他的是他老子,郑森也只能憋屈地忍着,涨红着脸辩解:
“陛下雄才伟略,器量宽宏,更以世镇夷州为酬,岂会行此不信之举?”
郑芝龙能做到现在的位置,可不只是在大洋上与天斗,更是经历了不知多少阴谋诡诈,根本不吃朱友健画的大饼,还出言奚落:
“嗯,正好骗些二傻子为朝廷搏命。”
其他人勉强从这两父子的争吵中,听出了一些事情轮廓。
尤其是其中“世镇夷州”,更是勾的不少人好奇不已。
郑鸿逵见父子俩吵的厉害,又看大侄子被气的在生闷气,乘机打听起来:
“大木啊,你说的世镇夷州是什么意思?”
郑森说不动自家老子,内心正充满了挫败感,三叔的打探,正好激发了他倾述的欲望:
“三叔,你说咱们身为大明子民,为国效力岂不是份数应当?”
郑鸿逵表面哼哈着应承,实际心里却十分不屑:
“这也就是你大公子不食人间烟火,换了是老子的崽子,早赏他一个大耳刮子了!”
郑森却未察觉,继续说道:
“如今朝廷艰难,陛下困守徐州。为了遏制满清嚣张气焰,陛下便想了个妙计,让我们郑家乘机偷袭空虚的辽东!”
郑鸿逵眼前一亮,盘算一番道:
“大哥,这买卖做得啊!现在满清正满世界追杀李自成和朱……皇帝,辽东必定空虚。”
其他的海商头目中,也有人附和:
“不错!这些狗日的鞑子,可没少杀人越货,老家的财货定然不少。”
郑芝龙见这些人动了贪心,不由冷哼一声道:
“咱们在海上自是无人能敌,你们谁敢保证上了岸,能挡得住满人的骑兵?”
郑家船连东西洋,货通南北京,说是商通大明也不为过,自然也听说过:“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虽然有些人心里不以为然,但大多数人都沉默了下来。
郑森本来还挺高兴,以为事情有了转机。
哪想到他老子一句话,其他人就哑火了。
情急之下,郑森脑子一动,赶紧说道:
“父亲,陛下说过的,只要咱们在沿海骚扰,让满人不敢全力南侵就是大功一件。”
这事倒是不难,但郑芝龙依旧摇头:
“这买卖不划算,都知道满人不善经营,沿海也无富庶城镇,便是都抢了也落不下多少好处。”
郑森也明白了,光是家国大义,他老子肯定是听不进去的。
倒是能从利益上,说动其他人,反而有可能打动他老子。
“岂止是这些?父亲,陛下说了啊,可许我郑家国公之赏,仿云南沐家旧例,世镇夷州。”
“爹啊,这是与国同休的富贵啊!”
郑森劝得急,连“爹”都叫上了,郑芝龙似乎有所意动,出奇地没有第一时间出言反对。
郑家的其他几个兄弟,却是大喜过望,纷纷围拢上来:
“大木,你说的是真?”
“皇帝真的这么大方,将夷州赏给咱们郑家了?”
“许国公之赏,还世镇夷州,仿云南沐家例?这要是真的,咱们郑家可真就是光宗耀祖了。”
……
郑芝龙其实也心动,但他还是没能决断,反而长叹一声:
“你们啊!就是想得简单!这皇帝老子的赏赐是那么好拿的?你们怎么不问问大木,这什么国公什么世镇的前提是什么?”
尽管郑芝龙依旧持反对态度,但郑森也已经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了松动的意思。
更何况还有几个热切的叔父,郑森便将自己在徐州经历,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
正当郑森努力说服几个叔父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有人通报:
“大当家的,有贵客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