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63章 晋职.5谦虚.链接2

第63章 晋职.5谦虚.链接2

书名: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作者名:水泉之晨本章字数:2969更新时间:2024-09-25 14:17:06

《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

第二卷,晋职

第五章,谦虚

链接:《积功升职》(下)

2. 两汉循吏事迹

“循吏”,是说他们能够循礼守法。两汉时期,最著名的循吏有西汉的“召父”和东汉的“杜母”。

《召信臣》

召信臣以察举得官,担任过穀阳县令、上蔡县令、零陵太守、南阳太守等地方官。他治理地方时“视民如子”,史籍上有具体记载。

召信臣为政勤奋而有方略,他努力为民兴利,让百姓致富。他亲自鼓励百姓尽心农耕,并常年出入田间,很少呆在太守衙门里。

他进入乡村,随在止宿。其止宿之处,在各乡各亭,既不骚扰百姓,也不让郡县官员安排豪华住所。

召信臣巡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渠,修筑水闸堤堰数十处,以扩充灌溉面积,水田年年增加,增至三万顷。百姓得其利,蓄积有余。召信臣又为各处百姓订立分水条约,将分水条约刻于石碑,立于田畔,以防纷争。他要求人们在嫁娶、送终时节俭办事,禁止奢靡。

召信臣的政教大行,郡中之人莫不努力农耕,外地百姓也纷纷来聚,本郡的户口倍增,盗贼和官司减少。郡中官吏百姓爱戴召信臣,称其为召父。

荆州刺史向朝廷奏报,称召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朝廷遂赐召信臣黄金四十斤。

后来,召信臣被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召信臣上奏,请朝廷不要再修整上林苑中的那些距离较远、皇帝很少去的宫馆,又奏请减省宫中的倡优等。

当时,太官园修了温室,昼夜燃温火,冬天种葱、韭等蔬菜,供奉宫廷。召信臣上奏将这种做法废除,每年节省开支几千万钱。

召信臣年老后,在任上去世。后来,朝廷下诏,要求祭祀有益于民的官员,九江上报了召信臣。从此,每年郡太守都会率领下属官员,去召信臣墓祭祀行礼。召信臣曾经任职的南阳郡也为他立了祠。

《杜诗》

杜诗字君公,东汉初年之人。杜诗最初当官,表现出的是他的胆略和勇武。

建武元年,杜诗一年之中三次升职,升至侍御史,负责洛阳的治安。当时,有一个叫萧广的将军,放纵兵士,暴横民间,当地百姓惊慌混乱。杜诗告诫他,他不思悔改,于是杜诗将他杀了。

光武帝刘秀召见杜诗,赐以棨戟(音qǐ jǐ,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仪仗。又派杜诗到河东郡,讨伐杨异等贼众。杜诗到河东郡后,闻知杨异等计划北渡,于是迅速焚烧了他们的船,又率领郡中士兵,以骑兵突击,斩了杨异等人。

其后,杜诗拜为成皋令,任职三年,政绩优异。后来,逐渐升职,至南阳太守。

杜诗性情节俭,施政清平,善用计略,能够通过诛暴来立威。他任南阳太守时,修治陂池,广拓土田,减省百姓劳役;又制造水排,铸造农器,用力少,见功多,受到百姓称赞。

杜诗的种种措施,使南阳郡百姓富足,当时,人们将他比做西汉时期的南阳太守召信臣,说南阳郡“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杜诗去世后,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说杜诗贫困,家无田宅,无法办理丧事。于是,皇帝下诏,赐绢千匹,并让在郡府为他办理丧事。

《于定国》

于定国是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的循吏。他的良好品德,可能与他父亲的言传身教有关。

于定国的父亲于公,是一位清廉公平的司法官员;陷入讼案的人,都不会对他的判决心生怨恨。郡中为他立了生祠,称为于公祠。于公在世期间,曾平反过一件冤案。

东海郡有一位孝妇,年轻守寡,没有儿子,侍奉婆母很恭敬。她婆母想让她嫁出去,多次劝说,她总是不肯。

她婆母曾对邻居说:“儿媳没有儿子而守寡,侍奉我很勤苦,我老了,长久拖累她,如何是好呢?”

