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45章 晋职.1班底.正文3

第45章 晋职.1班底.正文3

书名: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作者名:水泉之晨本章字数:2865更新时间:2024-09-22 09:12:11

《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

第二卷,晋职

第一章,班底

正文:《重耳争位群臣记》(下)

这年九月,夷吾死,太子圉即位,是为怀公。秦国怨恨夷吾父子,接纳了重耳,并送他宗室女子五人为妻,其中一个便是太子圉之妻。

重耳不想接受,随臣劝道:“其国且要攻伐,何况娶他的前妻?不如权且接受而与秦国结亲,求兵归国。不可受小礼约束,而忘却大耻。”重耳于是安然受之,秦缪公大欢。

怀公圉料到秦国将助重耳争位,非常恐惧,下令凡跟随重耳流亡的晋国臣民必须按期返回,否则便要屠灭其家人。重耳外公狐突的两个儿子狐偃、狐毛都跟着重耳,狐突不肯召回他们。怀公发怒,将狐突囚禁,最终杀害。

这是重耳在外流亡的第十九年,惠公夷吾十四年。十二月,秦缪公发兵送重耳回晋,怀公圉出兵迎击。由于夷吾父子一向刻薄,晋国率兵的各位大夫暗中与重耳联络,欢迎他。

于是狐偃与秦晋两国大夫盟誓,迎重耳入晋军,秦军退去。

重耳率军攻入晋都,杀怀公圉,自立为君,是为晋文公,时年六十二岁。

当重耳由秦军护送,将渡黄河时,他近二十年的夙愿即将实现,心中自然高兴。始终追随他的几位大夫也将附骥尾而上,欣喜之情自不待言,但也不无顾虑。

狐偃对重耳道:“臣随公子周旋天下,曾有许多过失。这些过失,臣还记得分明,公子自然更不会忘。请允许我从此隐退吧。”

狐偃从重耳十七岁时便辅佐他,尤其是还跟着他流亡了十九年,功劳当然不小,但冒犯重耳之处亦不在少。

重耳曾操戟追他,咬牙切齿要吃他的肉,虽是一时之怒,却也可见当时恨意之深。

如今重耳即将登位,按理说应当酬谢他,但当年的憎恨未必会消解得干干净净,一旦大权在握,稍有不如意处,旧恨新仇一并翻起,怎么了得?更何况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乃是至理,狐偃不能没有顾虑。

他这番话部分发自实情,当然也有部分是以退为进,用欲擒故纵的手法,希望重耳即位后能待他宽容些,别忘了给予高官显爵。

重耳慨然道:“我若即位,有不与舅父同心处,河伯明察!”并当即取下身上所佩玉璧,与狐偃盟誓后,投入河中。

另外几位大夫看到这些也觉欣慰。他们没有这层甥舅关系,不便公然要求,但心情与狐偃都是一样的。

怀公圉的几名旧臣本不与重耳亲附,重耳即位后,他们心怀恐惧,便阴谋策划要率人放火烧毁宫室,趁乱谋杀他。

这件事被寺人披知晓——他是重耳的仇人,这些人想必曾拉他同谋。寺人披当即进宫,求见重耳,希望告密以将功解过。

重耳不肯见他,令人传话责道:“当年在蒲城,你来害我,斩断了我的衣袖。后来我在赤狄,你又奉惠公之命追杀我。惠公让你三天之内赶到,你却一天就到了,何必如此之快呢?你想想前事吧,竟然有颜来见我!”

寺人披道:“臣是个受过宫刑的残废之人,只知道忠心侍奉主人,这才得罪于君。如今君已返国登位,难道不会有蒲城赤狄这样的用人之处吗?”表示日后也会同样忠心耿耿地侍奉他。

又引典故道:“齐国的管仲曾箭射桓公,因射在钩上才未致命。桓公不计前嫌,重用他,遂成天下霸主。今日我来报告机密大事,你不肯见,大祸便要临头。”

重耳急忙接见了他,知道了阴谋。他因初回晋国,还不清楚哪些人可以倚靠,只得化装逃走,投奔了秦缪公。怀公旧臣果然如期发动叛乱,烧了宫室。

后来重耳依靠秦兵及一些忠于他的大夫,平息了叛乱。秦缪公诱杀了怀公旧臣,又送重耳三千甲士,做他的护卫,以防再生不测。

    重耳地位稳固后,开始大赏一众随他出亡的功臣。舅父狐偃与他的盟誓犹在耳边,首先被封;赵衰等几位大夫也都得到了封邑和显爵。此后,狐偃、赵衰、先珍、魏武子等,均受到重耳信重,立功扬名。

