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49章 恩威并施

书名:大明:我真不是崇祯皇帝作者名:权首本章字数:2050更新时间:2024-11-13 09:22:49

“这个曹友义啊?”

顺着运河南下的漕舫船内,朱友健看着临清送来的急报,无奈的摇了摇头:

“就只会打仗了!”

朱友健下了评语,舱室内的周师爷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曹友义十五日领命,星夜兼程一日两夜,赶在十七日抵达临清,又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击溃刘泽清部团练兵八千余人。

除总兵刘泽清外,副将郑隆芳、游击姚文昌,以及家丁头领、刘泽清的侄子刘之幹都一个不落,一网打尽。

这样的战绩,放在哪个将领身上,都应该算得上是大功一件吧?

怎么就因为刘泽清死的太惨,面目全非,皇帝就对曹友义似乎不太满意呢?

周师爷是十六日朱友健离开德州前,需要一个人手来处理文书,才向李大升索要来的。

他刚到皇帝近前,又惊又喜又惶恐,自然是谨小慎微,生怕惹怒了皇帝,错过了这泼天富贵。

朱友健对沉默寡言的周师爷有些不太满意,不过还是吩咐道:

“传朕旨意:总兵曹友义不负皇命,诛杀逆贼刘泽清,平息临清兵乱。擢为天津总兵,挂御虏将军印。”

“临清平乱中,一应有功将士,尽快报来,朕定不吝赏赐,不负将士们浴血报国之心。”

周师爷起草圣旨的时候,还有点担心,生怕自己不懂格式,犯了什么忌讳。

其实根本没必要,因为朱友健就是个冒牌货,比他还不懂这些。。

而且,就算朱友健熟悉这一套,也不会刻意追求,大明的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圣旨也没见多讲究,但那时候的大明才是大明最强盛的巅峰时期。

周师爷写完圣旨,回头一看,又开始犯起了糊涂:

刚才皇爷不还是对曹友义不满的吗,怎么一转头,就给他这么厚的赏赐?

要知道,之前的曹友义只是个杂牌总兵,这份圣旨里,居然直接擢升为正印总兵。

更关键的是,还挂了御虏将军印。

大明的总兵官现在不老少,可是少有几人能挂将军印的。

“不懂?”

朱友健似乎看出了周师爷的疑惑,突然笑道。

周师爷吓了一跳,不过看着皇帝温和的笑容还是大着胆子点了点头。

朱友健却没再看他,而是看向北方,目光中尽是忧郁,语调也低沉了下来:

“多事之秋啊!”

周师爷不懂这份厚赏中的深意,是他不知道现在的天下大势。

朱友健深知,要让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饱。

处置刘泽清,是为了立威。

他早就打算,杀一只不听话的鸡来吓吓大明这群越来越放肆的猴子们。

原本朱友健的目标是天津的兵备道副使原毓宗,可后来想了想,又放弃了。

不合适。

如今的大明,尤其是江南地区,士风正盛。

杀一个文官,哪怕对方有投贼倾向,也起不到多大的震慑效果,反而会让大头巾们越发厌恶他这个亡国之君。

正好这时候,刘泽清这个山东总兵,居然敢阻扰南迁船队。

这只鸡大大小小正好合适,杀了他既不会让大头巾们反感,对越来越跋扈的武将们也是一种震慑。

而接下来,与建虏的战争必然是残酷而血腥的,武将们必须要拉拢和安抚。

于是,曹友义便成了这个幸运儿。

不是他的功绩有多大,而是朱友健需要表达出对武将们的重视。

“如今已经是四月二十日了,想来建虏的前锋,已经快到山海关了吧?”

朱友健的心思,已经飞到了遥远的辽东长城外。

……

早在四月十三日,吴三桂得知顺军在京师拷饷时,就已经断了投降的心思。

后续又接连听闻,发生在自家的噩耗,吴三桂当机立断,找到了一直藏在军帐中的便宜表弟祖可法。

当日夜间,祖可法在吴三桂的心腹家丁掩护下,离开山海关,直奔关外辽东。

也是在当日夜里,吴三桂率部,亲自偷袭前来劝降的唐通部。

吴三桂丝毫不顾以前的情谊,杀的猝不及防的唐通大败亏输,只带着八骑逃回京师。

与此同时,吴家潜藏在京师的细作也四处活动,还打探到李自成决定剿抚并用,亲率大军十余万,准备出征山海关。

收到消息的吴三桂,立即加强防御,并四处开始联络。

同样因为追赃助饷对李自成失望的山海关总兵高第,很快就答复吴三桂,表示愿意与他共进退。

就在吴三桂紧锣密鼓,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大战时,李自成所部却还在一路磨磨蹭蹭。

自从顺军进了京师,见识了人间富贵后,军中将士都没了什么打仗的心思。

而且,大多数人都觉得,一个小小的山海关,区区几千人的吴三桂,怎么敢抵抗大顺二十万大军?

然而,就在这些骄横的顺军慢吞吞的行军,还不忘继续祸害沿途的城镇时……

辽东,翁后。

“你们是吴三桂的信使?”

一条蜿蜒小道旁,三个明朝装扮的将领被一群虎视眈眈的满鞑子骑士围在中间。

其中一个骑着高头大马,身穿金甲的大汉,正居高临下的藐视着他们。

郭云龙暗暗叫苦,既担心找错了人,误了自家将主的将令,又担心错过了正主,害了山海关几万人的性命。

为了活命,郭云龙大着胆子问道:

“敢问尊驾是哪位?”

“大胆!”

金甲鞑子还没开口,边上的白甲兵一个个都凶神恶煞的呵斥,有如实质的杀气,更是让郭云龙遍体生寒。

“行了!”

金甲鞑子一甩马鞭,淡淡地说道:

“朕便是大清摄政王,吴三桂让你们来找朕,是想好了要投降么?”

郭云龙又喜又惊,心知使命是完成了。

可是,吴三桂投降鞑子,真的做的对吗?

辽东父老与鞑子血战数十年,往日牺牲的父辈和同僚,泉下有知的话,又该如何面对以后的局面?

郭云龙心思烦乱,好歹还知道谨慎,只说自己是送信的,并不知道将主的决定。

多尔衮也没想为难几个小人物,只让他们跟随大军随行。

不过,看完吴三桂的求援信后,多尔衮就将几位八旗旗主们都叫了过来。

“诸位兄弟,天佑我大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