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60章 晋职.4上意.链接

第60章 晋职.4上意.链接

书名: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作者名:水泉之晨本章字数:2732更新时间:2024-09-24 09:18:49

《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

第二卷,晋职

第四章,上意

链接:《奏事中意》

立足于官场,凡能揣测上官心意,予以迎合,则得长官欢心。若能苦心伺察上官内心所欲,不待上官示意,即为之办得妥帖,则必为上官引为心腹。此后,成为重点栽培之对象,自不待言。

汉武帝时,酷吏杜周可为一例。

杜周,南阳杜衍人也。义纵为南阳太守,以周为爪牙,荐之张汤,为廷尉史。使案边失亡,所论杀甚多。奏事中意,任用,与减宣更(轮流)为中丞者十余岁。(《汉书•杜周传》)

杜周曾为酷吏南阳太守义纵的爪牙,后来成为廷尉张汤下属。他被朝廷派去巡查边塞,因为非常严厉地追究当地官员的罪责,处死了大量的官吏。他又有“奏事中意”的本事,所以长期担任重要职务。

周少言重迟(持重),而内深次骨。宣为左内史,周为廷尉,其治大抵放(模仿)张汤,而善候司(观察)。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客有谓周曰:“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法律条文),专以人主意指为狱(判决),狱者固如是乎?”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同上)

杜周善于伪装。他审理案件时,表面上好像非常慎重,不愿出现冤案错案,但实际上内心刻毒,对案件的判决从严从重,尽可能地致人于死地。他和酷吏减宣都模仿张汤,比较狠毒,不过他还有个自己的秘诀:他办理案件时,善于揣摩皇上的想法。皇上想收拾的人,就加以罗织陷害。皇上不想治罪的人,案件就会久无进展,久而久之,就会让案件显出一些冤情,继而平反。

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叠加),不减百余人。郡吏大府举之廷尉,一岁至千余章。章(移送案犯的文书)大者连逮证案(证人)数百,小者数十人;远者数千里,近者数百里。会狱,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掠笞(拷打)定之。于是闻有逮证,皆亡匿。狱久者至更数赦十余岁而相告言,大氏(抵)尽诋以不道,以上延尉及中都官,诏狱逮至六七万人,吏所增加十有余万。(同上)

杜周当了廷尉后,主管全国刑狱,于是整个国家的刑狱都更黑暗了。郡太守这一级别(今省部级)的官员被关押的有一百多人,各地上报廷尉的重案每年有一千多件。大的案件牵连到的证人有几百人,小案件也有几十人,这些证人都要千里迢迢地送到京城。而他审理这些案子,凡涉案人员,基本上都按照灭门的重罪来治,不服的,拷打让其认罪。于是,人们只要被牵连到罪案中,就会逃亡藏匿。

周中废(中途被免官),后为执金吾(掌京师治安),逐捕桑弘羊、卫皇后昆弟子刻深,上以为尽力无私,迁为御史大夫。

始周为廷史,有一马,及久任事,列三公,而两子夹河为郡守,家訾累巨万矣。治皆酷暴,唯少子延年行宽厚云。(同上)

这个酷吏不但最终升到了三公的高位,还发了大财。

与杜周同一时期的兒宽为政宽和,但善于迎合上意,所以位至三公,也得善终。

兒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厨工)。时行赁作(佣工),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以射策(随机抽取考题)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兒宽为研究《尚书》,曾跟随欧阳生学习。后来选为博士弟子,又在孔安国门下学习。当时,他因为家贫,为同学之人做厨工赚生活费。他为人打工种田,锄地时还带着经书,抽空就读。后来,终于通过察举做了官。

宽为人温良,有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时张汤为廷尉,廷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北地视畜数年。还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两次被退),掾史莫知所为。宽为言其意,掾史因使宽为奏。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汤大惊,召宽与语,乃奇其材,以为掾。(同上)

兒宽文章写得漂亮,口才却不好。进入廷尉任职后,因为张汤最初不重视儒生,认为儒生不通世务,所以不受重用。有一次,廷尉上奏一件事,被两次驳回。兒宽帮他们陈写,众人读后皆服,也引起了张汤的重视。

廷尉将兒宽帮着修改的奏章报上后,立即通过。后来,他得到武帝赏识,逐渐升官,擢为中大夫,迁左内史。

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推情与下,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 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多少),与民相假贷(宽容),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在最后),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繦(穿钱的绳子)属不绝,课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宽。(同上)

兒宽治理地方有一套很好的措施,很受当地官吏百姓的爱戴。他征税时,会衡量缓急,困难的人家就不会强征,所以郡内有许多赋税征不上来。后来,朝廷要派遣大军,需要大量军粮,他治理的左内史因为没有完成上交赋税的定额,被考评为下等,兒宽因此将被免职。郡内的民众听闻后,害怕失去一位好太守,大户人家车推,小户人家肩挑,都向官府送粮,考评结果于是成为优等。

兒宽此后最主要的事迹就是帮助武帝完成了封禅大典。兒宽以前在廷尉为张汤做文书,就善于揣测汉武帝的想法,所以他写的文书能得到武帝的欣赏,一路高升。汉武帝封禅泰山,建明堂,属于好大喜功一类,浪费财赋无数。当时有许多正直的大臣劝止,均为武帝不喜。兒宽迎合武帝,又升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初梁相褚大通《五经》,为博士,时宽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宽为御史大夫,以称意任职,故久无有所匡谏于上,官属易(轻)之。居位九岁,以官卒。(同上)

梁国国相禇大精研《五经》。他为博士时,兒宽还只是博士弟子。在御史大夫出缺时,朝廷征召禇大,他以为自己要当御史大夫。到了洛阳,听说兒宽成了御史大夫,大笑。后来,他与兒宽在武帝面前讨论封禅之事时,才发现自己远远比不上兒宽。不过,兒宽当御史大夫,也只是顺着武帝的心意来行事,没什么劝谏之语,于是被下属轻视。

兒宽为政宽和,他这样治理地方,不容易迅速增加财政收入,出不了显著的政绩,属于武帝不太喜欢的官员,一般会停在郡守这样的级别升不上去。如果不小心犯些过失,还可能被罢免或处死。

武帝晚年想好好表扬一下自己,于是要搞封禅大典。兒宽能够迎合武帝的心意,积极参与封禅的事务,于是又升为御史大夫。

杜周作为一名酷吏,下场本来应该比较惨。当时的大多数酷吏,如张汤、义纵等,都因为害人太多,搞得朝廷中的许多大臣人人自危,也被告发或陷害除掉了。杜周凭着善于揣测皇上的心意,不但没有送了性命,还升为御史大夫。

(本章链接完)

——————

——————

推荐一本书: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走进职场,走进江湖。请读者移步,欣赏喜马拉雅《异时空之千山暮雪》,一个五十年代文工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