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5章 里长李扬冬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043更新时间:2025-02-09 20:49:14
“我说什么来着?有事啊,咱们是还得仰仗里君。”
“谁说不是,在里君面前,什么李岩,什么闯贼,都是个屁!”
“没错!咱们里君是什么人?那可是谢阁老的同门兄弟,总角之交!”
“什么狗屁严打?只要有里君在这里镇着,我看这德州城里,哪个不长眼的敢进来送死!”
“没错没错,有里君在,咱们根本就不用搭理那群流寇。”
……
里君是对里长的美称,类似的称呼还有里尹、里宰、里有司等。
这个“官职”起源于秦秋战国时期,后在秦汉时改良,曾经一度被废止。
后来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统治者认为“民事不可繁”,也就是觉得官府不能将百姓管的太死,慢慢就形成了“皇权不下乡”的惯例。
在这样的背景下,里长、三老等制度在民间迅速复燃。
实际上,这是士绅的胜利,通过“皇权不下乡”,士绅阶层利用宗法和礼制,彻底的控制了底层百姓。
只要社会结构稳固,士绅阶层就可以牢牢的趴在底层百姓身上,敲骨吸髓,予取予求。
本质上,里老制度就是士绅阶层,掌控底层百姓的工具。
依附于这套制度上的,往往都是士绅们的“自己人”,最低也得是条听话的狗腿子。
吕家街的里长李扬冬,无疑就是一条合格的狗腿子。
他小时候与谢陞一同进学,拜在同一个蒙师门下。
所不同的是,谢陞在科举道路上平步青云,最后更是入阁辅政,几乎达到了大明文人的顶峰。
而李扬冬小时候招猫逗狗,稍微长大点就开始寻花问柳,最后不但一事无成,还把家业也败光了。
好在这家伙还有几分机灵,人又够无耻。
当谢陞高中进士,回乡祭祖时,李扬冬便毫无廉耻的贴了上去,对谢陞大加吹捧,又明确表态愿为谢陞门下走狗。
谢陞想着,家里也确实需要一条恶狗,去帮忙干那些脏事,便认下了这位旧日同窗。
自那以后,李扬冬便仗着谢家的势,在德州城里飞扬跋扈,坏事做尽。
为了讨好谢家,他还特意搬到谢家老宅所在的吕家街,轻而易举的夺下了里长之位。
别看这里长不大,鼻屎一样的官职。
但人性之恶,就在于有些人,总是能以最小的职权,最大程度的去刁难别人。
李扬冬深谙此道,小小的里长差点被他玩出花来。
为了讨好谢家,李扬冬更是把吕家街所有的刺头,全都赶走,但凡有人敢对谢家出言不逊,第二天就得从吕家街消失。
其间也不是没有人反抗,但无一例外,都被李扬冬借着谢家的威风,轻松将人摆平。
这也就造成了,在谢府内,李扬冬是谢家之犬。
出了谢府,李里长便是这一里之君。
为什么人人都称呼里君而不名?
就因为李扬冬喜欢这个称呼。
每次听到别人以“里君”相称,李扬冬就感觉自己真的就像是这吕家街的土皇帝一样:
一家之下,一里之上。
这么多年下来,还能留在吕家街的百姓,也都找到了生存之道,除了对谢家敬而远之外,就是服从李里君。
这一次的事情,也是李扬冬收到风声,说是城中闯贼要对谢家不利。
李扬冬一下就怒了:
这还得了?
在德州城,谁不知道李里君是谢家恶狗?
你想打我的主人,问过我这条疯狗没有?
李扬冬一面搜罗消息,一面挨家挨户的警告吕家街的住户:
不许任何人背叛谢老爷!
用李里君的话来说,就是:
“谢家对咱们吕家街的恩芹,咱们一辈子都还不完啊!”
街坊们虽然不知道,自己都受过谢家哪些恩芹,但几十年下来都习惯了,也都顺从的答应了下来。
正当李里君以为,会和以往一样万事大吉时,突然有一队巡逻的“闯贼”,闯进了吕家街。
李扬冬立即就像被抢了骨头的疯狗一样,暴跳如雷。
他几乎是第一时间,就选择了对抗。
摄于谢家的淫威,又对李里君形成了服从的惯性,在李扬冬的召集下,几乎整个吕家街的百姓都被鼓动起来,围攻那支巡逻队。
正巧那名分配过来的衙役,也对李岩所部暗藏恶意。
不但没有加以制止,还故意在队正、队副面前,夸大其词,对两人加以恫吓。
那两人本就是软蛋,被李扬冬鼓动起来的声势吓的腿软,再被衙役旁敲侧击的威胁,便顺势撤了出去。
李扬冬眼见“胜利”来的如此容易,越发得意洋洋。
在街坊们不要钱的马屁下,李里君更是飘飘然,不知所以。
正当他沉浸在一里之君的美梦中时,突然有人大叫起来:
“不好了不好了,里君,那些闯贼又来了!”
李扬冬顿时大怒,推开报信的人振臂一呼:
“街坊们,这些该死的闯贼不知死活,还敢来咱们吕家街找死,这一次咱们要狠狠的给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这里是谁的地盘。”
几个依附着李扬冬的地痞泼皮,也跟着咋呼起来:
“对!里君说得没错,必须让这些闯贼知道咱们里君的威风。”
“刚才我就说,咱们太软弱了,就该打死几个流贼,让他们知道知道咱们的厉害。”
“打!多打死几个,死得多了他们就不敢来招惹咱们了。”
……
李扬冬听得一片打杀之声,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他以前为了帮助谢家办事,下黑手弄死的人也不少,说是满手血腥也不为过。
听得众人的喊杀之声,李扬冬大为满意,再次振臂高呼:
“打!打死的人都算我的!”
有个李扬冬的狗腿子,突然间灵光一闪:
“里君好算计,这打死流贼,官府还有五两的赏格呢,都算你的倒是可以,可您老人家得了好处,最少也得请街坊们喝一顿大酒!”
李扬冬眼前一亮,他之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再联系到,他此前偶然从谢家老管家那里,听说以后德州就是大清的地盘了。
那岂不是,多打死几个流贼,我这个里君,也可以在大清换个正儿八经的官儿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