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49章 不同寻常的消息

第149章 不同寻常的消息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054更新时间:2025-01-08 22:19:15

对于这种小人物,叶凡没那么多闲工夫去计较,只说了他自去与李府尊交涉,就把人打发走了。

都说公门里面好修行,衙差这样的小人物是最懂看眼色的,当然不会为了公事给自己惹来私怨,当下没口子的答应了下来,还特别贴心的主动为古书生取下了木枷。

只是古书生完全不领情,依旧一副呆呆傻傻的样子。

似乎一下子承受不住这么大的打击,人也变得精神恍惚,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只会机械地跟着叶凡走。

叶凡倒不是突然发善心,而是觉得从古书生口中,或许能问出点什么以前不知道的消息。

就像之前,明明猜到有些事是与孔家有关,却苦于没有实际性的证据。

盖因亲卫百户草创,所有人几乎都是“粗鄙武夫”,别说打入士绅们的圈子了,就是接近他们的下人随从,那些下人随从也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

古书生虽然并无功名,但好歹有个读书人的身份。

更妙的是,他明显与孔家人有过接触,这才是叶凡最重视的地方。

为免出现意外,叶凡还特意叫了个马车,秘密将人带上了南下的漕船。

定王与坤兴公主的船队规模可不小,除了少部分改造的战船之外,李岩将京师、静海等各地搜刮的船只,一股脑的全让朱慈炯带走了。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德州迟早也是要放弃的。

留下的船只太多,并无太多作用,反而会变成累赘,不如交由两位殿下,还能多带些百姓和物资南下。

朱慈炯明知道,这是李岩在为他造势,却没办法明言。

小年轻还是太感性,当时就感动的稀里哗啦的,眼泪不停的往下掉。

再加上德州城中,此前不少在观望的人家,这时候也出于对建虏的恐惧选择了南下。

以至于整个船队浩浩荡荡,再现了当初朱友健南下时的盛况。

叶凡的那条小船乘着夜色混进船队时悄无声息,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这个时候,叶凡也有了空闲来审问古书生。

有了这半天时间的缓冲,古书生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虽然依旧难以接受,但也不是最开始那副半死不活的模样了。

叶凡很能抓住问题的重点,他从哪些闲汉口中就了解古书生的遭遇。

因此,在叶凡有意的引导下,古书生也不再呆愣,慢慢的倒出内心的苦水。

曾经的古书生,也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那时候他还囧古树声,有父母疼爱,家境殷实,在德州城内还开有商铺。

即便大明乱事渐多,也没能影响了古树声苦恼的求学之旅。

直到崇祯七年,建虏入寇,杀进了德州城,他的父母惨死在建虏手中,家业也被付之一炬。

古树声也从原来前途无量的聪慧小童生,变成了德州城里穷困潦倒的古书生。

叶凡耐心的听他说完这些,便也捡了些自己以前在天津左卫时,被百户欺压、当牛做马的过往。

不得不说,“诉苦大会”果然是制胜法宝。

被朱友健带到大明后,几乎没做任何变动,就被他用在军中。

不但轻易的笼络住了御林新军的军心,还被陈默、叶凡这些人活学活用,无往而不利。

古树声果然大受震动,他还以为叶凡是军户里的世职子弟,没想到居然出身草莽。

两人的关系,不知不觉拉近了许多,叶凡再询问时,古树声明白他的用意,却也不曾排斥,将自己知道的和盘托出。

可惜的是,古树声也已经落魄,被那些人拉拢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壮声势。

但是,古树声也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情报。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还是他无意中得知的。

就是这个消息,却让叶凡坐不住了。

他立即拉起古树声,厉声下令“开船”!

此时已经进入夜间,为了保险起见,船队都是靠岸停泊,等天亮再赶路的。

叶凡的小船突然启动,立即就惊动了旁边的船只。

这些船只又引发了其他船只的不安,一时间整个船队都变得有些躁动起来。

好在这时候,叶凡已经在小船上挂上了紧急传令的红色灯笼,这才没有引发更大的骚乱。

此时的朱慈炯并未入睡,他以前就是个好读书的人,经常会看书到深夜。

跟随李岩之后,更是大开眼界,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开始用民生、百姓以及朝廷、天下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白天他躲在舱室内装病,早就睡过了头,到了晚上没人打搅的时候,反而是他看书、处理事务的时间。

叶凡的突然求见,朱慈炯并未惊讶。

早在与陈默打交道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父皇”新建了一个新的“锦衣卫”。

起初他还对此颇为不解,直到今日,他看到一封京师来的“传闻”,朱慈炯恍然大悟的同事,同样火冒三丈。

得知叶凡紧急求见,朱慈炯马上意识到出了大事。

他没做如何耽误,就接见了叶凡,以及随之而来的古树声。

想起自己白天还恶意揣测过定王,古树声多少有些别扭。

可当他看到定王果然如他预想的那样,完好无恙的坐在他的面前时,古树声一时间就呆住了。

这世界太魔幻了,让这个书呆子一时无法接受。

叶凡暗地里鄙夷“酸书呆就是没用”,表面却滴水不漏的帮忙转圜:

“殿下,古书生说,他曾经听孔家一个偏房子弟喝多酒的时候,炫耀说孔家已经派出人手,四处接纳逃出京师的官员。”

这消息乍一听,似乎没什么了不起。

朱慈炯也没觉得有什么异常,觉得孔家受天下读书人所景仰,收留难逃的落难官员,似乎也没什么不妥。

但是,随后叶凡提醒了他一句:

“殿下,至今为止,似乎都没有官员主动前去拜见陛下。”

朱慈炯顿时悚然而惊,稚嫩的脸上惊怒交集:

“这!孔家人这是想做什么?”

叶凡又提醒道:

“殿下,孔胤植或许这时候,已经向建虏上过新的降表了!”

朱慈炯还做不到控制情绪,顿时大怒:

“孔家人!忘恩负义,他们怎敢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