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66章 借李二之名做点好事
书名:我李承乾,从当太子开始发癫!作者名:铁骑绕龙城本章字数:2059更新时间:2025-03-14 23:34:14
突然多了一笔横财,李承乾自然想着尽快花出去。
不然时间一久,恐怕李二又要找什么借口巧取豪夺。
看看自己身边,如今只有纥干承基和张思政两个心腹。
虽然不堪大用,但现在也只能用这俩人。
“纥干承基,孤给你一桩差事。你拿白银一千两去一趟河北武城,以陛下之命,慰问孙伏伽。”
“张思政,你拿剩下的钱,在三辅之地设置施粥摊位,每日粥食供给来往饥民……记住,务必要以陛下的名义。”
二人各自领命离去,李承乾自己则叫来袁天罡和李淳风,又深居东宫,每日专心学道。
……
高陵县,于家,于志宁还披麻戴孝在家守丧中。
虽然是鲜卑一族,但于家几代人受儒家熏陶,如今也就留着鲜卑的血,习性习惯完全和汉人无异。
自打回来,于志宁一直没有受到朝廷起用,虽然心中有些诧异,但也并不在意。
父母死,有条件的都要守丧三年。
如今这才第二年,于志宁倒也乐得如此。
尤其是,听说昔日同僚张玄素的遭遇后,于志宁更少了从前的壮志,甚至说话做事都少了些锋芒,谦逊了许多。
不过,这日正在家中读书时,就听府上家丁进来通禀,说是故交来访,但来人不肯自报家门。
起身出去迎接,心中还在纳闷是谁,然而到门口看了一眼,于志宁顿时大惊失色,赶紧把人带了回来,还叮嘱府上众人不要和外人提及有客来访。
“张兄,许久不见……你如何到了这里?听说你先遭罢官,又被定罪问斩,你这是……”
站在于志宁面前的,正是前不久被定了秋后问斩的张玄素。
此刻的于志宁,还当张玄素越狱逃难到这里,心中自然无比恐惧。
“于兄不必惊慌。你怕是不知,前些时候太子提议大赦天下,小弟因此脱身,侥幸得以苟活。只是遭逢奸人陷害,如今名声尽毁,既无法回家,只能来此暂避数日。不知于兄是否方便?若不便容留小弟,小弟当去别处谋个出路。”
于志宁惊讶许久,回过神来时,赶紧拉住了张玄素。
“张兄说笑了。愚弟早知你为奸人污蔑,以张兄之风骨,怎会做那些下作之事?兄既来此,只管放心住下便是。小弟家中小有资财,兄无需为衣食烦忧。”
说话间,于志宁便命人上酒上菜。
张玄素奔波多时,狼狈不堪,如今早已饿的前胸贴后背,自然少不了一番狼吞虎咽。
于志宁见此,心中不免一阵伤感。
“当初你我,还有孔兄三人在东宫,每日以教化太子为己任,那是何等风光,何等痛快!想不到不过数年间,我三人竟落得今日这般田地!”
张玄素打了个酒嗝,闻言落泪到菜盘中。
“世道艰难,人心难测,为官不易啊!于兄,你能在家中作个富贵闲人,算是咱们三人中结局最好的。今日若非你仗义接纳,小弟早晚要横死荒野,尸骨被狼叼走都无人知晓。”
二人喝了几杯,说了从前,便聊到了当下。
“说来惭愧,从前小弟对太子实在苛刻,一点小事便大做文章,甚至要告到陛下面前!如今想想,太子聪慧,见识远胜我等,然便是如此,太子亦愿意用我……只可惜,我幡然醒悟时已经太迟,先被朝廷贬到黔州,后便被人冠以通敌卖国之名!如今我身败名裂,人人喊打,想想真是悔不当初!”
酒劲上来,张玄素痛哭流涕,情难自禁。
于志宁微醉中,听着张玄素这般说辞,也陷入了沉思。
其实都不用张玄素说,于志宁自己也知道从前自己做了什么,究竟有多过分。
也就是李二放任不管,太子没有太过计较。
若遇到个无道暴戾的太子,恐怕早派人把他们给暗杀了。
不过,于志宁又想起太子之前用计,几乎把自己逼入绝境!
那情景,似乎又和张玄素所说的太子大有不同。
难道,时过境迁,太子也在外放中改变了心境,更加包容,更加注重人才?
说起来,张玄素那张嘴,比自己都刁钻,仅次于孔颖达。
连张玄素都得了太子器重,那太子的心胸,还真令人佩服!
“张兄,愚弟听说近来李泰回朝,又获陛下圣眷,不光重新入皇籍,还被授以凉王,更以凉州为食邑!太子的处境,似乎愈发艰难啊。”
张玄素点点头,睁着醉眼长叹一声:“太子难啊!太子艰难度日,我等身为东宫旧臣,却无能为力,从前更以羞辱弹劾太子为荣……于兄,我惭愧!”
这话让于志宁也深感羞愧。
有些事,不说破则以,一旦说破,那真是尴尬的想抠脚指头。
“可惜啊,如今说什么都晚了。你不容易天下,我守丧于老家,怕是只能为太子祈福。”
然而张玄素却突然坐了起来,醉眼竟然亮的像明珠!
“于兄,不晚,现在不晚!太子心腹被悉数罢免,也许,这正是你我弥补过失,回报太子的机会!”
于志宁愕然:“张兄,你想怎样?”
张玄素摇摇头:“愚弟才刚吃饱,哪有什么想法?只是如今太子一定急需人手,只要你我有心,机会一定有!”
言罢张玄素渐渐睡去,不久鼾声大起。
于志宁却起身倚门驻足,沉思许久。
“我久不见起用,怕是陛下对我也心存戒心。如今我年逾花甲,怕是等不来陛下回心转意。为我于家,或许真该暗助太子,放手一搏!”
……
灵州。
吴王李恪到任没几天,就接到朝廷换防旨意。
自己依旧留在灵州,但这里的大唐将士,却都要调往并州。
然而正在配合中,又突然得了消息,听说隔壁凉州成了李泰的食邑。
“四弟还真是深受宠爱,这都能活过来!才刚被赦免,就受封凉王,过个一年半载,怕不是又要得到晋升?”
李恪的脸上多了明显的烦躁,先前以为李泰死透,再无翻身之日,只要太子李承乾倒台,自己就有机会入主东宫。
谁料李泰一旦回归,受宠不减当日!
“父皇啊,你要是这样,那可别怪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