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天津城里的暗流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126更新时间:2025-01-03 21:54:18
“先生,真要如此么?”
朱慈炯一脸抗拒,求助似的看着李岩。
李岩笑了笑,背着手起身就走:
“殿下自己思索,如此做的好处有哪些;再想想看,陛下为何会让你以皇子之尊,跟着我这个流寇头子在外胡混。”
朱慈炯张了张嘴,无奈的低下头,最后认命一般的长叹一声:
“行!我做!”
……
此时距离朱慈炯、李岩进天津,已经过去了三天。
在白鸣鹤的全力协助下,除了少部分心存侥幸的家伙外,顺军大部已经集结完毕,并且已经有部分老弱,先一步坐船离开了天津。
与此同时,整个天津的防卫也再次得到加强。
随着李岩所部的到来,城头四个方向,都增加了最少十门佛朗机炮,有了这种利器在,建虏白甲兵的三重甲都不在话下。
在城外,各条河流的重要河段,都长期保持着最少一条船只存在,以防备建虏得突然袭击。
原本累死累活,都感觉天津四处漏风的白鸣鹤,现在是真的服气了。
同时心里也不免鄙视李自成,这等文韬武略的天纵奇才,不好好珍惜,居然给逼走了。
活该你丫的坐不稳江山!
表面上,似乎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运行。
实际上,天津城内也不算太平,因人员的大规模流动,带来的混乱,让一些宵小之徒找到了可乘之机。
小偷小摸,坑蒙拐骗之事层出不穷。
甚至有几个不想迁离故土的孤老,还遭受了劫掠。
这些都只是芥藓之疾,都不用李岩吩咐,白鸣鹤随手就处置了。
但潜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暗流,从未有一时半刻的宁静。
兵备道衙门内,原毓宗、娄光先等人再次汇聚在一起。
连续数月屡遭磨难,即便是最讲究风仪的原兵备,此时也是胡子拉碴、一脸憔悴。
不过,此时的原毓宗却是满面红光,神采飞扬,正得意洋洋的吹嘘着自己的神奇经历:
“区区樊笼,怎能困得住老夫?那牢头开始还油盐不进,不过在老夫的教化之下,不出数日就已经对老夫俯首帖耳,唯命是从了。”
娄光先等人齐声附和,一个个的大拍马屁:
“能受到原先生的教诲,那牢头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原先生一身是胆,便是七进七出的赵子龙来了,也不遑多让。”
“可笑那白鸣鹤,还以为区区监牢就能困住原先生。”
“别说是监牢了,便是天牢地府,对原先生而言,也不过是如履平地罢了。”
……
原毓宗被吹捧的飘飘然,满脸都是得意的笑容。
坐在他下手主宾位置的,居然是多日不见的晋商范永寸。
要说这些晋商是真有本事。
明明顺军在满天下的追捕晋商,白鸣鹤间接受到朱友健的影响,对晋商更加警惕。
结果这老小子不仅躲过了搜捕,始终没有被抓。
现在顺军开始放弃天津,影响力也随之下降,这家伙居然胆大包天,敢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兵备道衙门里。
觥筹交错间,范永寸表面上如沐春风,实则对这些胡吹大气的官绅们满是不屑:
“若是没有我们晋商出面收买,你们这些狗官一个也别想活着离开顺军的大牢。”
尽管如此,范永寸还是不得不与这些无能鼠辈虚与委蛇,只因这是主家那边给他的指令。
酒酣耳热之际,庭中尽多欢庆,偏偏在这个时候,外面跌跌撞撞地冲进来一个小厮。
被搅了酒兴的原毓宗勃然大怒,手中的酒爵直接砸了过去:
“瞎了你的狗眼,这里也是你能来的地方吗?”
小厮的脑袋上被砸出老大一个包,又惊又恐,战战兢兢地趴在地上求饶:
“大老爷饶命,实在是管家老爷非得让小人进来奏报,说是定王殿下专门派人前来,邀请老爷一起南下。”
定王?
那个小屁孩邀请老夫南下?
原毓宗呆滞了半晌的功夫,很快就发现周围变得诡异的安静。
反应过来的原毓宗,马上对范永寸说道:
“范先生不要误会,老夫从未与这黄口小儿有什么交集,也不知为何他会盯上老夫。”
范永寸表面还是笑着,一副很和气的样子点着头,不过暗地里已经留上了心。
尽管他看不上这些人,可要是他奉命拉拢的对象心存二志,范永寸也不会心慈手软。
原毓宗显然也明白这一点,又惊又怒、气急败坏的对小厮怒吼:
“定王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娃娃,他请老夫南下干什么?”
小厮吓的都快尿了,赶紧将拜帖举过头顶:
“小人也不知道啊,不过管事说,大老爷看了这个就什么都知道了。”
原毓宗下意识的看了范永寸一样,却发现他毫无反应,依旧是那副笑眯眯的样子。
无奈之下,原毓宗只能硬着头皮,将拜帖夺了过来,一边还嘴硬道:
“老夫倒要看看,这小娃娃有什么高见。”
刚展开信,原毓宗就松了一口气:
“哈哈,有趣有趣。这拜帖不仅邀请老夫南下,还把娄总兵、金副将和杨指挥使都带上了。还说那昏君在徐州求贤若渴,对吾等翘首以望呢!”
原毓宗越看越乐呵,第一个将信展开给范永寸过目。
范永寸也没拒绝,看过之后,还特意检查了一下,没发现有上面密押或者暗语。
看来是他多心了,这就是一封普通的招揽书。
放松下来的范永寸,也有了调笑的心思:
“看来原先生名望贵重,让昏君到了徐州都念念不忘啊。”
原毓宗明知道是打趣他,还是乐的不行,表面上却是冷哼一声:
“那昏君倒行逆施,以至社稷倾覆。他若是识趣,主动奉上降表,我大清雄主气吞天下,未必不能赏他个安乐公的位置安稳一生。”
娄光先等人也都纷纷附和,似乎大明败亡的责任都在崇祯皇帝身上,他们这些贪官污吏都是弱势群体、受害对象。
至于大明朝廷对他们的恩泽,这些人全都选择性的遗忘了。
范永寸如今,也以新朝功臣自居。
这些无耻之徒的吹捧,显然让他十分受用。
不过,他并没有忘记正事,似乎是漫不经心一般问道:
“那这份拜帖,原先生以为该如何回复呢?”
原毓宗神情一肃,大义凛然道:
“崇祯是无德昏君,大明也已经气数已尽。老夫这就修书一封,将那无知小儿打发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