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2章 主父元
书名:中天稗史1:黄昏的萌芽作者名:李书昆本章字数:2237更新时间:2024-10-13 09:10:14
任武原来了兴趣,问道:“公明这孩子还说了什么?”
安五郎言道:“公明说,大人对主父元不像父子那样亲近,更多的是恭敬,不管谁和主父元争吵,挨打的肯定不是主父元。大人身为总镇,戎马倥偬,却雷打不动的来这里给主父元上课,这绝不是义子和私生子能享受到的。公明也有察觉,只有金武章傻乎乎的把主父元当做捡来的兄弟,天天逗乐。”
“这事你慢慢会明白。”任武原问道:“这几个孩子如何了?”
说起这几个孩子,钟君卿话就多了,“这几个孩子中,主父元最是喜欢读书,公明就散漫了点,武章是丁点书也看不进去,最让刘师傅头疼,总说他冥顽不灵,顽劣不堪,任凭刘师傅怎么打,就是不爱学习,沾书就睡,没事还总到茶馆里听说书,把野史当正本,拿着段子来驳斥刘师傅,让刘师傅大为光火。”
看到总镇露出笑容,安五郎言道:“刘师傅评价这几个孩子,主父元文武双全,性格沉稳,心思缜密,遇事不惊,可谓帅才;公明随机应变,善于骑射,几乎百发百中,是难得的大将之才;武章这孩子嘛,天生力气大,遇事大大咧咧,却是性情中人,是带兵的良才,这孩子最合我脾气,平时教导这个徒弟最多。”
任武原言道:“让他们做好准备,要去襄平了。”
安五郎有些惊讶,“怎么了,大人,和朝日冲突了?”
任武原摇了摇头,“我们有重镇襄平,朝日也有军镇安市,朝日人和我们虽有小冲突,可相互克制,倒也没有大事。不过,现在的潦东形势不稳,朝日和夫真又要开战了,夫真从王都出兵,要攻击桓仁老都了,那里盛产黄铜,可是个宝城。”
安五郎很是激动,“大人,我们帮谁?”
任武原盯着安五郎,警告的口吻言道:“五郎,你那复国的想法就算了吧,我们河间目标是南下,不是北上。实话告诉你,公上有令,绝不介入两国争斗,只管保境安民,凭你的本事,不要犯糊涂,在河间也能永葆富贵。”
看到安五郎不甘心的眼神,任武原语气更是严厉,“记住了!保境安民,不要越权作战。要绝对保证主父元的安全,若是他有任何意外,你我就自裁吧!飞军营也带去,正好锤炼这支队伍,多经历战火,多闯几次战阵,也有好处。”
安五郎将长刀攥在手中,握住利刃,割破手掌,单膝跪地,沉声言道:“大人,五郎当誓死保卫公子安全,只做保境安民之举。”
钟君卿见了五郎流血,很是心痛,赶忙进屋,找来布条,仔细包扎。
任武原起身,抱起了虎子,笑言道:“走吧!我们该回去做饭了。”
小院书房中,师傅刘龟蒙端坐在前,看着下面的三个弟子。
师傅头发梳理的一丝不苟,文士袍干净整齐,满含端正方严。右前坐着的是金武章,肚子饿的咕咕作响,心不在焉盯着崭新的书本;中间端坐的主父元,英气勃发,严肃认真的沉思;左前是任武原的小儿子,眼神明亮,却有些散漫的任公明。
翻开《丘氏东国传》,目光扫过众人,“今日为师就讲讲河间开国者师载圣吧!这要从四百年前说起,当时的东国正在承受着光明门之乱,光明门你们可知?”
看师傅征询的目光,任公明首先回道:“光明门是在东国成立的门派。”
“说起光明门,不过是太平道残部逃入东国后创立的教派。”师傅看众位弟子都迷惑不解,拿出《七国志》来,继续讲解,“太平道于六百年前的皇领诞生,看似道教,实则来自波斯明王教。老子西出化胡,曾有预言,‘乘自然光明门气,从真寂境入西方玉界,国中太子,舍家入道,是为明王,教化天人,上至明界,下及幽冥,皆由此度,以致太平。年垂二五,金气将兴,我法当盛!’农朝立国二百年后,明王教进入中土,明王经书中声言‘西方圣像,衣彩自来中洲,当此之时,黄白气合,万教混齐,同归于我。’这样的说法,吸引了很多教众。”
看到弟子听得入神,师傅继续言道:“太平道虽是外教,为融入中土,方便教化,却用《道德经》为纲,初在皇领北部布道,教门设在牛邑。此教崇拜阴阳,将世间万物归为善恶,善为光明,恶为黑暗。黑暗魔国由冥神统治,到处充斥烟火闷气、污泥毒水,魔众终日沉溺在情欲、自私、贪婪、争夺、暴力之中。魔王让恶魔生下人族祖先,因此人类是黑暗魔王的子孙。”
金武章大吃一惊,“人类竟成魔子魔孙了。”
师傅面色不喜的教训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莫要着急定论,要听完才知道对不对,若是教义如此蠢笨不堪,怎能吸引这么多教众?”
任公明笑言:“我觉的师傅所言很有道理。”
师傅继续讲道:“光明教认为,无始以来,明暗相交,恶魔盘于暗界,纷扰不息,致世界善恶混淆,光明神派遣大明尊为使者,教导人类要依真义,向善美,以致光明极乐世界。太平道吸收了光明教,认为火是明王的永世光芒,是明王的正义之眼,有火祭主持祭礼,奉圣火,使圣火长明不熄。教众尚白,以家人相待,食素、戒酒、火葬,让圣火净化灵魂,骨灰送入寂没之塔而进入光明之国。”
主父元言道:“师傅,太平道这是导人向善!”
师傅点头,“主父元所言不错,这就是他们能顺利传教的原因。”
任公明却是不接的追问道:“若是如此,为什么皇领要镇压太平道?”
师傅解释道:“太平道要信徒仁义信智,仁是对教众的爱,义是对教义的义,信限于教众之间,智是让教众不要愚昧的听信他人。”
主父元点头,“我懂了,师傅,太平道这是让教门取代朝廷。”
“穷幽探微,深得我心!”师傅很是赞赏,“太平道结社,十人为一小社,逐层结方,每方万人,天下三十六方,由光明大法师来执掌,教众尊称‘明父’。太平道发展之时,恰逢皇领大旱,饥民遍地,明父振臂一呼,百万之众作乱,幸有邕梁相助,才扑灭教乱。太平道被镇压后,教众逃亡到东元,在鄄邑落脚,改名光明门,继续传教。四百年前,东元旱灾,为谋生计,教众在金刚大法师的统领下作乱,攻打粮仓,开仓赈灾,一时之间,应者云集,很快糜烂东国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