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8章 难兄难弟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062更新时间:2025-02-19 21:09:15
“咣当~”
大门被猛的撞开,还在赖床的朱慈炤吓了一跳,下意识的捂住裘被,惊恐地看着门口。
“殿下,该起床了!”
门口走进来的,是一脸笑眯眯的李国辅,朱慈炤见到此人的第一反应,却是厌恶的别过头去。
如今的韩赞周是永王的大伴,还在南京京营中,分领一军为新的腾骧四卫,提督太监就是李国辅。
作为韩赞周最信任的义子,理所当然的掌握着最重要的军权。
正所谓一朝权在手,便把威风耍。
尤其是耍威风的对象,是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子,这让李国辅越发的兴奋。
“快点!难道殿下还想罚抄《孝经》吗?”
李国辅高声呵斥,举起巴掌作势欲打,果然吓的朱慈炤加快了速度。
眼看着高贵尊荣的皇子,在自己的恐吓下惊慌失措,恍如受惊的鸡犬,李国辅的内心顿时涌起一阵极致的愉悦。
这种从未有过的痛快,越发刺激了李国辅变态的内心,进而不由自主的产生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想法:
难怪汉、唐时期的前辈们,是如此的热衷此道,权势的滋味果然让人没醉!
都说权势是毒药,其实更是DP,让人一沾染上就会上瘾,让人欲罢不能。
明知道不该太猖狂,李国辅还是忍不住对永王呼呼喝喝地:
“走快点!耽误了咱家的时间,你担待的起么?”
“黄口小儿,果然无用!走个路都磨磨蹭蹭的。”
“怕不又是个付不起的阿斗!以后啊,这大明江山还得靠咱家的义父!”
……
朱慈炤又愤怒又委屈,明明他已经一路小跑了,可这该死的阉人就像一条疯狗一样,撵在他屁股后面狂吠。
等到朱慈炤如同被狗撵一般,慌慌张张的赶到大本堂时,就看见门前正站着数人。
朱慈炤顿时一喜,赶紧低下头去,老老实实的行礼:
“学生朱慈炤,拜见各位师傅。”
此时的钱谦益已年过六十,依然是气宇轩昂、风度翩翩。
他站在道中,坦然受了永王一礼后,板着脸训斥道:
“举止轻浮,成何体统?罚你今日抄写《大学》一篇,好好养养身性。”
朱慈炤想要反驳,却又不敢。
前面他不是没解释过,可钱师傅完全听不进去,反而呵斥他不服教化,惩罚更加严重。
原本朱慈炤以为,其他几位老师中,会有人为他主持公道。
结果,其他的老师都对钱谦益的处置大加赞赏,还说什么“严师出高徒”、“防微杜渐”以及“勿以恶小而为之”之类的屁话。
尤其是那个古板的史可法,最是不近人情。
但凡抄写有一点瑕疵,哪怕是笔画歪了一点,都会被他拎出来严加训斥,动辄重抄。
朱慈炤短短十几天,就吃足了苦头,早就学乖觉了。
反倒是钱谦益身后那位温润如玉的“大木兄”,如今算是朱慈炤的同学,暗地里经常照拂他,让朱慈炤暗暗感激。
和往常一样,大木兄昂然从钱谦益身后走出,略带不忿地道:
“老师明鉴,殿下分明是……”
“住口!”
钱谦益不知为何大怒,不等大木说完就厉声呵斥:
“老夫如何教授殿下,自有老夫的道理,如何用得你这孺子来胡乱置喙?”
朱慈炤一愣,看着大木兄满脸涨红的样子,顿时心生愧疚。
他刚才还在暗喜有人为自己辩解,却没想到会因此牵累旁人。
朱慈炤本就胆小怯弱,近来又迭遭打击,有心求情却根本鼓不起勇气,只敢偷偷朝大木兄使眼色,表示自己的歉意。
大木兄憋了一肚子的火气,见状也吃能苦笑以对。
许是恼怒大木的不识趣,钱谦益今日没有一直针对朱慈炤,而是分了一半的“火力”到大木兄的头上。
这下倒好,朱慈炤与大木兄竟是成了难兄难弟,全都在课堂上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在这个三纲五常的时代,别说是他们两个小年轻,就是皇帝都不敢轻易忤逆自己的老师。
否则的话,接踵而来的就是劈天盖地的批评,以及顶风臭十里的恶名。
两难兄难弟更加不用说,老老实实的承受着钱谦益的处罚。
不过,经此一事,两人的关系倒是亲近了几分,朱慈炤也第一次知道了大木兄的身份。
原来“大木兄”大名叫郑森,是福建南安人,其父郑芝龙是福建海防游击。
在大明,文武殊途是众所周知的潜规则。
朱慈炤也不免好奇,为什么大木兄一个小小的海防游击之子,能拜得大名士钱谦益为师。
郑森老脸一红,只好含糊其辞:
吾家颇有家资。
朱慈炤虽不甚明了,但也识趣的没有继续追问。
实际上,郑森便是后来大名鼎鼎国姓爷郑成功!
其父郑芝龙,表面上只是大明朝一个不甚起眼的海防游击;
实际上,却是整个大明东南沿海一带的海上霸主,坐拥战船数千,手下讨生活的水手数以十万计。
整个东南洋面上,但凡行船为商的,无不臣服在“郑”字三角旗下。
尤其是数年前,郑芝龙率部,在料罗湾大战中击败凶神恶煞的红毛夷人之后,郑家的霸主地位再无人敢于质疑。
郑芝龙也乘机做起了坐地收赃的买卖——卖旗。
而且卖的还挺贵,一面旗一年便是一千两白花花的银子。
但凡要走海的,必须挂上郑字旗。
若是没挂“郑”字旗,就出现在东南洋面,多则十数日,短则三五日,保管你去东海见龙王。
每年,郑家仅仅是靠售“旗”,年入就有千万两白银之巨。
与之相比的,那年入几十两的大明商税,简直就是个笑话一般。
此事说起来,当真是威风凛凛。
可年少气盛的郑森,对此却颇为不喜。
读书多年之后,甚至还隐隐以此为耻,自然不肯向永王殿下透露。
好在朱慈炤并未追问,着实让郑森松了一口气。
好不容易罚完抄,郑森便匆匆拜别。
他刚回到家中,一壶茶还未喝完,就看见一个身长八尺、黑皮糙面的粗野大汉风风火火的闯将进来。
人才刚进门,声音已经将人震得耳朵疼了:
“大木!哈哈哈,有好事,咱家要发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