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74章 争权.1美人计.正文1

第74章 争权.1美人计.正文1

书名: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作者名:水泉之晨本章字数:2095更新时间:2024-09-30 13:11:31

《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

第三卷,争权

题记:

一日不朝,其间容刀。

    ──《北齐书•崔季舒传》

——————

——————

中国的老百姓有句经验之谈:“官官相护”。这是官吏面对草民时的面孔。

因为官与官之间可以交换的好处——相互捧场、相互包庇、相互援引,通常总是多于一个平头百姓。

更何况,欺侮冤杀一个小小的百姓,总比得罪一位官儿来得安全。可见,官官相护源于利害的权衡。

事实上,官场上更常见的主题是“相斗”。这同样源于利害:功名富贵虽好,可惜有限,不能使人人满足。更何况,人是永远无法满足的。

这就必然引起争夺:为了从蛋糕上切下更大的一块,为了踩倒别人自己快点上去……

古代之人于此经验丰富,说得更简洁,也更准确:

 “投骨于地,犬必争之”。

“得失重则妒忌生,倾轧起而睚眦之怨必报”。

 “女无美恶,入室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则嫉”。

以上种种,说的就是“相斗”的必然。

而且,斗起来“全力搏击,过于勇夫;深心陷害,如对世仇”。

倘能淡泊名利,又何必混迹于这是非之地?

有位学者经过对比之后发现,在欧洲,堂吉诃德失去了庄严而变成小丑,是在17世纪初。日本武士沦落为浪人,变为海盗,也大致在同一时代。

因此,到了20世纪,欧洲人还讲fair play,日本人也留下一点武士道的碎片。

而在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宋襄公便已经显得非常愚蠢可笑,因为他坚守决斗式的战法:“不鼓不成列”(敌军未排好整齐的战阵,便不冲击厮杀),不击敌于半渡,不杀“二毛”(头发花白的老年士兵)。结果呢,兵败身死而成为千古笑柄。

他其实是个落伍的旧绅士,是个还遵守着旧贵族武士精神的遗老。什么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捕捉机遇等等,他本就不懂,懂得也不屑于干,那是君子不耻的“诡道”。

古武士重然诺、轻生死,复仇决斗,宁愿如子路一般结缨而死,绝不肯诡计伤人。然而,随着封建制的崩溃,古代武士如子路、宋襄公者也注定了要为历史所淘汰。“适者生存”,留下来的是另一类人。

武士决斗,胜则胜,败则败,此后不可以暗算胜利者,那是卑怯者的作为。

但勾践可以卧薪尝胆——据说他还尝过夫差的粪便,然后捕捉时机,从背后向夫差刺上一刀。当夫差战败后也提出与勾践当日类似的请求时,勾践理所当然地拒绝了。于是夫差只好自己抹了脖子。

勾践是后世颂扬效法的楷模,夫差身死且为天下笑。

查良镛先生说:“中国成功的政治领袖,第一个条件是‘忍’,包括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对付政敌的残忍。”其典型当首推勾践。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其实,胜者生、败者死,胜败之界亦是阴阳之界,这是中国古代政治斗争的铁的法则。

投降认输是没用的,宽容大度是愚蠢可笑的,因为败者不会死心塌地认输,明着不行暗着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死灰亦可复燃。

因此,“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是个与夫差同样的失败者,所以,也同样可笑——同样是个大花脸。

而根绝“卧薪尝胆”这一古老历史剧重演的最简洁,也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一个:从肉体上消灭政敌,并且杀光他的宗族、妻党、朋友、师生……灭三族乃至灭九族,“斩草除根”。

于是,改朝换代后的皇帝,虽然仍不免封王封侯,但随即而来的多半是一杯鸩酒。李斯与赵高争斗中败北,期望当个田舍翁,与儿子牵一条黄狗悠游于田间村头,亦成为不可企及的奢望。

渐渐地,胜利者对失败者不仅要斩尽杀绝,还要践踏、凌辱,以酷刑折磨。投降的君王,在饮下毒酒之前,还要被迫演一幕“青衣行酒”。

失败的政敌不会痛痛快快而死,会遭鞭笞、杖击、黥劓、削趾……批斗,死的方式惨不忍睹:烹、车裂、千刀万剐——这并不是因为仇恨,而是由于恐惧。

胜利者害怕有朝一日自己也失败了,他要用最恶毒最残酷的手法侮辱和折磨失败者,以吓退任何挑战者。

如此暴戾恐怖的氛围,只能产生更恶毒残酷的斗争手法。因此,牺牲的不仅是真正的敌手,还有潜在的敌手、臆想的敌手。

接近最高权力的人,不论是失败者,或暂时的胜利者,往往被权力带来的恐惧所吞噬。

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分离了政治与道德,令西方绅士奉为《圣经》一般的宝典。其实,《韩非子》早已将那些东西讲过了,精辟和犀利尤有过之,更早了几千年。

关于政治斗争,关于争权夺利,中国人的传统实在太悠久了。“物老成精”,许多政治家都可以喜怒不形于色,都善于肚里做文章、桌下动手脚。等到形之于色、拔刀动剑之际,早已决了胜负,也判了生死。

于是,这一卷《争权篇》,便充满了诡计、卑鄙、毒药、暗箭,充满了血雨腥风。

——————

——————

第一章:美人计

小序:《奸近杀》

历史上最著名的父夺子妻,是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故事。其次,大概就要算李元昊了。

西夏开国之君李元昊夺了太子妃,对于当时的党项人来说,大概是个寻常之事:一个有力量的人,抢夺了另一个人的好东西,比如一件珍宝、一把好刀,一匹俊马。在他看来,太子另找个女人,这事就算完了。

非常不幸的是,太子宁令哥却是个深受汉文化熏陶的年轻人。在汉人看来,“夺妻之恨”,与“杀父之仇”一样,都不共戴天,是直到一方从天空下彻底消失才能结束的死结。

而且,“夺妻”之后,随即而来的,老皇帝会“心恶太子”,太子就有杀身之祸。

于是,太子夜闯禁宫,杀了李元昊。

所以,中国古代有“奸近杀”之说。潘金莲、西门庆和武大郎的故事,虽是小说情节,却绝对符合生活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