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晋职.2显学.链接2
书名: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作者名:水泉之晨本章字数:2279更新时间:2024-09-22 09:12:14
《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
第二卷,晋职
第二章,显学
链接:《儒门弟子兴起于汉》(下)
当时儒门学者中名气最大的是董仲舒,他对独尊儒术、广开儒家弟子入仕之途贡献最大。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学问大,名气大,弟子众多。他自己苦心学问,三年不进花园,还让先来的弟子教授后来的弟子,以至于有的弟子没见过他。汉武帝即位,大行察举制,董仲舒也以贤良文学科得官,任为江都相。
仲舒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先是辽东高庙、长陵高园殿灾,仲舒居家推说其意,草稿未上,主父偃候仲舒,私见,嫉之,窃其书而奏焉。上召视诸儒,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仲舒遂不敢复言灾异。(同上)
董仲舒在江都国为相时,居然会用求雨或止雨之法,来解决旱灾或洪灾。他认为,要求雨,就要封闭阳气,使阴气旺盛;要使雨停,就反过来。他在江都国实施这些办法,每次都能成功。董仲舒一度任中大夫。
先前,辽东高庙、长陵高园殿有灾变,董仲舒在家中推算这些灾异所隐含的警示之意后,写了上书的草稿,还没有送上去,就被主父偃在他家中私下看见了。主父偃因为嫉妒董仲舒,想陷害他,于是偷了文稿上奏皇帝。
武帝召来众儒士,给他们看董仲舒的文稿。董仲舒的弟子吕步舒不知这是他老师的文稿,痛加批驳。于是董仲舒被下狱,判为死罪,武帝下诏赦免了他。董仲舒从此便不敢再说灾异之事了。
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迎合君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总是)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同上)
胶西王骄纵,干了不法之事。但他是武帝之兄,武帝不会拿他怎么样,却会将他的国相治罪,前后已经有好几个家伙就这样倒霉了。丞相公孙弘想害董仲舒,就让他去当胶西王国相。幸好,胶西王因为董仲舒是著名大儒,善待他。董仲舒也知进退,没多久就称病辞职。
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同上)
董仲舒的结局不错,寿终于家,儿子和孙子都因为家传的儒学而当了大官。
不过,还有一些儒门弟子坚持的学说更近于“孔孟之道”,结果既不为帝王所喜,也受汉儒的排斥。
辕固是齐国人,因为精通《诗经》,在汉景帝时拜为博士。有一次,他与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商汤代夏、武王伐纣的是非,场面极为险恶。
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杀也。”
固曰:“不然。夫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弗为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贯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杀而何?”
固曰:“必若云,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于是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汉书•儒林传》)
辕固坚持传统的儒家学说,认为商汤、周武王是正义的;黄生则附会韩非子极端尊君的观点,讨好面前的景帝。辕固没办法,举出刘邦造反的例子反驳。景帝只好和稀泥。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问固。固曰:“此家人(奴仆)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击彘。上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固刺彘正中其心,彘应手而倒。太后默然,亡以复罪。(同上)
辕固把窦太后喜欢的黄老之学形容为奴仆的话,窦太后又把儒家理论说成狱吏的刑书,就像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太在吵架。不过,这老太太却手握大权,竟然让这老头去搏杀野猪。所幸景帝给了辕固一件锋利的兵器,辕固一刺,正中野猪心脏,野猪应手倒地,他才得以脱险。窦太后也没有再找茬害他。当然,这也是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比之后世还算宽松,又有景帝保护,辕固才死里逃生。
后上以固廉直,拜为清河太傅,疾免。武帝初即位,复以贤良征。诸儒多嫉毁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公孙弘亦征,仄目(同“侧目”,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形容畏惧)而事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同上)
辕固知道公孙弘的为人,所以警告他不要曲学阿世。但后来公孙弘还是靠奉迎拜相封侯。
——————
——————
在儒学没有取得独尊的地位之前,儒生很可怜,被人轻视,得不到官职,如被秦始皇坑杀,被窦太后压制等等。
但当儒学得到皇家的支持,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时,儒家子弟对其他门派却非常残酷,将所有不符合儒家学说的观点全部定为异端邪说,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此结束。
直到清朝末年,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维持了两千多年的儒家一统天下的局面才被打破。但也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被动摇了。
我们经常很自卑——西方的新名词、新概念都会被迅速引入,谁要是给西方人夸了一句,我们就把他奉为圣人。
我们又很自负——有人再次搬出了四书五经,要用中国文化拯救世界,这当然也是自卑的另一种表现。
这种心态使我们无法从容地面对这个世界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尽弄些糟粕来当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