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8章 有人投效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105更新时间:2025-01-24 20:09:13
这是朱慈炯初次执掌一事,不止是他本人,作为姐姐的坤兴公主同样十分重视,一大早便赶来相助。
朱媺娖天刚蒙蒙亮就起床了,结果到了朱慈炯的住处时,发现有人比她到的还早。
临清知州金堡顶着一身露水,早已等候多时了。
金堡醉心书画,不喜争斗,在临清知州任上,遇到官场倾轧时也往往多有忍让,来换取息事宁人。
虽说官场不得志,但临清贪腐却与他并无太大关系。
朱友健路过临清州时,便派人将所有仓储封存,以“备战建虏”的名义强行征调。
这一招打的那些趴在仓库上吸血的贪官污吏们措手不及,好几个库大使都被人连夜灭了口。
此事现在还在暗中追查,临清、济宁等运河沿线重镇,无不是人心惶惶。
贪官污吏们寝食难安,无事沾身的金堡却一身轻松,定王的船队路过时,他直接跟着南下了。
江夫子一个穷书生,都能看出来朱友健有意让朱慈炯继位,金堡宦海沉浮十几年,再怎么淡泊名利,也不至于没有这点眼光。
若是东林党那帮伪君子,此时又要闹腾起来,喊着“礼法”、“祖制”等冠冕堂皇口号,逼迫皇帝让步了。
金堡却觉得,在太子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定下候补人选无可厚非。
而且,朱友健第二天就开始,带着定王考察民情,还将定王派出来独挡一面,显然是打算亲手栽培。
这一点逃不过有心人的眼睛,更何况朱友健压根就没打算遮掩。
能看出朱友健的用意的人不少,许多人都在暗中讥讽“昏君自取祸端”,金堡却觉得这是他的机会。
在筹划了一夜之后,金堡索性不睡觉,直接赶来求见。
朱慈炯被姐姐叫醒之后,也是大为惊讶。
临清知州只是五品地方官,放在大明根本不起眼,但却是第一个明确倒向他的官员。
喜出望外的朱慈炯衣服都没换,就穿着中衣跑出来,一把拉住要见礼的金堡,亲热的招呼着:
“金先生免礼,本王正好有事,想向先生请教。”
来到会客厅时,朱媺娖已经带着朱慈炯的亲王冕服追了过来。
朱慈炯一边换衣服,一边囧笑着致歉:
“本王得知先生到来,喜出望外,以至失礼,还请先是莫怪。”
金堡从未被人如此重视过,而且还是储位有望的定王,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会计较,连称“不敢”。
客套话过后,朱慈炯直入正题:
“父皇说‘舆论的阵地就在那里,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故而将此事委派给本王,不知金先生有何教我?”
伟人的光辉思想,放之四海皆准。
金堡一下就被镇住了,马上就联想到过往:
那些东林党徒一呼百应,掌控言论,裹挟百官,操弄朝政,可不就是掌控了舆论的阵地么?
金堡大受震撼,心悦诚服:
“陛下明断古今,小臣初闻此言,犹如洪钟大吕,又如醍醐灌顶,令小臣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朱慈炯也为自己的父皇骄傲,露出淡淡的微笑。
金堡原本就有些想法,可受到“舆论阵地”的启发,又有了新的想法,思索片刻才道:
“殿下,如今民间舆论对大明十分不利,市井间传闻,‘曲阜孔家已经投了建虏,还将山东都卖了个好价钱’。”
“此事若不尽快扭转,恐怕建虏南下时,山东各地的士绅,都无人愿抵抗,若是望风而降,势必危及两淮,以至天下震动。”
这点朱慈炯也知道,闻言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急迫地问道:
“金先生可有办法破局?”
金堡摸着短须,心里纠结成一团。
他也是正统的读书人,对孔圣人的崇拜和其他人并无不同,事情涉及到了曲阜孔氏,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复杂起来。
金堡犹豫了片刻,还是一咬牙道:
“殿下,当务之急,便是前往曲阜,若是衍圣公能出面澄清此事,自然是再好不过……”
“不可能的!”
金堡的话才说了一半,朱慈炯就摇头打断:
“孔胤植及其长子孔兴燮,三月底就到了京师,先是劝闯贼自立,现在又给建虏递了降表。”
这些消息,金堡只隐约听人提起过,其实内心是不太相信的。
毕竟在他心里,那是孔圣人的后裔,怎么也该遵从圣人教诲,懂得“礼义廉耻”,遵行“忠孝仁义”。
可朱慈炯在这种事情上,绝对不可能撒谎。
陡然听闻噩耗,对金堡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以至于话都不会说了,只能张口结舌的词不成句:
“怎可如此,怎可如此?荒唐!无耻!滑天下之大稽!丢尽了圣人脸面……”
金堡骂着骂着,都要哭出来了,信念的崩塌,对他的心里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创伤。
朱慈炯乍闻此事时,表现并不比金堡好多少。
但是现在,他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味的痛骂。
还是朱媺娖看出了弟弟的不悦,出言提醒道:
“孔氏传承千年,总不能全是人面兽心之徒。”
金堡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忙不迭地说道:
“对对对!定是衍……孔胤植老贼一人丧心病狂,数典忘祖,孔家其他人,肯定还是圣人的忠孝传人。”
朱慈炯对金堡越发失望,不由得越发怀念停在德州,不肯南下的李岩。
大明的官员和士绅,都没人来徐州为朱友健效力,原本朱慈炯还有些不理解,想不通为什么他“父皇”如此淡定。
见识过金堡之后,朱慈炯隐约有点明白了:
若是读圣贤书的,都是这样的庸才,没人来投效也罢。
朱媺娖妙目流转,也猜到了朱慈炯的心思,不由暗自焦急。
这可是第一个上门投效的官员,若是拒之门外,对朱慈炯的日后影响可就太坏了。
她心念一转,立即有了主意,温言提醒道:
“定王,曲阜那边,是不是派一个中直君子,前去拜访?”
她一边说,一边还以眼神示意,朱慈炯马上醒悟过来,赶紧起身拉住金堡的手道:
“对对对,此事极为重要,还请金先生莫要推辞。”
金堡此时心乱如麻,也急迫的想验证自己的猜想,很干脆的一口答应下来:
“是,小臣必不负殿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