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43章 晋职.1班底.正文1

第43章 晋职.1班底.正文1

书名: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作者名:水泉之晨本章字数:2743更新时间:2024-09-22 09:12:11

《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

第二卷,晋职

题记:

皆圣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

——《汉书•循吏传》

——————

——————

求官成功,仅仅是个开端。

中国古代的官僚机构,是一座等级森严的权力金字塔。其底层,就是这些刚刚步入仕途的芝麻官,或比芝麻还小的乡闾小吏。透过层层阶梯,顶端赫然独坐者则是皇帝。

不过,对下属而言,他的上司便俨然一个小皇帝:不仅享有更大的政治特权,更加丰厚的经济利益,还掌握着他们的升沉荣辱乃至生杀之权。

他们不得不时常赔笑打恭、奉迎拍马,以免丢了饭碗,甚至掉了脑袋。这便是陶渊明难以忍受的“为五斗米折腰”。

然而,从此飘然而去,采菊东篱者能有几人?

而超越上司并谋求更大的富贵,唯一的法门便是升官。

于是,由小官而大官,便成了每个芝麻官的心愿,也是他们毕生奋斗的事业。

但是,这座金字塔的阶梯很窄,而且每一级早已坐满了先达者。产生空位的渠道无非有二:

其一,生老病死、新陈代谢,使老朽病亡之官退出仕途;其二,因了种种说不清道不完的缘由,不等寿终正寝便死于非命。

然而,对于眼巴巴的等候者来说,这种吐故纳新所产生的空穴实在太少——哪位上司之下没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候补者?

也许有人以为,只要步入仕途,凭卓越的政绩,自会一步步升上去。

其实大为不然。有人干得太过卖力,反而要惹祸送命。

想要真正升官,其中还有数不清的花样。

——————

——————

第一章,班底

小序:《少年班底》

中国古代的每一个王朝,都有个不可避免的规律:从雄才大略的开国之君,到子子孙孙,“一蟹不如一蟹”,直至亡国。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清楚:皇子皇孙们“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所以,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十九年,即位后,轻而易举就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二个霸主。

原因在于,他流亡期间学到了许多深宫之中不可能学到的东西——当了十九年勤工俭学的留学生,搁在现在,可以拿好几个博士学位了。同时地,有很多人跟着他在列国之间东跑西颠,形成了一个忠诚和才干都经过检验的执政班子。

历代王朝都很重视对储君的培养,会为“东宫太子”配备一个完整的少年班底:师、傅、舍人、洗马等等。新皇登基后,“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人很快就会位列三公九卿。

因此,进入太子的班子,是一项回报极为丰厚的投资。

当然,一旦太子被废——偏偏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些太子属官就惨了。

废太子的理由中,最常见的是“失德”。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而太子“失德”,老皇帝会抓一大把替罪羊,师、傅、陪读、侍卫,一个也跑不了,全得死。

所以,这项投资虽然回报丰厚,风险也很大。

中国古代的民间有所谓的“耕读传家”的传统,地主家的少爷不但要起早贪黑地读书,还要跟家里的雇工同吃同劳动。

当然,能真正实行并且成功的例子也不多,大概只有曾国藩这样近乎变态的家伙才能做到。

君不见,贾宝玉给老太太惯成了什么样子,贾政眼睁睁地看着也没什么办法——按照兴家旺业的标准,这是个失败得不能再失败的典型。

现代的西方人比较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富人家会送子女去学校读书,也会让他们在假期送报纸、洗盘子。20世纪80年代起,咱这里也有一批接一批人富了,那感觉是:“有钱,相当有钱!”结果把孩子教育得……

——————

——————

正文:《重耳争位群臣记》(上)

春秋时期,距今两千六百年前的一个晦暗的冬日。

马车行驶在大平原上,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尽头。晋公子重耳缩在车上向大道两旁望去,触目皆是枯黄的野树丛草,在北风里颤抖。车后是五位大夫,再往后,是二十来个随从。

