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94章 争权.5构陷.正文1

第94章 争权.5构陷.正文1

书名: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作者名:水泉之晨本章字数:2600更新时间:2024-10-06 09:13:05

《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

第三卷,争权

第五章,构陷

小序:《事有反常必为妖》

西方人认为,政治是肮脏的。一个人摸爬滚打几十年而升至高位,很难说没干过什么见不得日头的事情。

这历史污点一旦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往往会让此人声名毁损,仕途断送。

如果侥幸无人察觉,却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倒像个哑炮,指不定哪一天就响了。

掩盖这污点,当然也要偷偷摸摸,但终归会露出些破绽。有些反常的举止,如果有政敌惦记着,就惊险了。

有破绽,会死人的。

——————

——————

正文:《刀笔吏》(上)

韩愈曾说:“耳濡目染,不学以能。”张汤幼年的一件轶事,正是这句话的绝妙注脚。

    张汤,西汉武帝时人,父亲任长安县丞。

一日,他父亲外出,留张汤看门。当时张汤年岁幼小,独自在家甚觉孤寂,就到门口与邻居小儿游玩。

傍晚时分,他父亲归来,见刚买的一块肉给老鼠偷吃了不少,余下的也咬得乌七八糟,登时大发雷霆,将张汤按倒,鞭打了一顿。

张汤摸了摸股背鞭痕,热辣辣地痛,深感冤愤,遂到现场勘察,不久便找到了鼠穴。他掘开鼠洞,捉住了老鼠。

寻常小儿这时一锄头砍死老鼠,泄去心头恶气,便去玩别的,张汤则不。

他平日瞧惯了父亲审案的情形,便有模有样地扮演起来:先将老鼠痛打一顿,老鼠负痛,吱吱乱叫,他便记了下来,作为口供;又把鼠穴中的碎肉取出,作为铁证;然后,写了判决文书,才将已经奄奄一息的老鼠碎尸于堂上。

他父亲初见他挖掘洞穴,折磨老鼠,并不在意;后来见他取出了竹片刀笔,口中念念有词,做起了文书,便有些好奇。

等拿过竹简细看,儿子的文书写得犹如多年的老狱吏,章法文辞无不中规中矩,惊讶之余,大叹“孺子可教也”。

从此以后,张汤的父亲便教张汤修习刑狱公文。父亲死后,张汤便补为长安县吏。

    张汤任县中小吏多年,没能升迁。这一年,他终于时来运转。

周阳侯田胜因罪被关在长安县狱,正在张汤手中。他知道田胜的后台非同小可:其同母异父的姐姐正是当朝王太后,其兄田蚡官拜太尉。这样的贵人落难,若予善待,日后的报答必然异常丰厚。

张汤抓住机会,竭尽全力侍奉田胜。不久,田胜果然轻轻巧巧脱了罪名,依旧做他的九卿大员。他感激张汤,引他遍交了长安的亲戚显宦。

此后,张汤遂官运亨通,先在酷吏宁成手下任职,又调茂陵县尉;田蚡拜相,任他为丞相府史,后补为御史。到了这一层次,张汤就能够接近武帝,发挥他的才干,渐渐得宠而显贵。

    当时,陈皇后与卫子夫争宠,被人诬告,说她埋了木人为蛊诅咒武帝。张汤奉命调查此案。他穷追根治,使许多人牵连而死。武帝认为他能干,升他为太中大夫;不多久,再升廷尉,列于九卿。

此时朝廷独兴儒学,公孙弘就以《春秋》大义议论朝政,得武帝宠幸。

张汤敏锐地看出这是一条捷径,但他本人并无经学根底,于是请了几位将《尚书》、《春秋》倒背如流的博士弟子补为廷尉史,让他们引述经文义理来决断律法疑难。

他在模仿之外,又有创新:凡遇重大案件,便向武帝详细剖明原由,得武帝意旨而判决,并将之编为案例列入廷尉的成文法规,以后一律照办,兼以彰显主上圣明。

当案件判决不合武帝之意,受到责问时,张汤必定诚惶诚恐地谢罪,并说:“有个贤能的官员某某曾事先向我建议,正如皇上的意思,可惜我没有采纳,才愚蠢如此。”

