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入仕.9名士.链接1
书名: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作者名:水泉之晨本章字数:2705更新时间:2024-09-22 09:12:11
《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
第一卷,入仕
第八章,名士
链接:《隐士故事》(上)
当权者都很努力地要让隐士出山为官。这对于皇帝来说,是要获得“野无遗贤”的名声;对于地方官来说,如果当地有大贤隐逸,朝廷就会因他举贤不力而将他治罪。因此,隐士们都时常被骚扰。
《富春山居图》
严光是会稽余姚人。他少有高名,曾与东汉光武帝刘秀一起读书。及刘秀即位,严光改了名姓,隐身不见。刘秀于是令人画了严光的画像去访求他。这是皇帝亲自骚扰了。
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礼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后汉书•逸民列传》)
皇帝可以动员的资源太多了,所以居然就把严光给找见了,于是派人去聘请他。严光被接来后,有关部门自然要殷勤款待。
司徒侯霸与严光旧时相识,派人给他送信,并传话说,听闻先生来了,他本人本想立即前来拜访,但忙于公务,不能如愿,到了晚上,会亲自来见。严光回信:
君房足下:位至鼎足(要职),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同上)
对侯霸当了三公级的大官,严光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很好”。又警告说,如果阿谀奉承来取得宠爱富贵,就没有好下场。
侯霸得到严光的信,送给光武帝刘秀看。刘秀看后笑着说:“狂奴故态也。”觉得严光这家伙还是当年的脾气,并在当天就去看望了严光。
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同上)
刘秀亲自来请严光出山,严光不为所动。后来,刘秀又请严光进入皇宫,回忆旧日往事,着实相处了一段时间。
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略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授)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同上)
严光大概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隐士。同学当了皇帝,反反复复地请他当官,这样的机遇,让后世无数人流了一地的口水。
《齐眉举案》
梁鸿也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隐士,但他在后世为人所传诵的主要是他妻子孟光“齐眉举案”一事。
梁鸿是扶风平陵人。他父亲梁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梁让去世时,梁鸿尚年幼,因正逢乱世,只能卷席而葬。后来,梁鸿在太学读书,家贫而有节操。
学毕,乃牧豕(猪)于上林宛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同上)
当时在太学读完书也不一定能当官,梁鸿居然得牧猪为生。这家伙这一阵子倒霉,又不小心家里失火了,还把旁边的人家也烧了。
这时候,梁鸿已经有了些名气,家乡的一些有势力的人家慕其高节,想嫁女给他,梁鸿都拒绝了。
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同上)
孟氏女肥丑而黑,并力大无比,选择丈夫时还很挑剔,以至于年三十仍没有出嫁。她想嫁给梁鸿,梁鸿听说后也真的去求了亲。他们的确是一对奇怪的夫妻。孟氏女在家中已经做好了布衣、麻鞋和纺织劳作的器具,但成亲之日,又盛装入门,以试梁鸿。梁鸿的反应是七日不理她。
孟氏女于是问梁鸿缘故。梁鸿说,他要娶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与他一起隐于深山者。如今孟氏女却穿着丝绸衣服,面傅粉墨,不是他想娶的人。孟氏女说,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以观夫子之志耳”。于是改了装饰,换上了布衣。梁鸿大喜:“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并给孟氏女取字德曜,名孟光。
过了一段时间,梁鸿与孟光夫妻便共赴霸陵山中隐居,他们以耕织为业,以咏读诗书、弹琴自娱。梁鸿仰慕前世高士,为西汉初年的隐士商山四皓等二十四人作了颂。
梁鸿后来写下《五噫之歌》:
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批评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肃宗听到这首《五噫之歌》后,要抓捕梁鸿。梁鸿于是改姓运期,与妻儿居于齐鲁之间。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去了吴地。
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同上)
皋伯通刚开始把梁鸿当成了普通人,后见他虽然受雇为人舂米,其妻却举案齐眉,遂对他恭敬异常,让他们搬到了自己家里。条件改善后,梁鸿闭门著作。
后来,梁鸿去世,皋伯通等将他葬在要离墓旁。众人都说:“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
《高凤》
东汉的高凤,字文通,少年时苦读,有“高凤流麦”的佳话流传后世,后为名儒。
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之,不已,乃脱巾叩头,固请曰:“仁义逊让,奈何弃之!”于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同上)
高凤这个人有些痴。有人械斗,他去劝解,劝不住,他就去掉头巾叩头劝说。于是,械斗的人都感动了,扔掉兵器向他谢罪。他不愿为官的想法非常坚定。太守来请,他推托自己出身不正,不应为官。后来又假装与寡嫂打官司争田,以败坏自己的名声达到不仕的目的。
东汉章帝刘炟建初年间,将作大匠任隗察举高凤为官,高凤托病逃归。其后隐身渔钓,终于家中。
《口不二价》
韩康字伯休,东汉末年京兆霸陵人,出身于当地的世家。
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那?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乃遁入霸陵山中。(同上)
韩康隐居不做官,采药为生。但这样的名士虽然干着普通人的营生,却也有自己的风格:三十多年,口不二价。当他知道自己因这口不二价而大名鼎鼎后,还是归隐于霸陵山中了。
后来,官府多次征他为官,他都没去。东汉桓帝甚至“备玄纁之礼,以安车聘之”。当使者奉诏拜访韩康时,韩康不得已,方才答应。
辞安车,自乘柴车,冒晨先使者发。至亭,亭长以韩征君当过,方发人牛修道桥。及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康即释驾与之。有顷,使者至,夺牛翁乃征君也。使者欲奏杀亭长。康曰:“此自老子(我自己)与之,亭长何罪!”乃止。(同上)
但是,韩康终于还是半道上逃走了,没有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