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3章 阴差阳错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169更新时间:2025-01-04 20:49:16
原毓宗有千万个不愿意沾染麻烦,都顶不过“大将军需要”五个字。
最终也只能认命的,捏着鼻子同意下来。
他按照范永寸的意思,一改之前的推诿,转而表述自己愿意南下,之前拒绝不过是因为身体不适,唯恐耽误了定王的行程。
这一次,依然没让原毓宗失望,朱慈炯虽然没有亲自上门探病,却把还留在天津的几个好郎中都派了过来。
不仅如此,随后而来的还有一个船夫,他是定王座船的伙长。
所谓伙长,是此时船上的管理者,类似于现代的船长。
此后数天,定王每天都会派人前来问病,嘘寒问暖,摆足了礼贤下士的姿态。
原毓宗也越发肯定,朱慈炯不过是想把他当成那块马骨。
因此每天他都装做病重的样子,将朱慈炯的使者打发走。
他不知道的是,范永寸当天就派人,由那名伙长领着,去码头检视了那条座船。
又过了两天,天津城里的顺军已经基本撤离,定王身份尊贵,更是提前离开了。
这个时候,原毓宗的“病”突然就好了!
神秘消失的范永寸,也突然回到了兵备道衙门。
双方一见面,原毓宗就喜形于色,朝着范永寸躬身长揖:
“恭喜范先生,为我大清兵不血刃,轻取大城天津!”
范永寸哈哈大笑,拍着对方的肩膀夸道:
“原先生忍辱负重,对拿下天津也是功不可没。你们的功劳,我都已经如实汇报给了大将军。”
原毓宗等人顿时大喜过望,正要旁敲侧击的打听一下,大将军会如何封赏,不想范永寸话锋一转:
“不过……原先生,有一件事,还需再劳烦你一遭!”
原毓宗脸一僵,尽管不情愿,但还是故作欣喜道:
“范先生但请吩咐!”
范永寸嘿嘿一笑,眼底闪过一丝奸诈:
“那朱家小儿不是想千金市骨么?今日咱们就把他的脸踩地上去!”
“那条座船确是一条好船,现在就请原先生乘上这条船,一路向北,让世人都看看现在的人心向背。”
原毓宗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范永寸的用意。
不得不说,这老小子的心思还真够黑的:
你大明的皇子不是求贤若渴吗?
现在好了,你千金买的马骨,都堂而皇之的投靠了我大清!
就问你脸疼不疼?
原毓宗不但没觉得对不起朱慈炯,反而觉得这是最能向大清表明心迹的做法,顿时激动地说道:
“范先生所言极是!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朱家小儿妄图以小恩小惠拉拢老夫,殊不知老夫早知道我大清才是天命所归,自然要顺天应命!”
范永寸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又叮嘱了几句,就让原毓宗去办好这件事。
娄光先等人也来凑趣,纷纷提出要坐着大明皇子的座船“弃暗投明”,去投奔大清的定国大将军。
这些无耻之徒故意大造声势,恨不得弄得整个天津人尽皆知。
折腾了许久,才登上座船,然后一路敲锣打鼓的离开码头,调转方向驶入海河,直奔北方而去。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当日白甲兵受挫,无辜背锅的孔友德,不得不出言建策,很快就说服主帅多铎,准备借着红衣大炮射程远的优势,来给那些明军船队一个教训。
这段时间以来,明军船队在河流水网中自由来去、让八旗骑兵吃足了苦头。
为了实施这个计划,整个南征大军都被调动起来。
最终,孔友德结合地势,以及这段时间明军船队的出行规律,准备在窑洼设伏。
窑洼念着拗口,实际这里的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后世曾有“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的诗句,用以形容天津的地理形势。
其中三道浮桥中,第三道就是窑洼浮桥。
海河与北运河都流经此地,一东一西将窑洼夹在中间。
原本这么好的地方,肯定是有人聚居的。
可是连续的战乱,早就摧毁了一切,原本还能勉强在窑洼立足的一家小地主,也因天佑军的到来而惨遭灭门之祸。
毕竟,天佑军是有传统的。
或许当年,孔友德所部确实是受尽了文官们的欺辱和刁难,饥寒交迫时,起兵叛乱也算得上是情有可原。
但是,百姓何辜?
据史料记载,孔友德所部叛乱后,沿途所过之处,所有百姓都难以幸免。
杀戮、劫掠、奸淫……
叛军以极快的速度,蜕变成一支兽军。
或许是知道自己造的孽太深,所有这些人都不敢接受朝廷的招抚,最后才选择浮海逃去辽东,投靠同样兽行累累的建虏。
孔友德之流或许都禽兽不如,但在火器运用上,在整个大明都是最顶尖的专家。
选中了窑洼之后,孔友德就精心设计,费劲千辛万苦的拉来四门红衣大炮,全都巧妙的藏在屋宇中间。
若不进入村落里查看,只看表面是根本没办法察觉里面暗藏的杀机的。
只不过,让天佑军郁闷的是,他们摆好了火炮阵地,做好了伏击准备,一直在这附近耀武扬威的明军船队,却突然消失了一般。
孔友德一拳打在空气上,别提多难受。
问了好几人,他才打听出来,原来天津城里的顺军,已经与南边来的明军船队合流,正准备放弃天津。
这对多铎的南征大军来说,也许是个好消息。
毕竟被河流所阻,已经让多铎被人私底下耻笑了。
能快速拿下天津,无疑是最好的。
但是,对于孔友德而言,就有些不妙了。
天佑军本身就受到八旗的排挤,若是劳而无功,此前的巨大耗费,又要成为孔友德被攻击的理由了。
孔友德心中滴血,已经准备搜刮家中金银去贿赂多铎,乞求他这个一军主帅高抬贵手。
就在孔友德郁闷的时候,门外突然响起耿精忠的嚷嚷声:
“老孔!快,有船来了!”
孔友德顿时精神一振,立即起身出门。
不过,孔友德有些担心,紧跟着问了一句:
“不是那种不入流的小船吧?”
毕竟杀良冒功的事,天佑军可没少干。
耿精忠没有不高兴,反而更兴奋:
“前段时间不是说,明人的皇子出现在天津了么,这船很可能就是他的座船呢!”
孔友德喜出望外,揪住耿精忠不放:
“真的?你小子可别哄俺!”
耿精忠哈哈大笑,指着河面方向:
“你不信,不会自己去看么?”
孔友德哪还忍耐得住,大叫一声:
“天助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