在流亡的随从中,介子推颇有功劳。当重耳与狐偃盟誓时,介子推不愿向重耳乞求禄位,便离开重耳隐居了。

后来,重耳分三等赏赐众随从,介子推没有出来表功,重耳也把他给忘了。

介子推回到家中,抱怨道:“献公共有九子,如今只有重耳健在。惠公怀公刻薄,众叛亲离。上天若不灭绝晋国,必然会使其有主,除了重耳,还有谁呢?上天成全了公子,狐偃之流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欺诈吗?偷窃财物,便是盗贼,何况贪天之功?臣子掩盖其罪过,君主赏赐其奸诈,君臣相互欺骗,难与他们相处了!”

这段话含有部分事实:倘若不是晋国大夫愿意接纳重耳,狐偃、赵衰他们未必有能力将重耳推上君位。然而,如果不是他们扶助重耳积极努力,重耳能够把握这一次机会吗?

怀公圉在位若再长一点,情势得以稳定下来,秦国也无法派兵助他夺位。介子推忽略了人的主观努力,尽将成功归于天意,显然是出于怨愤。

他母亲明白他此时的心情,说:“何不去恳求一下,你隐身不出,能怨谁呢?”

介子推道:“既谴责他们,又去效仿,罪过更甚。况且我已口出怨言,不能再享用他的俸禄了。”遂与母亲隐居,终身不见重耳。

介子推的随从替他不平,悬书于宫门道:“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重耳出来见到,叹道:“这是介子推。我方有大事,没能酬赏他的功劳。”遂派人召见,介子推已隐去。后来,重耳听说他隐于绵上(今山西介休县东南)山中,于是将周围封给他作为封地,号称介山。

重耳自四十三岁开始流亡,六十二岁夺得君位,十九年中至少有五六次险些丢了性命,经过无数艰难曲折才得以成功。

在这样漫长的夺位过程中,重耳本人似乎并非对君位念念不忘,也并无坚定的信心,倒是赵衰、狐偃之辈不图安逸、不畏艰险,全力以赴定要将他推上去。

正如齐女所言,他们将命运寄托在重耳身上,期望他即位后能回报以高官显爵。重耳夺位成功了,他们的功名富贵不是水到渠成了吗?其实不然。

当年公子夷吾登位,以秦国为外援,以里克为内应,答应割西河之地于秦,封里克于汾阳。但即位后,夷吾却反悔了,不仅拒绝割地给秦,也没有封赏里克。

里克党徒极多,连杀奚齐、悼子二君和荀息大夫,夷吾对其颇为畏惧。因此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夺去里克的大权。他又料定里克必定因此心怀怨恨,或许将与重耳交结来图谋自己,便令里克自杀。

夷吾道:“没有你,寡人不得立。然而,你曾杀二君一大夫,做你的君主不是太难了吗?”

里克愤然道:“无有所废,君何以兴?不杀二君,尔何以立?想杀我,难道没有其他借口?竟说为了这个!”遂含恨伏剑而死。

重耳渡河回国时,这件事仅过去十三年,狐偃赵衰自然记忆犹新。

君主在位,他将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对臣子信任重用与否,当看其有用还是有害。里克之死,在于他先前有用,后来有害(哪怕是夷吾臆想的);寺人披得释前嫌,在于他先前有害,如今却有用。酬谢昔日功勋,不是当务之急。

狐偃之辈久在国外,势力不是很大,而且颇有才干,足可辅佐重耳,又不至于威胁他的君主之位,自然属于有用无害之流。

然而,有才之士颇多,无害之人更多,用与不用,尽在君王,因此须用盟誓来提醒约束重耳。

介子推呢?“推不言禄,禄亦不及”,忙乱之中不免遗忘。

其后的追封,重耳自称“以记吾过,且旌善人”。所谓“以记吾过”,表示他并非忘本之人;而所谓“且旌善人”,是不是在讥刺邀功请赏者呢?

据说,当重耳困于卫国,断粮之时,介子推曾割股肉奉主;功成之日,他却并不死乞白赖地表功讨封。这一点,常为历代君王赞誉,因为太合他们的口味了;但后世之人却常为介子推不平,于是,他的名字就与寒食节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