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晋职.卷尾语
书名: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作者名:水泉之晨本章字数:2416更新时间:2024-09-26 10:40:07
《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
第二卷,晋职
《卷尾语》
中国古代的君王,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江山社稷,对老百姓的死活,向来漠然。这就使得官吏也从来不去理会草民的苦痛,只用心去应付上司,单向地对上负责,关注的焦点最后便集中于皇帝一人身上。
帝王俯视,升官用人,无非两点:
其一,是否有用?是否有助于他的家天下。
其二,是否有趣?用时髦的话,能不能给他提供情绪价值。
仕宦之人凡想步步高升者,便须在此用功。
乱世纷争之时,即所谓“用人之际”,帝王为夺取天下而聚集英才,常唯才唯能,且宽宏大量。因此晋公子重耳可与寺人披放弃前嫌,叔孙通丢了儒冠才有立足之地。
而在承平之日,帝王用人就多半出于一己好恶。由此公孙弘能够轻而易举超升于汲黯之上;石奋父子虽无大才,毕竟用得放心。
至于文臣武将的功劳,即是君王的欠债,可以忘时定会忘记,所以介子推只能去山顶喝西北风。
上推三千年,虽然战乱频仍,毕竟多为“太平盛世”——尽管有大旱、蝗虫、病疫、地震、黄河决口、异族骚扰等,但皇帝并无性命之忧——因而也并无延揽人才的紧迫感。
于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争得君王宠幸才是高升的捷径。
倘有裙带关节,宠幸便如天赐;若无这种机缘,还须多一点机灵,加几分努力。
春秋以降,迄于秦汉,相对而言,终归人心淳厚,大臣亦颇自重,因此龚遂须得王生教一句“皆主上圣德”,公孙弘讨好武帝也要做得不露痕迹。到了唐宋末世,为了升官,有人便将羞耻之心全然收起。
南宋后期,权相韩侘胄秉政。钱塘知县程松投靠其门下,没两年便升为谏议大夫。又过了一年,没有升迁,程松便常怏怏不快。他搜肠刮肚许久,忽生一计。
程松花重金买了一名美貌小妾,献于韩侘胄。
韩侘胄问这女子姓名,程松答:“松寿。”韩侘胄奇怪了:“为何这小妾与大夫名字同用一个‘松’字?”
程松潸然泣下,说:“希望贱名能常让您老人家听到啊。”韩侘胄可怜他,遂升他为同知枢密院(副宰相)。
那么,是否功绩与升官全不相干呢?倒也并非如此。
不论何朝何代,总须有人外御强寇、内剿盗贼、征税敛财、修筑宫殿,皇帝的江山才能坐得稳当,也坐得舒服。
任何人一旦踏上官场,最渴望的是什么?毋庸讳言,正是升官。推动官吏努力政务、将士奋勇杀敌者,正在于积功而升:由小吏至宰相,从士卒到将军。
升职乃是最有力度的激励,赐以金帛财货,乃至封妻荫子,都不能与之相比。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如果政绩良好却得不到升迁的话,谁肯努力向前?
因此,倘非十分的昏庸,君主也会多少留心政绩。因此,黄霸才能升职。当然,若非他投宣帝所好,不无取巧,也不会那么快。
不过黄霸终究取的是正道,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以百姓富裕,得一郡安宁。
多数官吏却不屑于如此殚心竭虑,只须严刑峻法,杀得鲜血横溢,即可使“道不拾遗”,收一时之效。
但用法酷烈,难免招怨太众,最后激起众怒,皇帝便会杀他推诿罪过,弃之如蔽履,因而酷吏鲜有善终者。
更巧的法子便是欺下瞒上,弄虚作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刀兵过后,百数十里只剩下了断壁残垣。百姓流离死亡,十去其半,人口惊人地减少了。户口锐减,意味着赋税钱粮和可征丁壮减少。因此,魏蜀吴都曾努力增加户口,以增强国力。
孙权曾派遣水师征伐琼海,劫掠当地土著,船载以归。
魏文帝曹丕另出新招:让寡妇改嫁生子。圣旨颁下,各郡县长官迅速行动,并上报改嫁寡妇数目,以为政绩。各郡守无不成绩斐然,唯有杜畿成果最少。后来,赵俨代他为太守,寡妇改嫁的数目立即上升数倍。
曹丕责问杜畿:为什么前少而后多?为何不执行圣旨?
杜畿回答道:“臣以前所送嫁者,皆亡人之妻。今赵俨所配嫁者,为生人妇也。”
原来,各郡太守为了邀功,把已经自己嫁人的寡妇也强行再嫁,前少后多,如此而已。
——————
——————
附:《识人之术与颜值正义》
现代社会,官员与公众之间最终会形成一种闭环关系:
公众通过一定的程序,选举产生地方的主要官员。这些官员任用、提拔和督责办事人员,服务于公众。
而公众如果对政府的服务不满意,轻则投诉,重则按照程序罢免主要官员,或改选他人。
这个闭环的作用在于,地方官员的眼睛会盯着他们所服务的公众。一般的办事人员,虽然在意上司的评价,也得特别留心他们的服务对象。
当然,这样的选举也渐渐地露出一些无聊的地方。比如,政治家的政策主张人们不大留意,倒先要看他长得是否顺眼。弄得官场如同娱乐圈,“颜值即是正义”。
某一天,跟朋友闲聊。他所在的城市正在创建卫生城市,并且到了最后的环节,上级派人暗访。
暗访的女士们、先生们刚到,就被严阵以待的本地队伍发现,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无处不在的暗中陪同。
为了应对上级检查,这城市全体动员,打扫得前所未有地干净。一位先生走来走去,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块刚刚有人丢下的垃圾,当真如获至宝,正想拍照以作证据。
说时迟,那时快,早有暗中陪同之人一个箭步上前,拣走了垃圾,维护了城市卫生的完美形象。
某一次,我们参加一个食品卫生的评估项目,去一个偏远城市检查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
按照要求,检查必须采取抽查的方式,随机地决定去某一个学校。这天早上,我们按照名单,指定了一所学校。走在路上,听见工作人员打电话,让其他学校的校长和管理人员,不必等了。
从昨天起,有十四所学校全体动员,打扫卫生,准备应对检查。这时候,无数人松了一口气,回去吃早餐了。
这个城市的学校食堂,平日的卫生状况,我们这些人终究不得而知。
所以,一个城市的卫生好不好,用不着上级派人检查,听一听本地居民的评价就可以了。
同样,一个城市的学校食堂是不是符合要求,办得好不好,听听家长和学生的话就可以了,明查暗访可以休矣。
某一日,某省的组织部门的几位处长闲坐,热烈地讨论诸葛先生的识人之术,并且很诚恳地向我们请教。或许,这也是一种测验,看看书呆们是否有点真本事。
可怜的我们,哪里懂得这等《葵花宝典》般的绝世秘术。张口结舌之余,也生出“今日何日”之感。
(本卷完)
——————
——————
推荐作者的另一本书:
火红的五十年代,壮美的西部河山,一个文工团新兵走进职场,走向江湖。请读者移步,欣赏喜马拉雅《异时空之千山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