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29章 固宠.5女皇.正文2

第129章 固宠.5女皇.正文2

书名: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作者名:水泉之晨本章字数:2564更新时间:2024-10-21 16:38:13

《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

第四卷,固宠

第五章,女皇

正文:《武则天和她的宠臣》(中)

公元654年,武则天生了一个女儿,无子的王皇后经常过来逗弄小公主玩。一日,王皇后刚走,武则天就偷偷地将婴儿闷死在了被子里。李治到来后,武则天高高兴兴毫无异态,领李治去看她的女儿。掀开被子,婴儿已死。他们惊问左右,侍女们都说:“皇后适才来过。”武则天悲泣,李治大怒,开始有了废去皇后的念头。

这是一件千古疑案,后人对这样令人发指的恶行难以置信。但若是王皇后所干,她走后,侍女何以不去照料婴儿,却一直等到李治来,才发现婴儿死了?王皇后这样干,难道不会预料到后果吗?不容忽视的是,武则天是这一事件的唯一得益者。

中国古代,父母把子女看作自己的私产,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郭巨埋儿”且不去说,每当荒年,饿得濒死之际,便有人转起孩子的念头,“易子而食”,常见于史籍。而皇宫之中,亲情的淡漠远甚于寻常百姓,骨肉相残,是司空见惯的事。武则天对她的几个儿子,从没有半点仁慈。

这一次,武则天向皇后宝座跨了一大步。这时,长孙无忌成了大障碍。长孙无忌坚持不可废去王皇后,对小公主的死,他显然有着与李治不同的看法。同时,他也对武则天有了新的认识。

李治让武则天蓄发入宫,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皇帝的私生活。然而,废去皇后,却理所当然是国家大事,绝不可等同于老百姓的小妾扶正。

首先,武氏一旦为后,“母仪天下”,必定要干政,今后将是她武则天,而不是长孙无忌,控制皇帝了——武则天是个与王皇后全然不同的人。

其次,皇后的更迭,势必动摇太子李忠的地位,国之储君的变换,也并不是皇家的私事——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将英王的继位置于议会的控制之下,并不是干涉英王的私生活。因此,温莎公爵要在王位与爱情之间做出抉择。

李治遂为策立武则天积极动作,他提拔长孙无忌的三个儿子当官,并给予大量赏赐,长孙无忌不为所动。

不过,武则天已在皇宫内取得了优势,她开始主动进攻。首先,她让李治下令,禁止王皇后的母亲入宫,说她与王皇后用厌胜之法(一种用咒符来制服对手的巫术),企图谋害武则天。然后,将王皇后的舅父,曾任宰相时为吏部尚书的柳奭贬出了长安。

众臣中,早有许多人在竭力窥测宫内秘闻,希望在这场大变动中捞取政治资本。但形势很不明朗,迷雾重重,长孙无忌看来仍然足够强大,不可动摇,武则天取胜的希望似乎相当渺茫。众人都在观望。

此时,有个亡命徒打响了向长孙无忌挑战的第一枪。

朝廷里有个小官李义府,靠巴结奉承太子升成了中书舍人。长孙无忌憎恶他,上奏李治,将李义府贬为璧州司马。诏书尚未下来,李义府就听到了风声,他慌忙向一个密友王德俭问计。

王德俭也任中书舍人,是许敬宗的外甥,最善揣测情势,智计绝伦。

他替李义府剖析道:“武昭仪方今正有宠于皇上,皇上想立她为后,因怕宰相排议,苦无机会。你若能首先倡议,可转祸为福。”

当天晚上,本该王德俭在中书省值夜,李义府便替他当值,并连夜上书李治,恳切建议废去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

李治览表大悦,召见了李义府,赐珍珠一斗,并扣下了贬职诏书,反倒将他提升了。

这一下,李治的决心表露无遗,许多中下级官员登时胆壮,纷纷站起来,为武则天摇旗呐喊。其中最卖力的就是礼部尚书许敬宗。

许敬宗的胆子不如李义府,资格却老得多。他是隋朝的秀才,先在李密手下反隋,后来投唐,在李世民门下效力,是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太宗时代,他先后在中书和门下二省历任要职,并曾教导过太子李治。649年,他曾任宰相,不久贬职,因而与长孙无忌有了矛盾。他这么公然站了出来,武氏声势大振。

反对派是整个宰相集团。六个宰相中,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坚决反对,新提拔起来的韩瑗和来济也竭力抵制,另一个宰相于志宁模棱两可,还在观望。李治大为沮丧。

在这一关键时刻,李世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世绩,本名徐世绩,字懋功,赐姓李。他少年时即为瓦岗军的重要将领,先后在翟让和李密麾下任职。李密降唐后,他在魏征劝说下,于619年归唐。此后,他在唐军平服河北、山东以及在太原抵御突厥的战争中,功勋卓著,封英国公。641年,担任宰相。

李世民临死之际,曾细心考察过他给儿子选择的这几位重臣。李世绩能否对儿子忠心不二呢?他不能肯定。为了让儿子能有效地驾驭这个文武全能的三朝元老,他耍弄了一个权术。

他将李世绩贬去地方任都督,然后观察他的反应:如果李世绩滞留长安,徘徊不去,就证明他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忠诚,可立即杀之,以绝后患;如果他离开长安,十分驯顺,李治登基后,可立即将他召回,重任宰相。这是个大恩惠,李世绩日后理应对李治感恩戴德,肝脑涂地。

李世绩罢相后,甚至没有进家门,即刻启程出了长安。李世民父子对此大概非常满意,但李世绩却不满了。他对李世民极为了解,又十分熟悉朝中局势,以他的才能,必然洞察了李世民的用心,否则很难有如此“令人满意”的举措。

对李世民而言,这不过是个小小的考验;对李世绩而言,却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他并不是一匹供人驱策的犬马,这是个侮辱。

当李治征询李世绩的意见时,李世绩答道:“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在他的心目中,李唐王朝兴也罢,亡也罢,不过是他一家一姓之事,与他徐世绩何干?

李治闻言备受鼓舞。李世绩的功勋使他的威望足以与长孙无忌匹敌。他的倒向,大大改变了两个阵营的力量对比。

李治令许敬宗当朝搬出了李世绩的观点,宣称:“田舍翁多收几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泥腿子秋后多打几石粮,还要易妻买妾,皇帝乃天下至尊,立后乃是家事,与众臣何干,怎敢妄加议论?——并且立即将死硬反对派褚遂良贬出了长安。

公元655年十月,李治下诏,称王皇后与萧淑妃阴谋毒害皇帝,贬为庶民。王萧两家亲属,尽皆免职,流往瘴疠肆虐的岭南。

当月十九日,武则天正式策立为皇后,时年二十九岁。第二年元旦,太子李忠被废,武则天的长子李弘立为太子。

武则天的狰狞毒辣终于有机会施展了。她当上皇后仅一个月,便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割去四肢,投入酒瓮中,折磨致死。这一招,学自她的杰出楷模吕雉。

公元657年,她令许敬宗李义府诬告来济和韩瑗谋反,将他们发配边地。韩瑗不久病死。褚遂良则接连遭贬,移向更荒僻的地方,死于流地。

659年四月,两个小官韦季方和李巢被诬谋反,许敬宗奉命推案,把长孙无忌牵连了进去。长孙无忌发配贵州后,自尽。宰相之一的于志宁,因当初不肯支持武氏,亦被贬出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