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38章 固宠.7宦官.正文1

第138章 固宠.7宦官.正文1

书名: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作者名:水泉之晨本章字数:2339更新时间:2024-10-25 09:45:50

《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

第四卷,固宠

第七章,宦官

小序:《古代世界的宦官》

古希腊——在希罗多德的名著《历史》中,记载有王宫宦官的情况。希罗多德指出,希腊的宦官来源于西亚的波斯帝国。

公元前6世纪,波斯王大流士向巴比伦和亚述地区索要阉割的男童。

希腊有专门贩卖幼儿的商人,这些人诱拐未成年儿童,把他们阉割后,再转手贩卖给王宫。

古罗马帝国——在克劳狄乌斯、尼禄、维特利乌斯当政时,宫廷中都有大批的宦官当差。

著名的暴君尼禄甚至还宣布和宠信的宦官斯普里斯结婚,同时任命宦官彼拉哥主持特务组织以监视权贵和百姓。

东罗马帝国——那是宦官的天堂。

宦官是罗马皇帝不可缺少的政治助手,是“皇帝可信任的阶层”,可以充当指挥疆场作战的高级将领,有不少宦官还当上了宗教首领,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大部分大主教都是宦官。

不知道当年有没有这种说法:宦官当教士,无牵无挂,能够全心全意地奉献于神灵。这种“卷”,迫使其他的教士也不能有家室?

古代埃及——经常有寺庙僧侣们将用低价买来的六岁至十岁的男性小奴隶,用当地的医术阉割,然后用昂贵的高价卖到王宫和贵族府第,以此营生。

魏特夫先生从《埃及语字典》等所引用的金字塔文件中,推断可能最早在公元前1500年时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时,埃及就有阉割的人。

阿拉伯帝国——美国学者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说到,到8世纪初时,阿拉伯帝国的宦官制度,随同闺房制度一起完善起来。

“第一批宦官,大多数是希腊人,而且阿拉伯人是仿效拜占庭人的宦官制度的。”

他们的闺房制度相当于中国的后妃制度。阿拉伯帝国的后宫佳丽之多,我们从寓言故事《一千零一夜》中可以略窥一斑。

希提同时推断出,在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极盛时代(公元750~847年),首都巴格达王城的三分之一供皇宫的内眷、宦官和特等官吏使用。

另外,据有关的史书介绍说,当时的白人宦官,称为塞拉里克(Selamlik),还有大约六百至八百名黑人宦官,掌管着后宫嫔妃们的日常生活。由于丧失了性功能,他们得以和嫔妃们接触。

古印度王国——宦官称为“霍查”。那时南亚次大陆上小国林立,每一国国君都妻妾成群,所以役使了大量宦官在王宫劳作。据说,有的小国宫廷宦官达到两万人之多。

中国周边国家中,古代朝鲜和古代越南,也有宦官。

[注]摘自任洪《中国古代的宦官》,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

——————

正文:《宦官的秘诀》之一

清朝史学家赵翼曾指出:“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其中,明朝又是这三代的魁首,有许多不可一世的大宦官,而刘瑾、魏忠贤又是气焰最盛的两个。

刘瑾,市井军民称为站着的皇帝;魏忠贤,人称“九千岁”——与“万岁”的差别,大概比“永远健康”与“万寿无疆”还要小一点。

明弘治年间,刘瑾入宫为宦官,侍奉太子朱厚照。弘治十八年,孝宗死,太子即位,年号正德,刘瑾升职,掌钟鼓司。

朱厚照特别信重在东宫时便跟随他的八个宦官,人们称之为“八虎”,其中刘瑾最为狡诈阴狠。这一年,他五十四岁,入宫已近四十年,精熟于讨取主子欢心的诀窍。

他每日为宫中搜罗选进鹰犬、歌舞和角觝之戏,又私下引朱厚照出宫游乐,十四岁的小皇帝心花怒放,更加宠幸他。

朝廷众臣得知“八虎”引诱皇帝游宴取乐,纷纷上奏劝谏,皇帝哪里听得进去。钦天监的官员杨源以星象灾兆来警告劝谏,朱厚照略有震动。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户部尚书韩文及许多大臣相继上书,请诛刘瑾。

朱厚照不得已,派司礼太监陈宽、李荣、王岳到内阁,表示可送刘瑾去南京,刘健执意不可。如此反复三次,双方僵持不下。大臣许进劝众人略作妥协,认为过激将有变,刘健谢迁不听,与众臣商议,第二天早朝要伏阙面争。

宦官王岳、范亨、徐智三人与“八虎”不和,劝朱厚照听从大臣意见,诛杀刘瑾。不料就在此时,吏部尚书焦芳却抢先飞马走告了刘瑾,泄露了内情。

刘瑾大为恐惧,当夜率“八虎”在朱厚照身边跪伏成一圈,哭泣哀告。朱厚照心软了。

刘瑾乘机道:“陷害奴才的正是王岳。他想与内阁大臣勾结,限制皇上的出入。因此先要除去他们所顾忌的人。况且,调弄鹰犬对皇上处理朝政又有什么损害?如果司礼监掌握在得力的人手中,大臣怎么敢如此嚣张?”

朱厚照听后大怒,立即令刘瑾掌司礼监,令“八虎”中的马永成掌东厂,谷大用掌西厂。他们当夜便逮捕了宦官王岳、范亨、徐智,发配到南京的净军(由太监组成的军队)种菜。

第二天一早,众臣入朝,才知道大事已变,于是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等辞职,朱厚照准允,令焦芳入阁,又派人追斩王岳、范亨于途中,徐智遭鞭笞折臂。

明代宦官机构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十二监各设一名宦官统领,权势极大,称为“太监”,以后人们遂用太监作宦官的尊称。

当初朱元璋为了强化皇权,废去了宰相,设立内阁大学士协助他处理政务。凡朝廷政务,内阁大学士先拟定一个初步意见,称“票拟”;皇帝修改批准,称“批朱”;然后誊清颁下,即为“圣旨”。因此内阁大学士权势颇重,多少有点类似于宰相。

但明初以后,皇帝很少亲理朝政,常由司礼监的大太监代他批朱,因此,这位司礼太监才是真宰相,内阁大学士们不过是给他起草稿件的秘书。刘瑾主掌司礼监,从正德元年十月开始把持朝政,当时朱厚照十五岁。

刘瑾一旦得志,第一要务就是排除异已。当初上奏请杀他的大臣,轻者削禄、勒令致仕、革职,重者杖责、戴枷示众、发配,全部扫荡净尽。

他派出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的特务远近侦伺,检举纠查官员们的微小过失,人们防不胜防,动辄得咎。

本来律刑规定枷重十五斤到二十斤,刘瑾滥用枷刑,他的枷重达一百五十斤。那些须发苍白的文弱书生戴重枷示众三天,往往毙命。身体强健者,亦只剩半口气,然后发配到辽东。

起初,刘瑾的种种举措还奏禀朱厚照,不过,他总是拣小顽童寻欢作乐的时候呈上奏本。

朱厚照厌恶至极,只想快点打发他,喊着:“我用你是为了什么?还这样烦我。”从此刘瑾诸事专决,不复上奏,成了“站着的皇帝”,行为愈加荒谬苛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