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67章 朱友健教子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065更新时间:2025-01-23 20:19:16

这一次的公开露面,很快就登载在第二天的报纸头版。

徐州城里的百姓,也已经习惯了报纸的存在。每天都有无数人,在关心报纸上刊载的东西。

随着人手的增加,报纸的内容也在日渐丰富,既有最近发生的时政要闻,也有人撰写的小说、搜集趣闻,还有医疗、农耕乃至一些生活禁忌。

诸如此类的科普文章,都对这个时代的读者,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而头版文章,往往都是重大事项,最是吸引人的目光。

这一次的头版,刊载的文章绝对属于重磅消息,很快就借着报纸的传播,以风卷残云的气势轰动了整个徐州。

关帝庙前,江夫子依旧坐在以前的位置上。

读完头版文章之后,江夫子满脸忧愁,摸着胡子点评着:

“陛下这是做什么,怎么一副交代后事的样子?如今这么一来,倒是能提振民心士气,可也为将来埋下祸根了啊。”

江小鱼心比较大,大大咧咧地道:

“这有什么关系,有什么祸根也是将来的事,现在还不知道能不能挡得住鞑子呢。”

江夫子吓了一跳,赶紧训斥道:

“休得胡言!我大明得天之佑,怎么可能挡不住鞑子?”

周围的街坊们,同样不以为然。

里长孙德礼笑呵呵地:

“你这老倌,什么时候这么胆小了?再说了,鞑子来了也未必会更坏,不是说孔家都投了鞑子了么?”

边上的闲汉也开始附和:

“就是么,孔家都投了,咱们小老百姓还硬顶着做什么?”

“可不是么?哪家当皇帝,咱们不都是一样纳粮服役?”

“我听人说,大明的气数已尽,还说什么推背图有什么八旗的预言。”

……

江夫子为人迂腐,最听不得这样的言语,顿时气愤的一拍桌子:

“一派胡言!孔家的传闻真假未知,就算是真的,也只是孔家出了几个不肖子孙!”

“大明养士三百年,如何是那建州胡虏能比的?”

街坊们见多了江夫子窝囊的样子,还是第一次见到他这么声色俱厉的模样,全都吓了一跳。

现在江夫子也是吃皇粮的人,身份不一样,说的话分量也不同。

被他这么一番呵斥,街坊们都呐呐地不敢吭声,孙德礼这个里长也十分尴尬,讪讪地为大家辩解:

“咱们这不是闲聊么,老夫子你何必当真呢?”

众人也都松了一口气,纷纷说道:

“是啊是啊,咱们街坊聊天而已,干嘛搞的这么吓人?”

“就是么,我们都知道老夫子忠义,这样的胡话以后不说了便是。”

“都是无心之言,无心之言哈,老夫子前往别往心里去。”

……

江夫子依旧板着脸,神情甚是严肃:

“此乃家国大义,岂能胡言乱语。还请诸位谨记,没了大明,咱们这些小老百姓落在建虏手里,只会凄惨万分。”

“诸位若是不信,可以到处打听打听,看看前几年建虏入寇的时候,隔壁山东的百姓都有哪些遭遇。”

江夫子看着大家不耐烦的样子,满肚子的话也不知道该怎么说,陡然间变得索然无味,无奈的挥挥手道:

“算了,你们想知道的总会知道的。”

江夫子说完,背着手起身就走,只是今日的背影看上去格外的萧索。

来听报纸的街坊们顿时面面相觑,却没人敢提醒江夫子,今日报纸的内容还有大半未读。

没多大会,无趣的街坊们也渐渐的散了。

就在不远处,一辆高大的马车内,轿帘悄无声息的放下。

朱友健换了个舒服的姿势靠在软塌上,问道:

“可曾听出什么来?”

在他对面,定王朱慈炯正襟危坐,低着头思索了片刻才道:

“儿臣感觉,似乎那个里长有些问题。”

朱友健笑了笑,不置可否:

“还有么?”

朱慈炯愁眉苦脸地挠了挠头,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朱友健知道,才十四岁就能看出问题,已经算不错,也没多苛责,而是淡淡地说道:

“这里长的想法确实有问题,但未必是什么坏人。平明百姓索求,不过一日三餐,只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皇帝姓什么,对他们很重要么?”

朱慈炯被这番言论吓了一跳,以前给他上课的,都是大儒,他们讲的可不是这样,而是“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可是,仔细一琢磨,他又不知道如何反驳,只能哑口无言。

朱友健知道,最难改变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多说无益,转而问道:

“你觉得这老夫子如何?”

朱慈炯马上点头:

“老先生深明大义,堪为表率。”

朱友健笑了笑,突然问道:

“若是老先生不是报社雇员,而是由士绅们出钱,一路供养读书取了功名,甚至是做了官,他还会这样说吗?”

朱慈炯再次直冒冷汗,这种诛心之言,换了是别人对他这样说,他都要怀疑此人心怀鬼胎。

但这个人是他的父皇,最不应该怀疑的人。

朱友健呵呵一笑,知道这小子现在纠结的厉害,有这几句话,就够他今天琢磨的了。

不过,一个合格的决策者,光是知道分析还不够,还要了解该如何解决问题。

朱友健不再逗傻小子,开始循循善诱:

“若你是父母官,今日之事你会如何处置?”

朱慈炯努力回想,绞尽脑汁的将自己所学糅合在一起,带着些许忐忑道:

“可派人当众表彰老夫子,再训斥里长。”

朱友健点点头,知道这是稳妥的做法。

但他并不满意,而是意味深长地说道:

“舆论的阵地就在那里,我们不去占领,敌人也会去占领。”

朱慈炯两眼一亮,心悦诚服的拜道:

“父皇明见万里,儿臣敬服。”

朱友健摇摇头,很有些唏嘘地道:

“这是一位伟大的领袖说过的话,可不是朕。那么现在,你知道该如何处置了?”

朱慈炯虽然疑惑,但还是用力地点头:

“儿臣明白了,应该把江夫子这样的忠义读书人都召集起来,请他们四处宣讲朝廷德政。嗯,还可以将建虏的暴行公之于众。”

朱友健点头:

“很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你要调动什么人,与朕说一声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