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203章 南京来的投贴

第203章 南京来的投贴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100更新时间:2025-02-15 15:32:38

以朱慈炯的阅历,一时间是无法想的太深太透的,朱友健也不逼他,而是走到他的身边,冷漠地说道:

“历朝历代,当皇家无法掌控军队之后,就意味着改朝换代的时间到了。定王,你觉得呢?”

朱慈炯满头冷汗,木呆呆地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慌乱。

朱友健摇摇头,叹息一声,摸摸了好大儿的小脑瓜子,语气也柔和了下来:

“今日之问,朕也不逼着你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朕只希望你知道,有些事情,是皇家之人必须知道的。”

“去吧,早点安歇。”

朱友健属实有点不当人,下了一记猛药,还让人家小屁孩早点安歇。

问题是,朱慈炯如何睡得着?

他翻来覆去的,一晚上都没合眼,早上朱媺娖来叫他起床时,着实吓了一跳。

“炯弟这是怎么了,可是身子不爽利?我这就去请王太……局长。”

由不得朱媺娖不紧张,毕竟这个时代的夭折率非常高,一次风寒都有可能要人命。

贵为皇女,她也有好几个兄弟姐妹早夭。

朱慈炯顶着两个熊猫眼,赶忙将人拦住。

他又没办法説明事由,支支吾吾的,最后还是请了郎中来,看完没事又费尽口舌,才勉强说服朱媺娖。

被这么一打岔,朱慈炯反倒丢开折磨了他一夜的问题,顿时困意上涌,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这小子倒是睡的香甜,此时的朱友健却有些焦头烂额。

在徐州站稳脚跟之后,各种事项本就繁琐,还有内外无数的事情,需要他来决断。

虽说朱友健已经开始,逐步物色人手,来将手中的事权放出去,但有些事情,还是要他处置的。

这不,今天一大早,罗邦就早早赶来求见。

朱友健一开始还没在意,只以为是大明时报那边有什么事情汇报。

可当他看到,罗邦招呼着十几个人,每人都挑着一个担子时,就有些不妙的预感。

果然罗邦一开口,朱友健头都大了,语气也有点气急败坏:

“你是说,这些都是南京来的投贴?”

罗邦缩着脑袋,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他被排挤出府衙之后,好不容易才在报社站稳了脚跟,现在却又捅了这么大一个篓子。

虽说事情不是他干的,也不是他引起的。

但是出了事,臣子处置不力,落在皇帝眼中,就少不得一个“无能”的评价。

以前罗邦还有点信心,毕竟皇帝能用的人手太少。

但过了今天就不一样,因为这些南方来的投贴,大多是南方士人的毛遂自荐的。

也就是说,只要皇帝点头,立马就能从南京招来数百上千的士人。

其实罗邦还是太保守了,有些心急的人,已经从南京出发北上,即将抵达徐州了。

朱友健粗略一算,这里起码有六七百分投贴。

他随手从中拿出几份,除了有一张骂他丢了京师的,两张劝他南下的,其余都是毛遂自荐的。

如果真是有才之人,朱友健倒不介意破格提拔。

问题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朱友健连续看过的几份,那种自荐的文章也都写的文绉绉的,通篇上下全是迂腐的道德文章。

不但没有任何有用的观点,还一个个都絮絮叨叨地,明里暗里的责备朱友健违背了圣人大道。

什么远了君子亲了小人了;

什么刚愎自用,不听良言了;

什么荒淫无度,祸乱朝纲了。

就好像崇祯丢了京师,全天下的士人都有资格吐他一脸口水一样。

对于那些文武大臣们的无耻下作,却是闭口不谈。

更让朱友健破防的是,其中居然还有一份匿名投贴,大骂朱友健大节有亏,说他应该在京师与国同殉,方才对得起大明的列祖列宗。

朱友健暗中大骂:我讨你个猴子!

真正的崇祯确实殉国了,但是又有什么用?

靠着你们这些叻色,还有什么狗屁道德节操,挡住满清鞑子了么?

朱友健气得直接撕成碎片,对其他的投贴也没了兴趣,直接下令道:

“都是些空洞无物的东西,留着干什么,都拿去烧了!”

罗邦吓了一跳,赶紧苦苦哀求:

“陛下不可啊!这可是几百份投贴,代表着大明士人的脸面啊,若是一烧了之,臣恐此举会寒了整个天下读书人的心啊。”

朱友健本就是气话,也知道罗邦说的有道理。

现在他不仅要拼命发展,以待即将到来的满清八旗兵,更要提高戒备,警惕士人们的阴招。

一想到这一点,朱友健心中一动。

他又分别从其他人手里,取出几分投贴,一一看过之后,却发现几乎没什么分别。

这就有点奇怪了!

难道整个江南,就没有一个软骨头,或者是官迷吗?

就是崇祯本人,都不会相信这么无稽的事情。

更不用说朱友健来自后世,看多了史书和各种文艺作品中,对江南士绅层出不穷的揭露和讽刺。

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家伙,哪个不是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与其相信他们忠肝义胆、铁骨铮铮,不如相信母猪会上树。

朱友健暗自警惕,这里面有问题啊!

哎!

总有刁民想害朕!

昨天他还在教育朱慈炯,说什么“有些事,皇家之人应该知道”。

今天这些江南士人,就给他上了一课!

罗邦见皇帝沉默,心中担忧,忍不住提醒道:

“陛下,这还是今日送来的,臣担心以后还有更多啊。”

朱友健点头,这是必然的。

以这个时代的交通,同一天从南京送来的书信,相差一个月送到都不稀奇。

第一天就有六七百份,想来以后更加不会少。

朱友健来回踱了几步,心里就有了计较。

“哈哈哈!”

朱友健似乎很高兴,大笑着指着投贴道:

“看看,这是什么?这是南京士人的拳拳忠心啊!这说明什么,说媒全天下的读书人,还是向着大明的!我大明养士三百年,怎么会缺少忠臣义士?”

朱友健“高兴”的,就差手舞足蹈了。

罗邦眼珠子都差点瞪出来,怀疑自己眼花了。

皇帝刚才不还在气急败坏的吗,怎么一转眼就高兴成这样了?

不等罗邦把问题想明白,朱友健已经一巴掌拍在他的肩膀上,目光烁烁地盯着他:

“罗卿,朕有一件大事,要拜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