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71章 罪己诏

书名:中天稗史2:帝国的纷争作者名:李书昆本章字数:2294更新时间:2024-10-18 12:53:12

初春的天气浸透着寒冷,庆祝皇帝登基二十年的万寿节大宴正在举行,四年大旱,流失了三百万人口,虽是大损元气,但皇领依然挺了过来。

安侍国拿出圣旨,朗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除匪寇以壮犄角之雄,保万民以策深远之功;皇领之勇烈,恒奋其长缨;振迅宏才,旌旗立为色变。展张尽力,万军顿见尾衔;相机制变,巨患以消。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官加于成,爵加于功。征讨大总管公道安,清任以和,运筹于帷幄,折冲于千里,加封三等伯爵;中帅公师都,直方而大,指顾而妖荡扫,加封二等子爵;尚书大学士梁兴奴,谋国深沉,文武宪于万邦,加封二等子爵,龙武卫副领武府恺,勇猛精进,气吞如虎,加封三等男爵;嘉此戎功,晋秩枢佐,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谢圣上。”公道安等人都跪拜下来,叩谢天恩。

皇帝手举酒杯走了下来,来到东元大君师宜阳和河间公子景破军身边,举杯深情言道:“今日是朕登基二十年大典,朕在这里,先要感谢东元和河间,清风高谊,永记在心,正是你们的四百万石粮食,才让我们皇领安然度过灾年,拯救了万千百姓,朕在这里宣布,自此之后,皇领与东元河间永为友好,世代相助。”

皇帝说完,顿时赢得一片掌声和喝彩。

皇帝亲自斟满了一杯,举杯言道:“这第二杯酒,要感谢宗室和朝中辅臣,我们君臣同心戮力,拯救帝国危难,希望我们君臣共勉,同赴大义,大兴皇领。”

七位中辅大人惶惶然不知所措,赶紧起身,向皇帝和众人行礼,梁兴奴言道:“这是臣等应尽之义,应担之事!”皇帝满饮此杯后,接着独斟第三杯酒。

皇帝高举酒杯,声音有些呜咽,“这第三杯酒,要敬那些死难的袍泽,朕为皇帝,愧对先祖,愧对百姓,朕执掌大柄,致使民众相食,梁太史告诉朕,一切都如实记录在史书中,这是永远抹不去的耻辱!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要下罪己诏,大告天下,以戒亲身。”皇帝说着,眼泪流了下来,将酒洒在地上,祭奠亡魂。

岑祖林拿出卷帛书,高声朗宣读:“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上不能全三光之明,下未能和遂群生。朕德不类,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致使变异频仍,咎证彰灼,前有星孛见于苍天,后有旱蝗现于皇领,令百姓饥荒,道殣相望,流离无归,更相啖食!四方多警而朕不悟,郡黎有苦而朕不明,天道不远,谴告匪虚,万姓有过,在予一人……”

读到这里,皇帝亲口言道:“自即日起,今朕痛自刻责,守正心、公举措、进贤良、去谗谀、辨真伪、远声利、行赏罚、息狱犴、避正殿、减常膳,当颁行天下,永怀悼叹!”皇帝的情绪逐渐激动,想起当国种种,两眼潮红,流出滴滴泪水。

安侍国见皇帝情绪有点失控,就安抚皇帝,赶紧把议题错开。

皇帝对着众人说道:“现在由太子代朕为众人敬酒,以示感谢。”

太子璟荣起身给宾客敬酒,十七岁的璟荣虽然不高大,身材微胖,但看起来和蔼可亲,举止得体,温文尔雅。看着忙前忙后的太子,皇帝眼光有点复杂。

当“太子”从杨家偷偷抱来的第一天,皇帝第一眼看到这个孩子时,孩子朝皇帝笑了起来,孩子纯真欢乐的笑容,让皇帝的心柔软起来,愣神的看着这个襁褓之中的婴儿,柔声说道:“就叫他璟荣吧,希望将来能享受荣华。”

这个婴儿本是替璟文而死的,却健康的活了下来,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皇帝陷入了两难,如此下去,最后一定会酿成惨变巨祸。璟荣明年就要十八岁了,按照礼制,若给璟荣加冠,那就证明璟荣真正的太子身份。事情不能再拖延下去了,皇帝想到在梁国的璟文,想起了神秘的女人如烟,她现在还活着吗?

见大长公主和几位长公主聊着家长,皇帝端着酒杯过去敬酒。

见到皇侄过来,大长公主斟满热茶,递了过去,大长公主七十七了,算是高寿,身体健硕,每天跑来跑去,看着皇帝,慈爱的言道:“润舆,忙来忙去的,好像身体不是自个的,我打小身子骨就坷哒出来了,老了也清闲了,看着这么一大家子团聚,我也高兴,以后多养着身体,这么大的国家都指望你呐!”

“皇姑母,你身体好是福气,别光就知道种菜,该歇息下来,颐养天年了!”皇帝开着玩笑,皇姑母被寻来中都时,都三十多岁了,不爱读书,也不喜欢学习繁琐的礼仪,还把先帝赐予的宅邸中的花草拔光,种上了各色蔬菜粮食。

大长公主笑了起来,露出了满口牙洞,干枯的双手拉着皇帝,大声言道:“光被和光就这两个孩子挺好的,这两小子你都见过,两年前,还跟着我入宫,给你磕过头呐,大孙子光被打小喜欢舞刀弄枪的,在龙武卫做啥子校尉,小孙子光就喜欢读书,太学都出师了,在家帮我种菜呐,让他也知道庄稼人的辛苦。”

皇帝知道皇姑母耳朵背,看来是没听清楚刚才自己所言,就笑道,“皇姑母,看你年纪大了,赐你根槐木拐杖吧!有这个拐杖,你就不用施礼了。”

大长公主点头,“噢!姑丈身体倒还可以,只是木槐这孩子,身体倒是吃不消了,这家里,是该闲着的不闲着,该忙的不忙。”说完,叹了口气。

这老太太啥都听不清楚,颠三倒四的,答非所问,不过老太太说的也是,沈木槐都五十多岁了,还在忙着,而孙子光教却是无事可做。

唯恐大长公主听不清,皇帝大声言道:“皇姑母,要不让表兄回家帮你种菜吧,让你孙儿帮表兄操劳国事,你看那个孙儿合适做将作大匠啊?”

“小孙子光教可以,他读书多。”大长公主的耳朵一下就灵光起来了。

皇帝对着大长公主耳朵言道:“回头让光教承将作大匠之职吧,光被也三十多了,让他去郧关,做个镇关将军,等过几年,再调回来,侍奉你老人家!”

“好嘞!”老太太神色很满意,“回头就让他们去找太子哥哥。”

“吆!”公输容调笑着说道:“老太太厉害啊,现在一点都不聋了。”

“你说啥?容丫头。”老太太指了指自己的耳朵,“老身越来越听不清楚了,哎……原来你娘在时,我还去找她聊聊天,我那时就说,二丫头最机灵。”

“哈哈!”公输容知道这老太太鬼着呐,笑道:“算我多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