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202章 有些事,皇家之人必须知道

第202章 有些事,皇家之人必须知道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128更新时间:2025-02-14 14:55:48

在大明末期,孔友德怎么也算得上是高级技术性将领,哪怕是在后世的三哥家,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可把持大明朝政的那些大头巾倒好,不但视若仇寇,更是弃如敝履。

生生将最重要的一支火器部队,逼到了大敌满清那边去。

要知道,孔友德他们那些人,可都是辽东流民,一个个都是和满清仇深似海。

朱友健相信,若不是实在无路可走,孔友德他们也绝对不会选择投靠后金。

如果是,大明掌握着火器的优势,还有一丝以守代攻,以待转机的机会。

那么,随着孔友德叛军的加入,满清补上了攻城略地的最后一块短板,也因此而掐灭了大明朝的最后一丝生机。

后来的战事中,无论是在辽东前线,还是历次后金破关,无一不显露出孔友德叛明降清所带来的恶果。

因此,大明朝内的有识之士,无不对孔友德切齿痛恨。

就是朱慈炯,听到朱友健提及孔友德,痛骂声也是脱口而出:

“孔贼该死!若不是他,朝廷又怎会守不住辽东?”

边上的田广等人,都是一脸激愤,显然同样对投敌叛国的孔友德恨之入骨。

朱友健却是心中暗叹,看来这傻小子被那些大头巾荼毒的不轻。

要治这种被洗脑的脑疾该怎么办?

朱友健的对策是:以毒攻毒!

此前他安排朱慈炯去李岩军中,就是一味大药。

“看来,只见识孔氏的无耻嘴脸,药效还有些不够,还得再下点猛料。”

朱友健有了决断,看向好大儿时,不自觉便露出“和善”的笑容。

朱慈炯被看的一激灵,心底涌起一阵不好的预感。

不过一转念,他又满心惭愧:

“父皇如此疼我,都准备让我接下这千钧重担了,怎么会对我不好?肯定是我想歪了,罪过罪过。以后一定要更孝顺父皇才是。”

朱友健哪知好大儿的内心那么多的戏,他未加置评,而是仔细叮嘱田广等人,一定要建好那些炮台。

毕竟,在朱友健的预想中,与建虏的最终决战将放在徐州进行。

而这些炮台,就是他给满清准备的最大惊喜。

一旦炮台不够坚固,没能担负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即将到来的徐州会战极有可能大败。

这已经是朱友健所能想到的,以最小的代价给与满清最大的重创,以争取更多的时间。

这是皇帝钦定的堡垒,又关乎守城时的成败,田广等人自然不敢马虎,一个个都慷慨陈词,保证不负圣命。

这种话听听就好,朱友健并未当真,不过表面上还是很高兴的样子,又给臣子们画了个大饼,便带着朱慈炯回府了。

在回程的路上,朱友健已经想好了,该怎么下什么样的猛料,来点醒被忽悠瘸了的朱慈炯了。

平时吃完晚饭,朱友健只要有空,就会带着朱慈炯去巡营。

刚开始的时候,一直都是朱友健随即挑选某个营盘,然后与营中军士闲聊。

并且还时不时的,给大家讲讲大好河山或者历史典故,其中尤其以“太祖诛暴元,再造河山”的内容为多。

不过,最近朱友健已经很少讲课了,这个职能已经交给了营中的督导官。

按照大明的军制,朱友健在御林新军下隶的每个百户,都增设督导官一人。

督导官的职责,就是协助百户官,管理本百户的军士,包括军士们的思想和教育。

总之就是一句话,平时生活上的事,督导官都有权插手。

但是,一旦战事开启,全百户所有人,包括督导官都要绝对服从百户大人的命令。

也不知是赶巧,还是有心人想在御前挣表现,今日整个御林新军的夜谈,主题就是批判孔友德。

朱友健全程都未加置评,反倒是朱慈炯这傻小子,再次义愤填膺,对孔友德的憎恨又深了一层。

巡营结束之后,平时父子二人都差不多要休息了。

但是今日,朱友健却将朱慈炯留了下来,理由也很简单:

“考较功课”。

朱慈炯并未多想,甚至还有些雀跃,像其他十多岁的孩子一样,他也想在父母面前证明自己,得到父母的认同和赞誉。

可出乎他预料的是,朱友健并未让他背诵典籍,更未考较他的书法,反而问了一个让他始料未及的问题:

“朕今日见你极为痛恨孔友德,若是你面对孔友德的处境,你该如何行事?”

“当然是……”

朱慈炯下意识的就要回答,可张口之后却说不下去了。

他越仔细想,越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不一会小脸就变得苍白,额头上冷汗涔涔。

朱友健满脸严肃,盯着傻儿子,小声说道:

“你再仔细想想,整场叛乱中,最该死的又是什么人?”

得益于朱友健的教育,朱慈炯是知道整场变乱的过程的,而不是当初“道听途说”的阉割版。

听到朱友健的问题,朱慈炯脑子里转马灯一样,快速闪过无数人:

孔友德、李九成、孙元化、余大成……

甚至到了最后,就连激化矛盾的王象春之子,都在朱慈炯心底打了个转。

可让他从中挑出最该死之人,朱慈炯却无所适从,只觉得人人都该死,人人都有取死之道。

朱友健见他一直不说话,便自顾自地冷笑出声:

“嘿嘿……大明朝的正人君子们,还真是好算计啊!区区八百骑,一日能耗多少粮食?”

“便是用在孔友德所部身上,又不用他们花钱,自有朝廷可以报账。定王觉得,他们为何如此做呢?”

朱友健特意以“朕”自称,又以“定王”相称,明白无误的表示,这是皇帝与皇子的对话,而不是父与子的闲谈。

朱慈炯自然也是懂的,可越是如此,他就越是心惊胆战。

尤其是朱友健提出的问题,更是让朱慈炯毛骨悚然:

“对啊!他们为何如此做呢?”

孔友德所部援辽,孙元化也只给了八百骑,即便战马耗粮厉害,一日也不过二十石粮,100石草料。

合计加起来,不过三十几两银子而已。

而且,当时的辽东,祖大寿被困大凌河,战况极为危险。

孔友德所部骑兵,是一支重要的救援力量!

这是何等紧急的军情,又是何等重要的国事?

偌大一个县城,难道腾挪三四十两银子,供应一下路过的援辽军队都拿不出来?

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