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十一章年少轻狂二

第十一章年少轻狂二

书名:衡阳,请留下作者名:鞑虏戈本章字数:3570更新时间:2024-08-11 14:59:11

  “大家都想打败侵略者,可就是,唉,真可怜。”

  顾祥贵说到这,显然对于席恒的表情很是理解,他摸了下嘴继续说。

  日本人战斗力很强组织严谨,还很狡猾,这不是电视剧里就能表现的那样“笨。”反倒是十分的聪明,历次作战中狡猾的日本人常常采用声东击西,迂回穿插等利用双方优劣势制定严谨周密的作战计划。

  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日本兵作战思路就是白兵战,所谓的白兵战就是白天躲在山沟沟里做长梯,在深夜爬外壕悄悄冲入阵地,以手枪、大刀刺刀等白刃战。

  这样的效果往往打的人措手不及,十分受用。同时不得不说日本人不怕死的样子十分吓人,那就像现在阿拉伯那些恐怖分子,简直像是被洗了脑,战斗力十分强悍。如之前所说,有时候我们往往要两倍三倍甚至四倍于敌人的兵力才能与日本人正面对抗,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是正面对抗而不是击溃更不是歼灭。

  因为少于这个数字,最基本的对峙都做不到更别说打仗,你们不要被电视剧愚弄,真要能取得那样轻而易举胜利,那都是无数勇士用命生生堆出来的。

  平均下来国民党军要用六七个士兵才能抵抗一个敌人,这样的比例在战斗中得到了确切的证实,虽没有六七人那么夸张但多少说明了很多问题。民国时期著名军事专家徐永昌的估计也大致相似:徐永昌认为,这样的敌我力量对比,在水田山地尚可应付几日,一到平地,便多不能支持。

  最明显的依据就是蒋介石致电史迪威,关于远征军作战时特别强调,因为远征军出征都是国内精锐损失不起,进而要求史迪威“三倍于敌人兵力打防御战,五倍于敌人才能打进攻战。”史迪威对此不置一词认为蒋介石是“外行战术。”

  想想看哦,入缅远征军都是国内精锐都这情况,国内的普通军队哎说起来真是不堪。关于这一点经历过战斗的老人都明白,你们真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那些成功的经典战役,它们的作战核心基本都是诱敌包围反突围击溃等等。

  你也许会问这里为何没有歼灭?

  因为即便包围了他们,歼灭也是件很难的事情,一个弄不好甚至会演变到日军通过运动战反包围数倍于他们的国军,更严重的是可能就此围歼!这不是吓唬你们,淞沪会战后期为何撤退?太……

  我无法形容前期的悲壮与后期的悲惨,真的不知道如何开口,除了淞沪,之后的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甚至更早的太原会战等等都是数倍与日军的兵力前提下拼死作战,战斗打的很残酷死了很多人。

  最终在付出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下依旧无法有效的阻挡日军前进的步伐,这不能说军人无能,只能说这既是战争,没有什么丢人的事情,我孙子小的时候一听我说这个就不开心。说我爷爷为何不好好打胜仗?

  那是我最最为难的时候,如是说,谁不想保家卫国击退倭寇呢?只是仅仅是这样有用吗?口号喊得震天响,战斗还是最残酷的敌人,不会因你的怨念格外仁慈。

  有人常说这是台绞肉机,你们真见过吗?

  进而这里但凡形容胜利我都会用击溃来形容。

  记住如果不是歼灭,击溃毫无意义。我这不是否定大家的战果,而是说清楚能做到这样已经是那个时代军队的极限。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你们不要觉得敌人有多脆弱,恰恰相反,他们是很强的。

  我们时常用一路追打来形容胜利,至于正面一对一?想都别想,我时常有一个观点其他的老人总是不认同,那就是日本人的围点打援。常德就是这样打下来的,乃至第二年到了衡阳会战时,援军本就没有信心去打再加上日本人就等着你主动进攻呢。

  当然这套说法应该能算是原因之一,只是他们不承认罢了。进而你要是想和日本人面对面,也就是主动进攻那太笨了,日本人什么装备,这不是说我要抗日打鬼子,敌人就送上来给你杀的。

  国军在武器装备和训练都无法相比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坚守阵地战来消耗日军,如果这时主动进攻,那日本人能像压路机一样全给你碾过去,多少人都没用。

  淞沪会战主动进攻的结果,谁都明白。在敌人陆海空协同作战下仅从陆地上进攻的国军是悲剧的。

  当时就有这样的故事,精锐的一个德械师派上去,两天就报废了。这是什么概念?他们不爱国吗?死了那么多人还是打不下来,他们不英勇吗?

  只能说明武器装备无法匹配的情况下简直就是两个时代的战争,这不是对日本人的称赞,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毕竟我老头子别的不懂,就知道日本人那么少祸害中国那么多年半个中国都给打下来了,如果是个软柿子,可能吗?

