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3章 真正的心腹大患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117更新时间:2025-02-04 09:59:33
有时候,朱友健也想过给亲卫百户改个名号,毕竟现在在册的密探都有三百多人了,还不用说那些发展的眼线。
再顶着个“百户”的名号,确实有些寒酸。
不过斟酌了一番,朱友健又觉得无所谓。
不管是叫锦衣卫,还是粘杆处,又或者是克格勃、FBI,主要职责都没什么变化,叫什么名字真不重要。
只要能尽忠职守,做好情报工作就好。
高杰的报告当旺就被加急送了上来,朱友健看过之后,却是一笑了之,在上面批了一句“醉话不必当真”之后,却又沉吟了片刻,最终还是送到火烛之前,将之付之一炬。
高杰出身草莽,是个不折不扣的粗人,说些不着调的醉话,没必要计较。
但是,也不能束缚了亲卫百户的手脚。
这件事,姑且就当他没发生过吧。
朱友健抛开此事,正要翻看下一封情报,就看见陈默行色匆匆的走了进来:
“陛下,德州急报。”
朱友健精神一振,将手头的东西放下,接过陈默呈上来的急报。
这是一封李岩的亲笔信,准确的说,是一封求援信。
虽说朱友健曾经下过旨意,允许北方各府见机行事,必要时可以投靠顺军。
但李岩所部抵达德州时,依然不受城中百姓的欢迎。
这就不得不说,是李自成的锅了。
他在之前宣传的很好听,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让百姓们都对他充满好感,渴盼着顺军前去解救。
但是,期盼越高,失望就越大。
当京师拷饷一事传来,德州的百姓和其他地方一样,一开始都不怎么相信,以为又是朝廷在造谣抹黑。
可随着南下逃难的人越来越多,消息也传得沸沸扬扬,大家猜惊愕的发现,原来闯贼和其他的流贼,并没有什么区别。
从京师拷掠走的七千万两白银,更是让无数士绅对李自成恨得咬牙切齿。
普通百姓也对顺军彻底失望,从原本的欢迎、期盼,变成了现在的排斥、敌视。
尽管李岩已经脱离李自成,早已经在京师之外的河西务就开始自立。
但他出自闯营,这是不争的事实。
德州知府李大升收到朱友健的旨意,知道李岩是护送定王和坤兴公主南下而来。
尽管李大升说服了城中士绅,放了李岩所部进城,但德州人普遍都对李岩部敬而远之。
更有些阴沟里的老鼠,在私下串联,想要勾结起来,企图将李岩部赶出德州城去。
就在这个时候,与德州一河之隔的深州派来使者,带来了闯王李自成的亲笔密信。
在真实的历史上,顺军出京师之后,很快就被阿济格、吴三桂所部精骑追上,连吃了几次大败。
迫不得已之下,李自成急令大将田见秀,伺机出击,以减缓山、陕方向的压力。
田见秀集结山西垣曲和河南兰阳的三万多马步军,突然渡过黄河。
当时满清势如破竹,连战连捷,军中上下都弥漫着骄横之气,普遍轻视顺军,觉得李自成不过如此。
结果,在田见秀的突袭下,清军猝不及防,连丢济源、孟县两个重镇。
怀庆总兵金玉和原是大明将领,早在老奴时期就归降了后金,后来更是入了汉军正黄旗,算得上是个铁杆汉奸。
为了阻止田见秀的攻势,金玉和不顾部下反对,执意出战。
结果在柏香镇中了田见秀的埋伏,自总兵金玉和以下,副将常鼎、参将陈国才尽皆阵亡,清军几乎全军覆没。
卫辉总兵祖可法吓的魂飞魂散,急报京师求援。
满清上下如同挨了当头一棒,这才开始正视大顺这个对手。
多尔衮也不得不放弃南北两路并进的计划,命令南路军统帅定国大将军多铎转向西北,先解决大顺这个大敌再说。
在这个时候,其实满清在河南、山东等地都极为空虚,很多投降满清的大明旧臣,都有重归大明的想法。
其中就包括原兵部尚书张缙彦,副将郭光辅、参将郝尚周等人。
他们拥兵于黄河边,不应满清调令,反而积极配合田见秀所部的行动,最终被多铎大军所扑灭。
对于南明弘光小朝廷而言,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若是能抓住机会,令江北四镇北伐,绝对可以拖住多铎的主力,使之无法与阿济格汇合。
要知道,中原地区经过数十年的天灾人祸,连年战乱,早已残破不堪。
满清攻打大顺,其实也是咬着牙在供应前线物资。
只要拖个几个月,满清的攻势必然会放缓,大顺也将由此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
天下之事,尤有可为!
但是,南明小朝廷是怎么做的呢?
这群废物居然还在忙着内斗,居然还打着“联虏灭寇”的旗号,派人去京师与多尔衮谈判,准备联手剿灭李自成!
那些蠢货还在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一手“妙计”,挑动建虏和闯贼相斗。
只等二贼两败俱伤,就可以轻松的收拾旧山河。
殊不知,大顺是只死老虎,满清更是一群凶残的畜生。
怀庆反攻,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在满清的优势兵力的攻击下,迅速败下阵来。
等到大顺覆灭,南京城里的蠢货们终于发现不妙了。
再想反抗时,愕然发现满清铁骑已经近在眼前,倚为干城的江北四镇,两个忠心的死于阴谋诡计,两个软骨头直截了当的投降了满清,然后转过头,就操起刀子,凶神恶煞的杀过长江来了。
到了这个时候,南明小朝廷大势已去,纵使武穆复生、丞相降世,也是回天乏术了。
朱友健可不是南京城里,那些鼠目寸光的蠢货。
他心里清楚的很,知道只要搞好民生,李自成不过是芥藓之疾。
真正的心腹大患,始终都是那些通古斯野人的后代,充满兽性和残暴的建虏。
因此,朱友健一再下旨给德州知府李大升,勒令他配合同处一城的李岩部。
正是因为朱友健的出现,不仅让李自成躲过了阿济格的追杀,还在张家口筹集了足够的钱粮物资。
如今,李自成率部进入了太原,虽然与北方大同的姜襄有些不快,但也算是借着三晋大地的山丘沟壑,勉强守住了阵脚。
作为一个成熟的统帅,李自成知道不能坐以待毙,他马上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计策:
以守代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