后来,她婆母自杀而死,婆母的女儿告官说,是这个孝妇杀了她母亲。官府逮捕了孝妇,拷打她,孝妇认了罪。

定罪的案卷报到郡府,于公认为,这个女子供养婆母十多年,以孝闻名,决不会杀婆母。太守不听。于公抱着定罪的案卷,痛哭于官府上,继而称病辞职。郡太守后来还是处死了孝妇,郡中枯旱了三年。

后来,新太守到来,询问郡中大旱的原因。于公说,灾祸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孝妇冤死。于是,太守杀牛祭祀孝妇之墓,天便立刻下了大雨,当年丰收。

于定国少年时跟随父亲学习律法,父亲去世后,他担任了郡的司法官员,后来逐渐升职,任廷尉。

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为人廉恭,尤重经术士,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平等的礼节),恩敬甚备,学士咸称焉。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冬月治请谳(各地上报的案件),饮酒益精明。(《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

于定国当了廷尉后的事迹,《汉书》记载了三件:一是为人谦恭,尤其敬重有学问的人。二是持法公平,同情弱者,案件有疑问时宁肯从轻,所以人们认为他甚至超过了汉初著名大臣张释之。第三件是一则趣闻:他酒量极大,而且在冬天喝酒后,审查判决各地上报的案件仍头脑清晰。

于定国担任廷尉十八年,升为御史大夫。西汉宣帝甘露年间,代黄霸为丞相,封西平侯。

于定国的父亲有一件趣闻被记载下来:当初,于公所住的里门坏了,当地的父老共同修整。于公对大家说,把里门修得高大一些,可以让四匹马拉的高盖车通过。我治狱多积阴德,从没有冤狱,子孙必然有大成就的。后来,于定国果然当了丞相,封了侯。

《孔奋》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孔奋暂时署理姑臧长的职务。当时,天下大乱,唯独河西没有战乱。姑臧县与羌胡通商,住在县里的人,几个月就可以积一笔资产。孔奋任县长四年,财产也没有增加,过着清贫节俭的日子。

当时天下未定,许多人不修节操,孔奋却非常廉洁,治理地方仁慈而公平,被众人嘲笑。他们认为,孔奋在如此富裕的地方当官,自己却不能得益,不过是白白辛苦罢了。

后来,全国各地都平定了,朝廷征召河西的地方官去京城。别的官员走时,都带了大量的财物,唯独孔奋没有资财,单车就路。姑臧县的官吏百姓以及羌胡都说,孔君清廉仁贤,全县之人都蒙受了他的恩泽;如今孔君要离开了,咱们怎么能不报答他的恩德!

于是,众人拿出价值千万钱的牛、马和器物,追了几百里,要送给孔奋。孔奋感谢了大家,但一无所受。孔奋到了京师,被任命为武都郡丞。

《廉范》

廉范字叔度,建中初年,升任蜀郡太守。成都民物丰盛,但住房狭窄。当地以前的制度禁止百姓夜间劳作,以防火灾。但这个制度却得不到遵守,人们还是私下在晚上干活,结果火灾几乎每天都发生。

廉范到任后,废除了不许夜晚工作的禁令,只是督责储水救火而已。百姓得了利,也深感方便,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晚上不禁火,百姓可以连夜干活。从前连一件短衣都没有,现在有五条裤子,日子好得太多了。

——————

——————

两汉期间的著名循吏,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公平仁慈,又非常能干,所以既可以出政绩,又能得到百姓爱戴。

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升官很快,但两汉数百年间,称得上循吏的只不过数十人。为什么做好官这么难?

一个原因是很难坚持。年轻人可能会有纯洁远大的理想,立志做一个好官,但当他真正进入官场后,甘于清贫的实际上并不多。有的会失去操守,同流合污;有的则急于出政绩,不是因势利导为百姓兴利,而是急于求成,瞎折腾。

另一个原因是,循吏一般只有在政治清明时才能出头,至少要碰上一位赏识他的好上司,否则,同僚会将他当成一个异己分子,不仅仅会嘲笑他,还会排挤他、陷害他,让他很郁闷,灰心丧气之下,自然不免“和光同尘”,不再坚持。而一旦他尝到了腐败的甜头,往往会一发不可收拾,变成一个能干的酷吏或腐败分子。

(本章链接完)

——————

——————

推荐:

“跑马匪”是西北人曾经的恶梦。请读者移步喜马拉雅《异时空之千山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