  我大体说说下面的战斗你们就知道,这里面除了淞沪是主动应战外其他基本都是被动防御战,当时的作战有多苦你们自己体会体会。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1日中国投入兵力达28万余人,伤亡10多万人,日军投入兵力14万,会战结束后伤亡3万余人。太原会战是国共誓死奋战相互配合的重要战役,其中平型关大捷就是两军精诚合作的结果。其成果平型关的胜利坚定了大家抗日的决心,即便如此,随着太原的失守太原会战还是以失败告终。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中国部队群集上海与日决战,此战中国投入80万人,伤亡30万(中国宣布)日军投入28万人,伤亡4万人(日方宣布),算上双方虚加虚减,日军计伤亡人数在6万,至于国军应该有33万。至11月9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这里我多提一点,淞沪会战可能是老蒋极为不成熟谋略策划的一场战斗。或者说其本身包含了更多打给外国人看的因素。

  我非常想说一句,如果南京失守论责的话,老蒋得为此负责。

  紧随之后的徐州会战——

  1938年1月,中国投入兵力12万人,日军2.4万人。在长达4个月的战斗中,中国以伤亡两万人的代价,重创日军王牌近卫第五师团(代号板垣师团)以及近卫第十师团(代号矶谷师团)。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11日,中国以第5、第9两个战区所属部队保卫武汉。参加武汉保卫战的部队以及空军、海军,总计14个集团军、近130个师,作战飞机约200架,舰艇30余艘,总兵力近110万人!而作为此次进攻放的日军,由其司令官畑俊六指挥第2、第11军共约140个大队25万兵力负责对武汉的作战。

  战后中国伤亡合计超过40万!日军事后伤亡统计3.55万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根据各部队战斗详报统计的日军伤亡人数为20万人。

  很明显日军在伤亡处于真实数据偏低,而国军发表数据则虚高!

  这场旷世绝伦的空前大作战,最终以国军主动撤出武汉而告终。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

  常德大战时,日本人为的仅仅是牵制国军反攻云南的中国远征军部队的行动投入约十万人的兵力,国军则聚集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28个师21万人,这还不算周边随时能调集策应的部队,最后呢?你也看到了,前线部队全被击溃歼灭了,死了很多人,直到我们五十七师坚守常德城。

  这一路说来基本就是那些年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路线。可以说是有着相互作用的,无论是太原点燃抗日的烽火,国共两军精诚合作还是淞沪的全国动员全民抗战,淞沪的结果导致了南京陷落的悲剧,南京失守后日军直逼徐州。而徐州会战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日军为之后的武汉会战提供了大量时间准备。再之后,武汉会战虽然失败却是国军站稳脚跟第一次行动有序的撤退,是真正意义上的稳步调度,至此我们中国部队在日军鬼子的进攻下一步步的站稳脚跟。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那就像是武者博弈,你用身体抵挡,自开始的手忙就乱无法抵挡自后来的稳步后撤,如同太极一般缓缓卸掉敌人的势能,双方慢慢进入一种均势。

  自武汉会战后深陷中国战场的日军再也无法承受巨大的军事开支,进而一直到1943年之间再没有发生比之武汉会战还要庞大的战役。

  顾祥贵说完脸上变得无奈。

  “是不是觉得那时期的我们很没用?像是吃干饭的。”

  席恒与我哪敢回这话。

  “那是我们打的结果,你不要觉得我之前说的都很悲观,在那时的中国已经是很好的结果。士兵们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无论是将军、司令还是兵卒、走夫。那时不是还有一句话吗“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这是当时的抗战态势。但也别觉得老蒋多厉害,抗战后期各部队什么样子想来就一肚子火。

  其实在我看来,如果不能还原历史就请尊重敌人,这是对那一代老兵战绩的最好认可。这里面还有很多像我们一样坚持抵抗的人,我看电视剧记得里面有句话很有意思“不是皇军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这句话想来就很是粉刺,我也想为那时无论国军还是共军说一句。

  不是军人不想保家卫国,而是日本人太狡猾了。

  “我说这些你们也别奇怪,有时认清敌人的强大才能知道老一辈人斗争的艰辛,大家都很不容易,你所看到的电视剧仅仅是我们胜利时的模样,却不知道有多少人相看也看不到的那一刻。”

  对了武汉会战后还有个特别的战役叫中条山战役,是场非常可惜的战役,我实在不想多提,只能说这老蒋很独特但凡战事稍缓国军一有机会,蒋介石就会想到他的毕生任务,限共与剿共。好好的中条山讽刺的可以,记得苏州一带专为巩固南京花费数年建设的永久性工事随着淞沪后期的大溃退归之无用,中条山也是,其上如此完善的永久防御工事,仅仅是因为猜忌实在是说不过去啊,那些死去的人当真是有够怨的,更别说什么剪彩之类的笑话了。

  顾祥贵握着杯子面色凝重,我和席恒直了直腰,对于一直表示敌人强大说法很是不适,老人的话很明白,他是真的用自己的行动去争取过,只有经历过那时战争的人才有资格评判敌人的强大。