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争权.6权臣.链接2
书名: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作者名:水泉之晨本章字数:2316更新时间:2024-10-07 09:16:15
《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
第三卷,争权
第六章,权臣
链接:《三国托孤结局》(中)
这一时期,李严曾写信给诸葛亮,劝诸葛亮受九锡,晋爵称王。
亮答书曰:“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告诫我处事不要拘泥的道理,因此也不能沉默以对)。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同上)
李严劝诸葛亮受九锡,晋爵称王,正是曹操的作为,几乎就是篡位的先兆。诸葛亮回信说:“我与你相处很久了,却互相不了解啊。我本是一个平民,得到先主的信任才有今天的地位。如今还没有灭了曹魏,就自己加官晋爵,不合大义。”
李严此举何意,后人颇为疑惑。有人认为李严想自己再升高位,先抬高诸葛亮;有人认为是欲置诸葛亮于危地。
建兴八年,李严升为骠骑将军。因为曹真要分三路入侵汉中,诸葛亮命李严率领两万人赴汉中。诸葛亮又推荐李严之子李丰为江州都督。
建兴九年春,诸葛亮进军祁山伐魏,李平(李严,这一时期名李平)主管后勤。
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同上)
蜀道本就难行,又加上夏秋时期阴雨绵绵,李严督办大军粮草后勤不力,假借皇帝旨意让诸葛亮的北伐军退回,又假装不知缘由,企图诿过于诸葛亮。但诸葛亮手头证据齐全,李严只得认罪。于是,诸葛亮上表弹劾李严:
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偪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增咎。(同上)
诸葛亮与刘琰、魏延、袁綝、吴壹、高翔、吴班、杨仪、邓芝、刘巴、费祎、许允、丁咸、刘敏、姜维、胡济等上表要求将李严免职,削去爵位,废李严为民,迁徙到梓潼郡。
诸葛亮列举的李严的罪行有:
只顾小家,不忧国事。诸葛亮要调李严所部兵马到汉中,李严推托不来,反而要求割五郡之地成立巴州,自任为巴州刺史。
诸葛亮西征,令李严来汉中,李严又讲司马懿开府之事,暗示他自己也应当开府。诸葛亮在拒绝了李严任巴州刺史和开府的要求后,为了安慰他,请皇帝提升李严之子李丰代李严督主江州。
李严到汉中后,诸葛亮将事务全部委托于他,厚待他。不料李严“心颠倒乃尔”。如果还不予处置,将导致灾祸与失败。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听闻诸葛亮去世,李严发病死了。后来,李严之子李丰官至硃提太守。
蜀国两位托孤大臣的争权以比较平和的方式解决了,没有产生大的内乱。诸葛亮既没有将李严置之死地,更没有斩草除根,株连他的子孙,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诸葛亮在世时,李严还希望能够得到起用;诸葛亮去世,蜀国的文臣武将再没有一个比他资历更老了,绝不会抬他这个元老出来压在自己的头上,所以李严才绝望而死。
诸葛亮去世时,刘禅已经二十八岁,他从此逐渐收回权力,“自摄国事”。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蜀国被灭,刘禅被迁至洛阳,封安乐县公。刘禅时年五十七岁,在位四十年。蜀国自刘备称帝,前后共四十二年。
刘禅被俘后,保命有方。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汉晋春秋》)
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刘禅去世于洛阳,时年六十五周岁。
3. 东吴
吴主孙权很长寿,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的有好几个,本来不会出现“托孤”这样的险恶之事。
但他年老时非常暴虐昏聩,不但废去了太子,还学汉武帝,不立成年儿子,专挑了一个十岁的幼子立为太子。于是,也就不得不托孤了。
孙权很能忍,他一直忍到公元229年,即曹魏明帝太和三年,蜀汉刘禅建兴七年,才称帝,是为东吴黄龙元年,当时孙权已经四十八岁。
赤乌四年(公元241年,魏曹芳正始二年)五月,三十三岁的太子孙登去世,东吴继承权的问题开始激化。
赤乌五年,孙权立其子孙和为太子,孙和时年十九岁;八月,立其子孙霸为鲁王。孙霸是太子孙和的同母弟,孙权格外宠爱此子,对待他跟对待太子没有差别。
孙权既立孙和为太子,而又宠爱孙霸,群臣谏劝,他都不听,于是,孙霸有了夺嫡之心。
当时,从内宫到朝堂,众大臣分做两派,各下赌注,分别支持太子和孙霸。孙权听到孙和与孙霸不和睦,又不分青红皂白,一样对待,同时禁断两人与外界往来。
支持孙霸夺嫡的主要是卫将军全琮,他妻子全公主是孙权的长女。
全公主与孙和之母王夫人有隙。某次孙权得病,太子孙和祠祭于庙,孙和妃子的叔父张休的家离庙很近,便邀请孙和去他家。全公主一直让人监视着孙和,此时便向孙权告状说,太子不在庙中,去了他妻子家计议大事;又说,孙和之母王夫人见孙权病重,面有喜色。
孙权因此发怒,王夫人忧愁而死。孙权对太子孙和的宠爱不如以前了,孙和害怕被废黜,而鲁王孙霸夺嫡的愿望更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