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尽早定下基调
书名:登天阙:起源作者名:无关风月本章字数:2998更新时间:2024-11-26 09:25:17
“王上不可!”
众大臣听闻此言,顿时忍不住出声劝谏,每个人的表情都相当精彩,即便是身为国相的二大爷,此刻脸色也变得很是凝重。
“王上,民启智则国乱,民得势而失德,愚民弱民欺民,民则畏王权如天。”
“若王上强启民智,农者弃田不耕,桑者抛麻于荒,到时国无余粮,身无片缕,岂非乱了章法?”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出声否决楚宁作出的决定,一众老爷子们头一次如此激烈的反对国君施政,看样子楚宁这回是真一锄头挖到了他们的根。
待到大臣们都说得差不多了,二大爷这才朝着楚宁拱手,语气尽可能的委婉:“王上,圣人之道非常人所能理解,一些浅显道理或可授予百姓,然学问若要精进并非易事。”
“百姓日常耕种劳作已是疲惫不堪,怎会有时间钻研学问,莫要为了识字明理,而耽搁了农事。”
“老臣恳请王上三思而行之,若真想为楚国培养人才,也可将之用于奖赏有功将士,可令其家中子弟进学,未来或可学成报国,于将士们而言,也算是蒙受王上之恩德。”
“是极是极,国相言之有理。”
“王上可令有功将士家中子弟进学,既不干涉百姓农事,也可彰显王上恩德。”
“臣附议~”
听着群臣们纷纷扰扰的言语,楚宁神色平静,没有打断他们吵吵嚷嚷的发言,也没有对这些个言语作出表态。
不一样的思想,预示着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个人思维影响着对善恶对错的判断,也决定了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
大多上位者都不愿意看到治下百姓有太多想法,因为过于开化的百姓并不利于君王统治,于是他们想尽办法引经据典,给百姓的思想人为制定一个框架,将百姓牢牢禁锢其中,如同牲畜一般,只要上位者甩一甩鞭子,他们就会下意识的朝着指定的方向走。
掌握权力的永远只有少数人,而这少数人今后都会成为迟滞社会发展的阻碍,尝过权力滋味的人,再也无法接受失去权力的滋味。
为了手中的权力不被夺走,他们必然会联合起来打压百姓,将所有教育资源牢牢握在手里,把自己变成君王统治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这就是门阀世家的由来,他们是主张愚民的急先锋,只要垄断了知识传承,哪怕改朝换代,为了稳住百姓治理地方,新的君王再如何恼怒,也不得不分出权柄,重用世家子弟。
明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楚宁当然不允许知识被少部分人所垄断,短期看来什么都不懂的百姓更好管理,能迅速稳住民心。
可目光放长远点,门阀世家的危害从汉唐两朝的教训中,便可窥得一二,没有自我思想的百姓就是提线木偶,门阀世家那双遮天蔽日的大手操控众生,任意摆弄他人命运,致使普罗大众世代不得翻身。
宣布开放教育是楚宁为避免楚国出现门阀世家,必须要推行下去的国策,除了防止门阀世家诞生,楚宁还得在思想上引导百姓们走一条正确的道路。
宋明两朝文人乱国的教训历历在目,圣人学说楚宁并不打算照搬过来,内容艰涩难懂不说,还特别容易让官员曲解其意,从而使他们总能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指手划脚。
起源星这边其实与地球的欧洲很像,明明大家都是同一种人,可传统与习俗迥异,很难尿到一个壶里,简单来讲就是缺少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民族理念。
大一统的概念由秦朝提出,汉朝将它发扬光大并推至顶峰,使得百姓对国家、民族认同感极大的增强。
到后来经历数代王朝兴衰,民族观念于乱世盛世中浮浮沉沉,更是深入人心,一直到现代社会,华夏这个多民族聚合体方才正式走向历史舞台。
六国遗民经历过秦朝一统,心里认不认同暂且不提,至少也已经在脑子里留下了大一统的概念,他们缺的只是对彼此的认同感,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划分得太清楚,以至于两国百姓不相容。