众人面色青黄,脚步浮虚,脸上流着虚汗。

没有人说话,大伙儿全耷拉着脑袋,双眼盯着地面,好像盼着浮土烂泥中突然冒出一块面饼。

一阵寒风吹过,重耳忙裹紧锦袍。他这才知道,三顿不吃饭,不仅肚子里难受得很,连身上的袍子也像是变薄了。又冷又饿中,他不禁想起了昔日的种种富贵与尊荣。

重耳乃晋献公之子。晋献公姬诡诸共生九子,其中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三人最为贤德。申生之母,乃当时诸侯霸主齐桓公之女,不幸早死;重耳之母狐姬,是犬戎赤狄国女子;夷吾之母是狐姬的亲妹妹。

献公五年,晋国伐骊戎,俘获了骊姬姐妹二人。献公将她们纳入后宫,甚为宠爱。

七年之后,骊姬生一子,名奚齐。从此,献公有意废太子申生,遂让申生镇守曲沃,封重耳于蒲,封夷吾于屈,皆居于外。献公和奚齐居于都城绛。这一年,重耳三十三岁。

骊姬急切盼望献公早日废掉太子,立她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她表面上在献公面前赞誉申生,私下却让人反复向献公进谗言毁谤他。

废太子的阴谋随着奚齐一天天的长大而加紧进行,晋国笼罩在不祥的阴云之中。

献公二十一年。一日,骊姬对申生说,献公昨夜梦见了申生的母亲齐姜,让他速去曲沃祭奠亡灵,然后把祭过鬼魂的福食送来,奉于献公。申生相信了,便回到曲沃祭母,并将祭肉送来了。

那一天,献公出城打猎未归,骊姬趁机派人在祭肉中下了毒。两天后,献公回来,有人端上祭肉,献公正要吃,骊姬道:“肉从这么远来,应当试一试再吃。”

献公于是以肉祭地,地面隆起;喂犬,犬死;给身旁的小臣吃,小臣黄着脸吞下,立即毙命。

骊姬泣道:“太子怎能如此残忍呢?为了继位,亲生父亲都要害死。君已年老,眼见得便要离世,他居然等不及,要起这等歹心。”申生闻知,逃归曲沃,自缢而死。

自周文王姬昌生前预立太子姬发以后,周王及诸侯的继位问题便依周礼形成了相对严格的程序,即嫡长子继位制。

晋献公的原配夫人为齐姜,齐姜的长子为申生,申生乃是礼法所定的当然继位人,因而早早就被定为了太子。

对于献公想废太子一事,晋国贵族早已看出了苗头。他们有的奉迎献公,承认奚齐;有的仍坚持礼法,追随申生;有的则亲近重耳或夷吾,准备在日后的事变中分一杯羹。

如今申生虽死,其余诸公子却仍在。本来,他们在礼法、名望和贤德几方面均无法与申生争位,但如今九岁的奚齐要被定为太子,他们自然不服气。

可以说,从申生自杀的那一刹那起,重耳、夷吾便有了继位的希望,而晋国贵族也由此公开分裂,埋下了大乱的祸根。

    上述情势骊姬明明白白,而且早已筹划好计策。她对献公说,申生献上下毒的祭肉,重耳、夷吾本是同谋。两位公子听到风声后,极为恐惧,知道无法解辩,只得逃往各自的封地,重耳回蒲,夷吾回屈。献公震怒,派兵攻伐蒲、屈二城。

重耳回到蒲地,有人劝他兴兵固守蒲城,他自己忖度势力不敌,打算亡命国外。

正在此时,献公派遣寺人披,一个名叫披的阉宦,进城追杀他。重耳情急跳墙而走,寺人披挥剑斩去,差了一点,只斩断重耳的衣袖,让他侥幸逃生。

重耳投奔的目的地是赤狄国,他的母舅家。跟随他的有五位贤士:赵衰、狐偃、贾佗、先珍和魏武子,另有十几名随从,大概有介子推在内。

五位贤士都是晋国贵族,其中狐偃正是重耳的舅父。这一年,重耳四十三岁。

赤狄国与晋国毗邻,倘能扶助重耳登位,好处甚多,因此待重耳极厚。赤狄伐邻近的隗姓狄国,俘获了两姐妹季隗和叔隗,他们将季隗嫁给了重耳,将叔隗嫁给了赵衰。

重耳在赤狄住下,就近观望晋国动静,伺机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