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80章 报仇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170更新时间:2025-02-02 17:21:26

五月初,朱友健以养病为由滞留徐州。

从那以后开始,朱友健就开始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徐州城。

设立煤场,烧制水泥,发行报纸,打造新炮台,建立供销社……

如此种种,不仅吸纳了大量的闲散劳力,惠及所有南下百姓和大部分徐州居民,还在不知不觉间,将自己的影响力渗透到了整个徐州。

如今的朱友健,再不是刚抵达徐州时的客居模样,而是将整座城市都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原本只有一万人的御林新军,也到了该扩充的时候了。

从天津、临清等运河枢纽仓库中,征调的钱粮还很充足,这一次朱友健决定,一次性招兵三万人。

这年月兵荒马乱,到处都是饥寒交迫、活不下去的流民,兵源根本并不缺。

更何况,能在这残酷的天灾人祸中挣扎着活下来的,大多数都是青壮,老弱妇孺早就被无情的淘汰了。

真正稀缺的是钱粮,是有效的组织度。

御林新军原有一万人,他们集中训练也有两个月了,而且在天津时还经历了数次战斗,又千里迢迢跟着朱友健南迁到了徐州。

这一万老兵的战斗素养或许还有所欠缺,但是忠心和思想,都已经勉强能让朱友健满意了。

而且,时不我待,北方的战事再次爆发了。

朱友健不知道,建虏何时会南下。

尽管按照常理来说,此时对建虏威胁最大的,是仍旧占据中原腹地的李自成。

但他不敢赌,因为一旦赌输了,不仅他自己要万劫不复,整个华夏文明都会坠入无尽的黑暗深渊。

就像曾经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样。

冒名顶替之后,朱友健就时刻铭记,并将阻止文明被野蛮摧毁的惨剧发生,视作自己的使命。

因此,一收到北方传来的战报,朱友健立即忍痛做出决定:

扩军!

哪怕耽误了“大徐州工业圈”的打造,也在所不惜。

现在的朱友健,可不是刚穿越时的落魄模样,也不再是那个假病客居徐州的落魄皇帝了。

如今的徐州府藏充足,又有一万御林新军打底,煤场、窑厂、报社、建筑队乃至供销社,隶属的职工,只要年满十六,不超过四十岁,每三日都要操练半天。

别以为这个操练太少,在明末,很多时候官军都没有这个训练密度。

从很早之前开始,卫所兵的三日一操,五人一训就形同虚设了,因为卫所里的田产,都被一点点的侵蚀、霸占。

卫所的军官们摇身一变,成了坐地收租的地主,而普通的卫所兵,为了生活被迫沦落成他们的佃农。

这些一年到头扛着锄头的卫所兵,早就退化的不如普通的农夫了,根本无法上阵。

卫所军官们同样不堪,堕落腐朽的,早挥不动刀了。

大明朝廷在嘉靖朝的倭乱中,就已经意识到卫所军制彻底崩坏了,所以才不得不新立营头,募兵作战。

募兵制的诞生,意味着朝廷对军事力量的掌握的越发无力。

若是募兵制行之有效,大明或许还能再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可惜的是,在文臣集团的合力打压下,募兵制从诞生那一日开始,就飞速堕落,很快就变得和卫所军制一样腐朽无用。

除了化身吞金巨兽,吃掉国家每年财政收入的大部分之外,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作战,经常是败多胜少。

在极度腐败的明末,朝廷拨付的军费,还没出京师,就已经被官僚集团“漂没”三成。

再经过军中各级军官层层扒皮,真正发到军士手中的钱粮,早就十不存一了。

仅靠这点钱粮,军士们连自己都养不活,更遑论养家糊口?

很多军人家庭,都出现了靠妻女出卖身体,甚至卖儿卖女,才能活得下去的情况。

如此荒唐的军制之下,军士大量逃亡。

而军官们的应对之法,则是乘机吃空额,大喝兵血,真正需要打仗的时候,就随便拉一些人头充数。

而真正上阵的主力,则是军官们豢养的家丁。

即便是这些各级军将的家丁,也大多都做不到三日一操。

朱友健现在掌握的各项产业中,却有近五万人,经历过三个月的粗略军训的后备力量。

本次招兵,朱友健一口气从中抽调最精锐的两万人入伍,已经是避免影响徐州城改造工作的极限了。

由天津建军时的一万老兵充任正军,作为主力;

新招收的两万人训练不足,而且由于缺乏足够的读书人,思想教育尚未完成,只能暂且充做辅军。

冲锋陷阵的事,交给正军;辅军上阵打仗不行,做些运送辎重,维持治安,护卫粮道的任务还是绰绰有余的。

朱友健看着点将台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心中闪过一丝不忍,不过他很快又把那点仁慈压了下去。

慈不掌兵!

或许他们当中,有许多人都会牺牲在与建虏战斗的第一线,但如果朱友健不把他们组织起来,他们的下场未必会更好。

而且,整个民族都将堕入血火炼狱的三百年。

一想到这些,朱友健马上硬着心肠,高声宣告:

“将士们!天津已经落入建虏手中,虏酋多铎攻入天津之后,便将城内百姓屠戮一空。”

这话一出,整个大校场一片哗然。

不论是那一万老兵,还是新招收的两万辅军,大多都是天津人。

尽管他们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阖家迁移,跟着朱友健逃到徐州来的,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挂记自己的故乡。

那些留在天津的百姓,大多都十分固执。

可尽管如此,他们也都是大家的乡邻,甚至是亲朋好友。

如今突然听闻噩耗,众人无不是勃然大怒,对建虏的痛恨,从之前有些虚无缥缈的国仇,变成了有切肤之痛的家恨。

尤其是下令屠城的多铎,更是被大家恨之入骨。

朱友健等军中的喧哗稍微平息,才敲响大鼓,将所有杂音平复之后,再次高声宣告:

“建虏窃据京师,屠戮天津之后,又派兵南下,如今前锋已经逼近德州了。”

“有人对朕死谏,说咱们不能坐以待毙。朕深以为然。”

“所以,朕意已决,出兵!为死难的天津父老报仇!”

朱友健将“报仇”二字吼出胸腔之后,满脸狰狞的洪俊按捺不住,也跟着大吼起来:

“报仇!报仇!报仇!”

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大校场都响起此起彼伏的吼声,每一个人都在振臂高呼:

“报仇!”

“报仇!”

“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