楚宁只是随口说了句建学校,要让寻常百姓的子女读书识字,大臣们立马就开始一连串反驳,怎么说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吧。
朝堂诸公作为既得利益者,很清楚他们之所以能站在朝堂上指点江山,并非他们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取决于他们都姓楚,且掌握着知识。
一块蛋糕,原本他们能全部吞掉,后来楚宁借着提拔立功将士的由头,硬生生从他们手中夺走了一部分。
这也就罢了,毕竟吃独食遭人恨,放几个人进来,他们最多也就少吃一点,分润利益拉拢能人这等手段,两千多年前的老祖宗早就用过了,众大臣们自然也舍得把这部分利益掏出来。
可楚宁如今的想法却是把知识完全公开化,使全国百姓都能读书识字,这代表着今后会有数不清的人与他们争权。
说句不好听的,大臣们不确定百姓之中会不会有几个天赋异禀的人,到时候朝堂上涌入太多文化人,楚家儿郎能不能争得过他们还不好说。
权力这种东西最是迷人,而人心难测,保不齐就会蹦出一个有想法有野心的人,搁他们楚国也来上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百姓的数量可比他们这些王公贵族的人口基数高太多了,不可控的百姓极有可能会推翻朝堂,从而夺了属于他们老楚家的江山。
以当前国君的能力与威望,自然能把他们压得服服帖帖,可人总有死去的那一天,谁也不知道下一任国君是否能够如楚宁一般做到绝对掌控。
但凡有个闪失,他们的子孙便再也享受不到高高在上的权力,而没了权力,也就等同于失去了整个楚国的资源。
楚宁不是一名合格的政客,却也将这一切看得相当透彻,心里跟明镜似的,很清楚眼前这群老爷子们心里在想什么。
时代想要进步,总要牺牲掉一部分人的利益,他对于楚国的政权结构,其实有过颇为深远的考虑,如何去治理楚国,如何引导楚国的未来发展,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微微抬手,制止了大臣们继续发言,楚宁表情依旧平静,语气一如既往古井无波:“诸位所虑,寡人很清楚,但国民启智势在必行。”
“诸位暂息,且听寡人言语。”
“楚国百里疆域,单是修建住宅楼,便需要工匠懂得数术,一面墙要多少块砖,砖与砖之间需多少砂浆粘合,砂浆又得混合多少水泥与沙子,放多少水才合适。”
“这些都得工匠做到心中有数,一桶水、一铲沙、一包水泥,皆需精细计算,若是随意拉来一人让他去做,最后也只会坏事。”
“这农事耕种也有大学问,一亩田产粮几何,所种粮食是什么,长什么样,如何分辨其长势好坏,如何预防天灾,又如何更轻松更便捷的耕种。”
楚宁不急不缓娓娓道来,表情始终没有太大变化,他这人其实脾气挺好,当了国君后更是极力避免自己意气用事。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诸位日思夜想复兴楚国,盼着有朝一日收复故土,重拾先祖荣光。”
“寡人且问,诸位又凭何振兴楚国,又凭何收复故土?”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没人吭声,他们就是单纯为了反对知识开放而反对,哪想恁多。
楚宁一一扫过众人脸上的表情,嘴角轻轻勾起,语气骤然变得严肃起来:“先王扶寡人即位,寡人不负楚国,不负百姓,千辛万苦从母星中获取资源送回楚国。”
“诸位吃的喝的用的穿的,皆寡人靠着给他人卖命换取,寡人为了楚国之兴盛,每日往返两地,既要抛洒热血与敌厮杀,又需兼顾楚国民生建设。”
一众大臣低下头,脸上齐齐露出羞愧之色,他们这几个月日子过得太好,还真没太过在意这些事,毕竟楚宁送回来的物资越来越多,他们很自然的认为这些东西其实不值一提。
如今楚宁着重提醒,大臣们多少还有些良心,自然感觉心中不是滋味。
楚宁没有再提这些事,顿了顿,他话锋一转:“楚国区区百里疆域,自是要不了太多官员,这一点诸位也无需担心,没人会跟你们抢饭碗。”
“可诸位也不想想,待到今后收复故土,疆土翻倍、五倍乃至十倍二十倍扩大,如此辽阔的疆域,谁来替寡人治理?”
“三大爷,你能管多大地?”
突然被点名,三大爷眼角接连跳动,本就微微躬着的身子又往下低了几分。
“四大爷,你呢?”
四大爷表情尴尬,很是自知之明般抬手捂了捂脸,连吭都没吭一声。
楚宁将目光看向二大爷,作为国相,他的表态才是最关键的。
“二大爷,要不你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