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4章 李自成的谋算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064更新时间:2025-02-04 17:19:14
今年年初,大顺挥师东进时一路势如破竹,沿途府县的大明官吏大都望风而降。
为加快攻略天下的速度,李自成在李岩、宋献策的建议下,便笼络这些降官,由他们原地留任,继续维持当地的统治。
在大顺军势鼎盛时,这么做并没有问题。
大顺的势力范围飞快扩大,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等到一片石惨败之后,大顺在满清的追击下一路溃败,以前招降纳叛留下的隐患彻底爆发了。
这些人饱受大明恩泽,都不会为大明尽忠,又怎么可能会为了李自成的几句好话,就选择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曾经望风而降的地方,再次望风而降。
只不过上次是叛明归顺,这一次是叛顺降清,已经做过一次的业务,这些墙头草干的老熟练了。
设局把大顺负责监视的将领一杀,城头的大旗一换,这些大明的“忠臣义士”顿时摇身一变,从大顺栋梁,化身为满清的孝子贤孙。
原本在张家口受挫之后,阿济格已经不敢再小巧顺军。
结果这一次,他再次奉命征讨,从京师出兵,到保定、真定,一路高歌猛进,沿途到处都是献城而降的软骨头。
搞得阿济格都开始怀疑,自己这一趟出兵完全不是行军打仗,而是一场宣示大清威势的武装游行。
直到抵达山西地界,阿济格再一次被挡在井陉口的娘子关前。
尽管顺军挫败了阿济格的狂飙突进,但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烈,光是在娘子关上,不到十天的时间就伤亡三千多人。
就连守城的顺军大将谷英,都在守城时中流矢而亡。
谷英是李自成的老弟兄,很早就跟着他扯旗造反,在西安建制时,获封蕲侯。
真实的历史上,谷英在大顺撤离京师时,负责断后,最终在庆都之战中阵亡。
没想到这一次,受朱友健的影响,李自成没有从保定撤离,而是选择北上张家口,走军都陉入晋。
都避开了庆都这个地方,谷英竟然还是战死了,真可谓是时也命也!
谷英的死,不止是让娘子关的守军士气大挫,就连在顺军内部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
原本一片石惨败,顺军就损失惨重,阵亡的将领有十几个。
如果说,一片石是野战,还是被八旗骑兵偷袭,还勉强可以说输的不冤。
但守城居然也能阵亡一员大将,属实是给顺军上下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时的李自成,正效仿京师时的做法,忙着四处拷掠,尤其是晋商八大家,更是被李自成恨之入骨,当成了重点打击对象。
他一时间抽不出太多的兵力,又急需一段时间,来稳定后方。
思来想去,唯有打出去,把战场放在满清如今的控制区,才能打乱满清的计划。
经过李岩的转述,朱友健也知悉了李自成的想法。
出于保密的需要,又或者是李自成心存戒备,他并没有透露具体的出兵计划,只表示大顺会在近期有一场大行动,以牵制前线阿济格部的攻势。
李自成希望得到李岩的配合,届时就可以在北、西、南,三线同时向满清发起袭击,使之首尾难以兼顾。
朱友健不懂战事,但他善于听取意见。
集中了曹友义、高杰等高级将领,共同分析之后,基本认可了李自成的判断。
尽管这有可能是李自成借刀杀人、以邻为壑,让大明为他挡刀,但朱友健还是毫不犹豫的下定了决心:
出兵!
必须不能让建虏太好过,否则的话,李自成很可能像历史上那样疲于应付,最终一败涂地。
大好江山,就此沦落到一群通古斯野人手中,以至于华夏大地满地腥膻,荼毒三百年。
尽管家底还薄,朱友健还是咬牙出兵一万。
其中正军五千,另外五千辅军,也是特意选调那些在平时训练中,表现优异的好兵。
曹友义在明末名声不显,但至少老成稳重。
朱友健并不需要他取得多大的战果,只需与李岩配合,联络在运河沿线的顺军,一起清扫那些投降满清的汉奸,震慑那些心怀鬼胎的墙头草。
时机适合的时候,可以适度出击,打击满清的粮草运输。
总之秉承一句话: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先上船,跑了再说。
如今的徐州,连续不断的征调沿河官船,收购民间的大船,如今已经有了一支极其强大的船队。
这支船队由朱友健亲自掌握,每条船上设船长一人,由朱友健亲自认命。
选的都是那些阖家跟随朱友健,从天津迁徙到徐州的老船工。
无论是操船水平,还是忠诚度,都有足够的保证。
至于船上的炮手,则是大量从高杰军中挑选。
虽说刚上船时,这些炮手会不太适应,大多都晕船晕的厉害,不过随船时间久了,慢慢也都能克服。
这份苦朱友健自己都吃过,没道理麾下的军队吃不了的。
只是统领船队的将领,朱友健有些为难。
也不是没有合适的人手,最少沈廷扬手底下,就不缺能执掌一支船队的好手。
只是,朱友健并不想任命沈廷扬的人,毕竟,海上的水师就是以沈家的班底打造的。
再让沈廷扬将运河上的船队抓在手上,那真的就是把命脉都完全交到沈廷扬手上了。
高杰的醉话虽然滑稽可笑,但对朱友健也是不无警醒。
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朱友健只能暂时让曹友义兼管。
至于合适的人手,朱友健忽然想到一个人:
“也不知道他现在多大了,到没到南京……”
正好前段时间,陈默派人前去南京,追查那些传教士的活动踪迹,避免他们将收集到的大明典籍偷运出境。
朱友健马上将陈默招来,又给了他一个新任务:
“再派人去南京,务必将此人请来!”
为表重视,朱友健特意亲笔写下一封诏书,交由亲卫百户的信使,叮嘱他一定要尽量将人带回来。
就在朱友健无色水师将领的时候,德州城内的李岩,正面临一场危机。
当天夜里,李岩突然从睡梦中警醒,睁开眼就看见红娘子正焦急的推着他:
“相公,快起来,院子里起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