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20章 入仕.5二十四孝.正文1

第20章 入仕.5二十四孝.正文1

书名: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作者名:水泉之晨本章字数:2560更新时间:2024-09-20 13:21:42

《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

第一卷,入仕

第五章,二十四孝

小序:《终结者施瓦辛格的白宫之路》

阿诺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1947年出生于奥地利,1983年加入美国籍。据说,施瓦辛格幼年时有三个梦想:成为世界上最强壮的人、电影明星和成功的商人。

在实现了三个梦想后,2003年,施瓦辛格以54.3%的选票当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2007年,施瓦辛格成功获得州长连任。与施瓦辛格一起竞选加州州长的候选人有一百多位,而他能够成功当选,主要得益于他无与伦比的知名度。据说,他还想竞选美国总统。

在中国古代,官职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的标准,向朝廷举荐人才也是每一个在职官员最主要的职责之一。一个人如果是享有声誉的才子而没有做官,说明县令失职了;如果他享有的是全国性的巨大声誉,就说明是宰相失职了。

所以,名士可以相当容易地获得财富,也可以相当轻松地获得政治地位。下面,就是一则“以名取禄”的故事。

——————

——————

正文:《王祥卧冰及二十四孝》(上)

古人所编的二十四孝图中,有一则叫“王祥卧冰”。

这位著名的孝子生于东汉末年,祖父王仁曾任青州刺史,父亲王融则没有做过官。

王祥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继母朱氏性情暴虐,常常在父亲王融的面前说他的坏话。

王融这个人大概颇为昏庸,竟由此而非常讨厌这个儿子,让他像家中的仆人一样干脏活累活,清扫牛栏。王祥却对父亲继母毫无怨言,并特别孝顺。

朱氏愈虐待他,他对朱氏则愈加尊敬。朱氏有病,他昼夜服侍,衣不解带。朱氏吃的汤药,他都要先尝过,然后才奉上。

    那一年秋天,院子里几棵树上的果子快熟了,朱氏让王祥看守。有一天,暴雨骤降,王祥浑身淋得透湿,却仍抱住树不让树摇晃,生怕果实跌落。

    王家祖上做过高官,自然颇有资财。朱氏有个亲生儿子叫王览,她迫害先房的儿子,多半是担心他长大分家产。因此,王祥虽然勤俭恭敬,朱氏却变本加厉地打骂他。

    据说,有一年,朱氏生病,想吃鲜鱼。当时正值隆冬,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了厚厚的冰。王祥脱去外衣,趴在冰块上,当他身下的冰渐渐融化,人也冻得麻木不堪时,出现了奇迹:冰面自动裂开了一条缝,从里面蹦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捉住鲤鱼,回家给朱氏做了一顿鲜美可口的鲤鱼汤。这事传开后,乡亲们都说是王祥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过了不久,王祥的父亲也去世了。此时正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兵寇四处劫掠杀人。王祥扶着朱氏,领着弟弟辗转逃难,后来便定居在乡间。

又过了二十多年,朱氏去世,王祥守孝非常尽礼。

儒家关于守孝的礼仪相当繁杂苛刻。孝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可饮酒娱乐,必须穿上不缝边的粗麻孝衣,晚上睡在草垫子上,头枕土块。

为了表示非常伤心悲痛,孝子每天只能吃很少一点稀饭。如果吃得过量,便会被看作并不是真的悲伤。

这套繁文缛节称为“量米而食”、“寝苫食粥”,一般人都不会真地照办。如果严格遵行,服孝满期后,孝子的身体也必定垮了。

王祥守孝后,便瘦得脱了形,以至于扶着拐杖才能站起身来勉强走路。

从此以后,王祥成了当地非常有名的孝子,为此徐州刺史吕虔慕名去信给他,请他出仕,任命为州别驾。

    王祥为官清廉而干练,不断晋升,曾任大司农、光禄勋、司隶校尉等高职,封关内侯。到曹魏末年,王祥又拜为司空、太尉,已是朝廷最高一级的官员,并以高寿卒官。

    王祥幼年时境遇悲惨,年长后经历坎坷,但他却能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恪守孝道,而且父母愈不慈他愈孝。我们不仅要深深地敬佩他这种超越常人、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而且更要五体投地折服于儒家孝道理论的“教化功效”。

    王祥孝顺父母的事迹传到后世,有些儒者添枝加叶,竟越来越玄。王祥当时本来是想用斧子破冰捉鱼,他脱去棉衣,不过是为了干活利落些,后世的大儒却说,王祥是想赤身贴在冰面上,用体温融化寒冰。苍天不愿这位骇人听闻的孝子就这样冻毙,因此送上两条鲤鱼。这个附会瞎编的故事列入二十四孝后,就是所谓的“王祥卧冰”。

    所谓的二十四孝,是后世腐儒编撰的一本“精选模范孝子先进事迹连环画”,称为“二十四孝图”,用于启蒙教育古代的“学龄前儿童”。其目的自然是希望人人从小就学习和效法他们,长大后都成为孝子忠臣。但这些“模范孝子”的初衷似乎并非只是单纯尽孝,而隐含有更为深刻的意义。

二十四孝子中,有两位帝王。

其中虞舜如何孝感动天,乃是远古时代的传说,未必实有其事,可以置而不论。

汉文帝以帝王之尊没有命令宦官宫女为皇太后尝药,自己尝过那么一次两次,也的确颇为不易。

不过,正如皇帝亲自扶犁耕田,皇后在后宫养蚕织布一样,多半还是“垂宪后世”、“训导万民”的装模作样罢了。

另外像郯子、老莱子、曾参、闵损、子路这几位先秦时代的孝子,只因他们本是著名的贤哲,才被列入二十四孝。若以他们的孝行与后世的大孝子相比,就差得远了。

比如,所谓的“子路负米”。据《孔子家语》记载,子路曾说,当年他父母健在时,他常吃野菜山实,还替父母去百里之外背米。有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既然贫穷,就免不了分担家务,下地干活。出外背米,实在是农家孩子常有的事。

二十四孝中所列的孝子,以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之人最多,而且孝行千奇百怪。这一时期的孝子在二十四孝中占了十四例,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的社会风尚有关。而这种极重孝道,推崇孝子的风气,则部分是当时的任官制度导致的结果。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国一个极古老的传统。春秋时代,儒家学派对传统予以挖掘发挥,不仅制定了极细致的孝行礼仪规范,而且还阐明了“孝”的种种优点。

他们认为,一个人倘若能在家中逆来顺受孝敬父母,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此人当了官,也必定会兢兢业业、赤胆忠心地侍奉君主,成为不折不扣的忠臣。由此推论,便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之说。这一理论也为后世君主所认同,他们进而竭力提倡孝道。

汉代号称“以孝治天下”,汉文帝亲尝汤药,便是要为天下孝子作表率。其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孝道的推崇因此而愈演愈烈,终于导致了直接以“孝”取官。

当时的察举取官制,有一个最重要的科目称为“举孝廉”。孝即孝子,廉即廉吏,就是由地方官或朝廷大员推荐著名的孝子和廉洁的小官吏,中央予以集中考试,然后授官。

任何人做了官以后,只要不贪财受贿,自然是廉吏,这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至少只要他自己努力约束,是可能办到的。但对于尚未做官的人来说,可就没有办法做廉吏了,那么谋官就只剩下了“孝子”一途。

于是孝道大行,全社会,至少是希望当官的士人,都非常看重和推崇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