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754章 横插一脚的胡主编

第754章 横插一脚的胡主编

书名:重生文娱,我是乐坛教父作者名:青春换糖本章字数:2094更新时间:2025-04-14 14:51:28

随着他的文章在全网刷屏,越来越多圈外人也开始关注华夏传统文化。

有人被服饰图样震撼,有人第一次听说苏绣起源,有人感叹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有人甚至开始研究文化挪用的国际法。

一场维权行动,竟然变成了一次全民科普和文化复兴的浪潮。

林闲没想到,自己的键盘能有这么大能耐,但现在他完全接受了这个设定:

“既然上天安排我来守文化,那我就用段子讲道理,用键盘当兵器。”

他从不骂人,只骂行为;从不带情绪,只讲事实。

越骂,越清醒;越写,越有读者。

吴青青看着他越来越疯的架势,叹了口气。

“咱能不能有点导演样儿?”

林闲翻了个身,抱起笔记本电脑,冲她笑得一脸欠扁:

“导演样?导演不就是讲故事的嘛——我这不是讲得全国人民都听进去了吗?”

吴青青哑口无言,转头继续刷手机。

而林闲,已经打开了新文档,标题赫然是:

《从发簪到凤袍,文化是怎么被偷得只剩壳子的》

他嘴角上扬,指尖轻点,“金手指”键盘敲出清脆的节奏。

“来吧,再来一场文化输出加现实暴击的大合奏——哥还没写爽呢。”

网上越闹越大,林闲越来越火。

火到连不关注娱乐圈的老干部都被卷进来了。

某天深夜,林闲正准备写新稿,吴青青一边刷热搜一边咬着薯片,突然“啊”地叫了一声。

“林……林闲,你……你完了。”

林闲正靠着沙发,一只手撑着笔记本,一只手伸到桌上拿茶,动作优雅,状态松弛。

“怎么了?”

吴青青把手机递过去,林闲扫了一眼,挑了挑眉。

微博热搜第六:【胡主编发声,林闲维权行为或涉嫌煽动】

这位胡主编,曾是某知名时政杂志的主编,文笔犀利,观点鲜明,出圈文章无数,被粉丝称为“文化界铁齿铜牙”。

这会儿,胡主编出山,直接甩出一篇大部头长文,标题是:《警惕文化维权异化为民粹情绪的温床》。

开篇第一句话就写得掷地有声:

“林闲这位年轻导演,从文化维权起步,理应受到尊重;但近日其持续发文,频繁拉踩他国文化,激化矛盾,引发民族主义情绪,不免令人担忧其真实动机。”

林闲看得轻笑一声,继续往下翻。

全文约六千字,逻辑严密,用词严谨,从“中韩文化互通”讲到“东亚和平图景”,从“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一路上升到“文化输出的国策导向”,最后一句定音锤:

“如果林闲不收敛言行,继续渲染对立情绪,不排除建议相关平台予以封号、冷处理。”

这篇文章一出,瞬间引发轩然大波。

“完了,胡主编都出手了,这是要玩真的。”

“有种上世纪大字报那味儿了。”

“林闲这回估计得凉。”

网络上立刻分裂成三派:

一派是铁粉,死忠不动摇,直接在胡主编微博下开战:“林导说得没错,文化不能偷,这不叫民粹,这叫有骨气!”

第二派是路人,观望局势,陷入迷惑状态:“看了胡主编文章有点动摇了,林闲到底是在维权,还是在借题发挥?”

第三派是看热闹的,一边围观一边造梗:“林闲VS胡主编,这局有点像文化界《奇葩说》,就看谁能嘴赢了。”

吴青青慌了。

她连夜查了胡主编的背景,发现这位大佬果然不好惹,曾直接对着某位流量明星开火,被封为“文化纪委书记”。

这会儿居然点名林闲,连“建议封杀”都说出口了——这还不出事?

“林闲你不能再发了,再发就真成挑事的了!”

她连忙把手机递到林闲面前,语气急得上头。

“这都上纲上线到国家层面了,你还笑?你疯啦?”

林闲笑意未减,把笔记本合上,翘起腿,倒了杯冷茶,一饮而尽。

“青青姐,你觉得我怕吗?”

吴青青瞪大了眼:“不是怕,是该有点战略收缩,你不怕上头封你?”

林闲眨眨眼:“上头不是打电话让我放开干吗?”

吴青青一愣,张了张嘴,一时语塞。

林闲靠在沙发上,眼神淡定:“胡主编啊……这老先生文章我看了三遍,写得确实漂亮,但他搞错了一点。”

“我维权,从没挑拨什么国际矛盾。我只挑拨一件事——真假之争。”

“真文化和假文化,是非黑白,哪怕说得再好听,也改不了偷就是偷。”

他手指敲着桌面,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至于封号啊……就算我微博没了,我也能开公众号、写长文、录播客、上节目——这年头一个平台压不住声音。”

吴青青沉默半晌,最终无奈地说了一句:“你啊,真的是硬刚体质。”

林闲摊手:“那也得有人刚。”

话音未落,他手机“叮”一声响起。

是罗非发来的消息,只有短短一句话:

【继续写,别停。胡主编那篇,上面也看见了。你放心干,该来的,会来。】

林闲看完,乐了,直接回了两个字:收到。

他坐直身体,打开电脑,点开一个空白文档,手指在“金手指键盘”上轻轻敲击。

文档标题——《文化对话与文化碰瓷:必须分清楚的事》

文风依旧犀利,逻辑依旧缜密。

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

“文化交流,是桥梁;文化剽窃,是偷渡。”

“有人说我激化民族情绪,那我请问一句:在你沉默的时候,谁在偷偷注册我们的图腾、纹样和节日?在你歌唱和平的时候,谁在你背后悄悄掏走了你的身份?”

这篇文章还没发,内部阅读量已经被转来转去,不少记者、评论员先行阅览,纷纷倒吸冷气。

“这小子不讲武德啊,写得比胡主编还狠。”

林闲毫不犹豫点击发送,发文不到二十分钟,评论突破十万。

胡主编微博下瞬间沦陷,大批林闲粉丝跑去留言:

“请问您怎么看林导这篇回怼?期待您的新文连载。”

“林导:你打一拳,我写五千字。”

“胡老师那篇是上卷,林导这篇才是标准答案。”

段子手们再次出动,甚至P出一张“文化大擂台”海报,左边胡主编,右边林闲,中间写着:“今晚八点,微博擂台,文笔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