武帝见他勇于认错,便宽恕了他的过失。

若判决颇合武帝的心思,受到称赞,张汤必谦逊道:“臣本不懂如此上奏,是某某教我的。”

武帝见他扬人之善,认定他是位善于荐贤的长者,更欣赏信任他。

审案时,张汤必定先细心揣测武帝的爱憎。凡武帝心中痛恨,必欲杀之者,他便将该案交给刻毒阴险的监吏去办;若为武帝宠幸之人,便交给宽和轻平的监吏去办。

这样,他根本不必亲自插手,该死者必死无疑,该放者必能证明冤屈。武帝对结果无不满意。

张汤推治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和江都王刘建谋反案时,都深追根本,牵连而杀者不计其数。

张汤生于县吏之家,从小便精熟官吏相互欺诈、勾心斗角的一套伎俩。而他天性狡猾,工于心计,善于挟制别人,因而成就远高于侪辈。

当他为长安县吏时,曾与富商田甲、鱼翁叔勾结,为他们提供种种便利,得分红为报酬;而官至九卿后,他则发奋追求名望。

他虽官高禄丰,但毫不奢侈糜费;他礼遇门下宾客,与他们共同饮食,对故人子弟和贫困的宗族调护尤为优厚;他对一些名士,虽然从心里瞧不起,表面上却非常敬仰;他时常拜谒朝廷显贵,虽溽暑酷寒也不间断。

因此,张汤虽然内怀妒忌,舞弄法律条文陷害残杀,暗中排陷大臣,却仍被丞相公孙弘以下官吏交口称誉,武帝也越发宠幸他,升为御史大夫。

这时候,朝廷数度发兵征伐匈奴,国库民财均将耗尽,又逢天下大旱大涝,百姓贫困流亡,郡县骚动。

张汤顺承武帝意旨,想出了许多增加朝廷收入的方法,如垄断盐铁之利,重税巨商大贾,以苛暴残酷的刑法打击豪强富户等。奸恶的地方官吏,也乘机蹂躏百姓。

在一些朝廷大臣看来,简直又回到了秦二世时代,因而纷纷攻击张汤,但武帝更倚重他。

张汤每来奏事,不觉天晚,武帝往往忘了吃饭。丞相李蔡、庄青翟都不过尸居其位,国家大事皆决于张汤。

一次,张汤患病,武帝还亲自去探望。张汤的尊贵达到了顶点。

这时,匈奴屡败,请求和亲,武帝召集群臣议决。

博士狄山道:“和亲有利。”

武帝问他利在何处,狄山回答道:“古人云:兵者凶器,不可轻易地频繁出动。当年高皇帝欲伐匈奴,结果大困于平城,只得与之和亲,孝惠、高后时遂得天下安乐。吴楚七国反叛,孝景皇帝忧心数月,叛乱平息后,终景帝一代,不曾动兵,天下因此富足。如今陛下举兵讨伐匈奴,致使国内库府空虚,边境百姓困穷。由此观之,不如和亲。”

武帝问张汤,张汤道:“他是个腐儒,毫无见识。”

狄山争辩道:“臣本是愚忠,但御史大夫张汤却是诈忠。”

武帝变了脸色道:“我让先生为一郡太守,能使匈奴不入寇吗?”

狄山道:“不能。”

武帝又问:“一个县呢?”

狄山道:“不能。”

武帝步步紧逼,问:“让你守一个要塞呢?”

狄山乃一介儒生,哪有胆量能耐率领几十名兵卒去边境守卫关隘?但他忖度,若再说不能,便要给下狱治罪,只得硬着头皮说:“能。”

于是武帝派他去边郡驻守要塞。未满一月,匈奴骑兵入侵,斩了狄山首级而去。

群臣震恐,无人再敢与张汤辩难。

当年张汤为廷尉时,汲黯大骂他:“天下之人都说刀笔之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如此。张汤一旦得势,将使天下之人重足而立(恐惧得两脚叠立,不敢跨步,以免触犯法令,形容刑法严密残酷),侧目而视了。”

张汤升御史大夫,贵宠无比,气焰不可一世。

唯独汲黯认为他巧佞献媚,内怀诈伪,舞文弄法以残害大臣百姓,终有败露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