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211章 北上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019更新时间:2025-02-22 19:59:14

老管家的话霸气侧漏,却是不争的事实。

只要郑家的水师实力还在,依旧是横波平洋的海上霸主,无论是以前的大明,还是现在的大明,谁也奈何不得他们。

郑芝豹心思浅,被有心人一忽悠,很容易就上当了。

此时被老管家点醒过来,他就开始懊恼不已:

“着啊!只要咱们郑家在,要这劳什子的爵位有甚鸟用?”

郑森却是心里有些不舒服,他从小读书,真正参与到郑家海上争锋的事务里其实很少,观念上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更大一些。

老管家的话,多少有些大逆不道,也不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

郑森知道老管家是为了郑家好,所以即便不符合心中所想,也没急着反驳。

老管家人老成精,哪看不出大公子起了心思?

他心里一琢磨,就有了主意,便主动问道:

“大公子觉得,这份诏书咱们该不该接?”

郑芝豹这下没抢着开口,不过有了刚才老管家的提醒,他对大明朝廷的封赏已经没什么兴趣了。

不管是南京的,还是徐州的。

郑森权衡再三,毅然说道:

“天子相招,为人臣者岂有违抗之理?”

老管家苦笑着摇头,显然是早就猜到了郑森的想法。

他来回踱了几步,拈着稀疏的胡须道:

“也不是不可以去……”

“这怎么使得?”

老管家话未说完,郑芝豹先急了。

他可是在大哥面前,立下军令状,定要维护大公子周全的。

在南京时,城中权贵大多都与郑家的船队,有着各种不清不楚的牵扯,所以没有谁会吃饱了没事干,生出谋害郑家继承人的歪心思。

但是,去了徐州可就不同了。

在某些人有意无意的宣传下,“崇祯”和昏庸无道、残暴不仁已经划上等号了。

特别是现在,皇帝坐困徐州,定是穷疯了的。

此时郑家的大公子上门,和送羊入虎口又有什么区别?

郑森也没想到,老管家会同意,心中正自惊喜,就被五叔打断了。

他也是极聪慧之人,立时就明白了郑芝豹的担忧,马上安慰道:

“五叔不必忧心,侄儿以为,此时陛下比起任何人,都更需要咱们郑家,所以此去徐州绝无危险。”

郑芝豹一想,也确实是这个理。

但他还是不乐意,不愿意郑森去冒这个危险。

不过,郑森却是心意已决,不管郑芝豹怎么反对,怎么劝说,他都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去徐州觐见。

再加上老管家也另有打算,又准备亲自跟随,这才让郑芝豹不得不无奈的认命,准备收拾行囊,一起北上。

这也是郑芝豹同意北上的条件——他必须贴身保护!

郑森大喜,哪有什么不允的?

就在郑家人紧锣密鼓的,为北上行程做准备时,这个消息已经不知不觉,悄然传扬了出去。

此时的南京城内,几乎所有人都觉得,皇帝死守徐州,和他当年一直停在京师不挪窝一样愚蠢。

也几乎没有任何人,认为皇帝能守住徐州。

这样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当初在京师的时候,皇帝威严仍在,能调动整个天下的兵马和钱粮,结果是把京师给丢了。

现在在徐州的皇帝,还有什么?

威严扫地!

南京几乎是半公开的不奉诏令了!

山东的孔家更绝,对皇帝的使者避而不见,反而早早的去京师,连续给李闯和满清递上降表。

整个北方的士人,即便还认同“大明”,也都是在悄摸着和南京城里的权贵们暗通款曲,却没几个人主动与徐州联络。

无人无钱,想守住徐州?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基于这种共识,许多人都不理解郑家的做法。

尤其是那些士绅家族的人,更是对此恶意满满。

不是说郑家想要左右逢源,就是说郑森小小年纪便居心叵测,实属枭雄之姿。

郑家还没动身呢,本就不咋地的名声,再次难听了几分。

就连郑森的授业恩师,南京礼部尚书钱谦益,也在一次文会上,当众宣布,将郑森逐出门墙。

理由是,“鹰视狼顾,颇类吕布”。

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郑森浓眉大眼,怎么也和鹰视狼顾扯不上关系。

再说了,真要是“颇类吕布”,为何你钱大学士之前还要收入门下?

不过,也不是人人都催郑家心怀恶意的。

比如暂居东苑内的永王朱慈炤,在偷听到小太监的对话后,才知道难兄难弟大木兄,已经准备北上的行程了。

朱慈炤对此可是羡慕坏了,他现在多想,自己也能去徐州啊。

以前他还暗自庆幸,自己呆在南京,可以远离前线的战火,不用在徐州城内提心吊胆。

可是现在,他宁愿去直面鞑子,也不想天天被师傅们训斥,时时还要担心来自太监们的欺辱。

“父皇,儿臣好想你……”

朱慈炤躲在被子内,默默地流下眼泪。

在南京城内,还有一部分人,不但不轻视郑家,反而主动找上门去。

当郑森得知,有十几名士子想要和他搭伴而行,一起去徐州时,顿时又惊又喜,大叫“吾道不孤”!

天知道这几天的时间,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郑森虽然知道,自己“擅自”北上的行为,肯定会惹怒老师。

起初他还以为,只要后续补上一份厚礼,就能取得钱谦益的谅解。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钱谦益居然直接将他开革了。

郑森内心一时间极为惶恐,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向家中老父交代。

要知道,能拜在钱谦益门下,可是郑芝龙舍了老脸,前后花费数万两银子,才得以成功。

若是被他知道,因为郑森的“自作主张”,使得几万两白银都打了水漂,还不知道该如何震怒呢。

好在现在,有人愿意与他一起同行,郑森瞬间就觉得,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

激动的郑森大开中门,亲自将上门求见的客人请进府内。

这些人都是南京城内的士人,有些尚未进学,有些有功名在身,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冯铨了。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